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来临前,俞敏洪告诉你,高考就这么准备
本文节选自《我的成长观》,俞敏洪著。
高中阶段有特别的学习方法吗?我的回答是:当然是有方法的。
确定自己的天分在什么地方
千万不要不顾自己的兴趣,仅按父母的要求去选择文理科。很多父母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来选文理科,我觉得这是不对的。同学们自己决定到底选择哪一科才合适。当时,我在这一点上是受益无穷的。因为我语文比较好,所以我认为我的语言学习能力应该还是可以的。后来尽管高考失败了两次,但是最后考上了北京大学,表明我的选择是对的。如果我当时学理工科的话,估计我拼命地学,最多也就考个大专,或者根本考不上。天分决定了你对一门课是否擅长和喜欢程度。大家往往对自己喜欢的事情能做得很好。就像有些农村老大爷,象棋下得很好,甚至能变成区域棋王,但是他连字都认不全。原因很简单,就是他喜欢下象棋,天天琢磨,自然而然在这个方面很厉害。
主攻自己有天分的课程
确定了自己的天分以后,你就要主攻自己有天分的课程,充分建立自己的学习自信。就是我前边反复说的,把一门课学到非常厉害,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原因我说过很多遍了,就是建立你的自信。
在有限的范围之内反复地训练
一定要在有限的范围之内反复地训练,以提升自己的思维速 度和敏锐性。什么叫有限范围之内?以学英语为例,是把十本教科书每 本看一遍好,还是把一本教科书连续看十遍好?毫无疑问是一本教科书 连续深读十遍好。因为熟能生巧,自己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习就是 这样一个过程。你最开始感觉不到有太大效果,但通过不断积累,突然 有一天会发现自己豁然开朗。就像我们说 good morning(早上好)完全 没有问题,good afternoon(下午好)也完全没有问题,因为我们重复了 千百遍,可以不假思索地说出来。但是更加复杂的内容,我们就不一定 能说出来了,因为看过一遍就忘了,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在有限的范围之内不断训练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速度,提升自己的敏锐性。
说到反复训练,我想说熟练是非常重要的,但熟练不是死记硬 背——死记硬背是不怎么动脑子的,到头来也只是一团死东西,对你来 说没有太大用处。我在此说的熟练是对于同类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思考 能力和灵活的反应能力。在这里,我要给大家讲一个我的故事。
我第三次准备高考,差不多是那一年的四月,当时我的英语成绩还 只有70多分,这个成绩能上大专,但是绝对上不了大学。当时,我已经把老师要求背的40多篇课文全部背下来了,但一到考试,不是出现语法 错误,就是单词错误,又或者是翻译错误,分数就是提不上来。我都有 点绝望了,后来英语老师给我们分享了 300 多个英文句子。他说,谁要 是把这300个句子背得滚瓜烂熟,高考成绩一定能有所提升。于是,我就开始背。但当背到第 10 句时,我就发现不对了。因为我会背不等于我理解这个句子,不等于我对这个句子能快速反应,不等于我对里面的每一个词组、每一个词语的用法能产生敏感性。所以后来,我就换了一个 方法:把300个句子全部翻译成中文,然后在已经快忘掉这300个英文句子的情况下,我又把它们都翻译成英文。翻译后,我再去找原来的英文句子进行对照。对照之后,我发现原来这个单词拼错了,那个地方单复数错了,原来语序应该再调整,这一下子让我的头脑开始产生对句子结构的敏感性、用词的敏感性,等等。之后,我又从第一句翻译到最后一句,翻译到后边,前面又忘得差不多了,再重新开始,就这么循环往复七八遍,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 最后,我基本上能做到看到一句中文,就能写出来英文,超级流畅,一字不错。而且对为什么要用这个词,为什么用单数或复数,我也都非常清晰、熟练。这样练习下来,我的英语成绩一下子从 70 多分提高到了 90 分左右,一直到我高考,英语都是 90 多分。
所以,学习不是死记硬背,不是把不懂的东西记住就行了。我们要反复训练,弄懂,吃透。这个方法不光可以用在英语上,还可以用在数 学和其他学科上。你可以把不懂的难题请人讲几遍以后,从第一道题做到最后一道题,再从第一道题做到最后一道题,每道题尝试用不同的解 题方法,直到对每一个题目的解题方法都熟练掌握。这中间当然要用到一些背的技巧,比如说一些物理公式、定律,化学元素表等,这些知识 如果不背的话,做题速度就跟不上。就像中国人乘法口诀表背得非常熟练,但美国人不会背,在这一点上,美国人的反应速度就比我们慢很多。所以,学习就是一个不断提高反应速度的过程,不断把两个不同的问题连接在一起、找出新的解决方法的过程。
对于学习过的东西,还要定期复习。中国有一句古话叫“温故而知 新”,就是说学过的东西,不复习就会慢慢忘掉,而不断复习能让我们领悟新的东西。老师讲过的内容,不做题的话你可能一天就忘了,如果做了题的话可能两三天会忘,但如果这个题目做了两遍,你可能一个星期才会忘。如果你把这个题目按照记忆规律做了三到五遍,那可能一个月才会忘。这样复习的越多,记忆时间就越长,你对题目的敏锐性提高得也越快。所以在高中阶段,学的多、做的题目多,不如把不会的题目多做几遍,这样你的思维就越敏捷,成绩提高得就越快。
最后送走向高考的孩子一句话,也是对大家的寄语:英语是Follow your mind, do your best, practice makes perfect,中文意思是用心用功,熟能生巧。祝所有要走向高考的孩子,能顺利闯关,揭开人生新篇章。
《我的成长观》
俞敏洪
中信出版集团
【内容简介】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计较的不是你的起点,不是站在第一排、起跑快、装备好就能赢的。马拉松真正计较的是你能走多远、走多久。如果你能坚持走出足够的距离,只要前进的方向和目标是清晰的,未来你就能走出别人没有走出来的距离,就能看到别人没有看到的风景。”
俞敏洪老师这本新书,围绕成长主题,结合成长周期,全盘分享自己的经验与主张,如在校学生应该如何打磨自己,即将或已经走向社会的年轻人应该如何更好的应对挑战与问题,以及对于孩子成长,需要家长做些什么,以期能免帮助年轻人穿透迷茫,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创造价值,让平凡不平凡。
【名人推荐】
文津图书奖得主、硅谷投资人 吴军
这是一本真诚的书。俞敏洪老师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讲述了一个人为什么能够起于贫困,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走向辉煌。相信这本书能够让年轻人以乐观、积极和进取的态度面对人生、面对未来、实现自己的中国梦。
樊登读书会创始人 樊登
俞敏洪老师本人就是成长性思维的标准案例!他的创业经历、阅读习惯、公众演讲都给我们特别多的启发。而且作为公众人物,他所面临的挑战和挫折也是常人难以理解的。如果没有健康的“成长观”,就不会有长青的俞老师!
【作者简介】
俞敏洪,1962年生,江苏江阴人,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1985年至1991年任北京大学外语系教师,1993年创办北京新东方学校,2003年成立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2006年9月7日,带领新东方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现任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北京大学企业家俱乐部理事长、洪泰基金创始合伙人。第十一届、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民盟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