「航天镜月」:用虚拟人将航天引向市场

王星冯·2023年07月18日 12:32
随“航天镜月”一起遨游宇宙。
粒子映像
未融资四川省2016-02
航天虚拟人IP运营商
我要联系

回溯到2019年,随着元宇宙大概念的爆发,虚拟人水涨船高,也迎来了巨大的关注。创业者和资本纷纷将目光投向这个涵盖了设备、建模软件、渲染引擎、IP运营、品牌营销等多方面的新兴数字战场。

2020年虚拟人在社交媒体和直播平台上的应用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使用虚拟形象作为自己的代表,在社交网络上展示和交流。据哔哩哔哩用户KD龙王总结,截止2020年12月共有404位虚拟up主在哔哩哔哩平台活跃,其中101位开拓了直播业务。虚拟主播在直播平台上崭露头角,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关注和支持。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虚拟人和元宇宙双双拉低音量,企业动作减少,对外发声降低。

2021年,成都粒子映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粒子映像”)聚焦航天,以其独立IP「航天镜月」突入虚拟人市场。

空降虚拟将息浪头,航天助燃新增长点

“我们进入赛道的时候,已经是虚拟人最火的时候,” 「粒子映像」创始人秋秋回忆道,“甚至有些唱衰的声音出现。”相比于2019年,2020年虚拟人所带动的市场规模增长量明显有断崖式下降。热血上头的市场开启了冷思考,虚拟人究竟是什么?

作为一种商业载体,市场对虚拟人应用的主流方向,一为面向B端,使用于影视文娱、宣传推广、品牌营销等方面,或提供代替人类劳动的服务工作,成为“人形工具”,二则面向C端,为使用者提供虚拟分身,为观看者提供情感满足。如易烊千玺、迪丽热巴、龚俊、蔡明等各大明星纷纷衍生出虚拟分身,代替本人持续输出内容。「航天镜月」则围绕着航天展开布局。

2021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提出要研究制定商业航天发展指导意见,促进商业航天快速发展。航天领域借此机会对外释放出合作的讯号。对「粒子映像」而言,虚拟人是开启航天市场化、商业化的机会。双方携手,「航天镜月」项目应运而生。

“镜月”形象

作为首位航天数字人科普大使,“镜月”设定为一位青年女性航天员,担负航天知识科普的职责。「航天镜月」的科普路线包括线上宣传内容产出,线下IP周边孵化、建设开放航天博物馆等,用年轻化的语言向公众传递航天文化和航天精神。

在航天IP的加持下,「粒子映像」根据“镜月”未来科幻的背景,延展出设定在2070年以后的轻科幻航天探险故事短剧集《镜月计划》。2022年11月“航天镜月”正式登陆抖音平台,2023年4月《镜月计划》正式发布。截至目前,“航天镜月”抖音粉丝量达90.4万,总获赞量超9000万。

此外,「航天镜月」同样面向市场。通过「航天镜月」,「粒子映像」能够成为企业沟通航天领域的桥梁。「粒子映像」业务为模块化分布,包括航天IP授权、链接技术转化、数字科普空间落地,品牌形象宣传、虚拟人打造,虚拟KOL合作等,针对主体不同需求,进行单项联动或多项合作。

打造虚拟人IP,技术、内容与现实链接

秋秋告诉36氪:“我们逐渐意识到,对虚拟人的一片叫好已经结束了。”市场越来越追求更“真”的虚拟人——更高的精度、更多的互动、更丰富的故事、更强的现实联系。显然,一个为单一目的而生的商业虚拟人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遑论持久生存。

挖掘虚拟人更多的可能性,才有可能在这场大战中活下去。对「粒子映像」而言,构建「航天镜月」IP丰富的内容生态是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粒子映像对虚拟人IP化之路有所洞察:“从技术端来讲,现在很多几万元一个虚拟人的项目,其技术更像是贴图,动作稍微大一点就会有很多穿模之类的问题。”

因此为更好实现“跨次元”融合交互,「粒子映像」应用超写实等级虚拟人制作全流程技术栈,同时还使用到全球领先的面部捕捉、动作捕捉及顶级特效技术,贯穿初始设计到输出的全流程,在物料呈现层面运用达到影视级高精度CG。

“很多虚拟人都不能算作IP,它们就像一个‘皮套’套在人身上,对于一些特定场景而言,虚拟人只是一个降本增效的工具而已。”实现虚拟人IP化的核心,在于如何塑造一个“有灵魂”的“立体的”虚拟人,而这就要求有充足的,精彩的,源源不断的内容支撑其持续发展。

秋秋向36氪解释道:“从零开始打造一个丰富立体的人物,对于内容输出的压力太大了,往往做到后期就会变得相对乏力。虚拟人在制作条件上本就对硬件技术有极高要求,想要做到完全以内容驱动,每出一个新的角色和新的场景就需要新的建模,成本就会很恐怖。”

「粒子映像」logo

「粒子映像」认为,「航天镜月」以“航天”为中心的IP价值延展和演进策略,一方面作为能够作为内容延展的基石,不断裂变出更多故事,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受众跳脱出单一个体或者产品生命周期的影响,发掘更高维度的长期价值增长支点,聚合更多对于IP有喜爱感、信任感的群体。

相较于2020年前后对于虚拟人、元宇宙、第二世界的无限憧憬,“数实融合”变成当下市场关注的主流方向。“2023年,我们把线下的实体空间加入发展计划,甚至将组织我们自己的社群举行线下火箭残骸收集活动,希望能够实现‘镜月’在现实中的落地。”秋秋道。

目前,「航天镜月」IP建设已有一定基础,同中国航天保持着稳定的合作。「粒子映像」正在寻求融资,用以资源匹配和商业化推进。虚拟人的未来发展之路在哪里?「航天镜月」又将走到哪一步?36氪将持续关注。

“镜月”形象

+1
15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报道的项目

粒子映像
我要联系
航天虚拟人IP运营商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