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AI技术实现“人机耦合”?「时空壶」田力:抛弃“炫技”,回归实用主义

36氪产业创新·2023年06月08日 10:56
产品与技术的深度耦合或成AI红海破局关键。
时空壶
A轮广东省2017-12
可穿戴翻译耳机研发商
我要联系

前段时间,OpenAI新推出的ChatGPT牵动着整个科技圈,作为一个AI语言模型,它不仅通过了美国部分高校的法律、医学考试,还顺利通过了谷歌软件工程师的入职测试,收获年薪18万美元的岗位。

这一事件也将“AI时代的机遇与挑战”的话题重新带入人们的视野,目前关于ChatGPT话题研究的文章在中国知网已多达708篇,由此引发的社会讨论更是热度不减。

对此,深圳时空壶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时空壶」)创始人田力认为:“AI对于很多行业而言,起到的是加速效果而非替代效果,我相信它最终还是会回到辅助人的角色上。”

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AI正在人类寻求自由全面发展的历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特别是在提升社会生产力方面。虽然AI系统的不稳定带来了诸如隐私安全、人工替代的争议,但与此同时,ChatGPT的快速“出圈”也让其在科技产品研发上的价值再次被市场所看涨。

01 AI落地进入深水区,新一轮AI产业热潮又将掀起

如今ChatGPT带来的AI话题热度还在持续,也在无形中加速了国内外科技巨头布局AI领域的步伐。

如微软推出Copilot;谷歌推出聊天机器人Bard;国内头部互联网公司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亦相继宣布聊天机器人、大语言模型、产业版ChatGPT等AI领域的进展。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中,AI已经成为核心驱动力,正在释放其中积蓄的巨大能量。相比以前的生产工具,AI似乎能更有力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在更短的时间内积累更多的物质财富。据IDC预计,中国AI市场规模将在2023年超过147亿美元,在2026年超过263亿美元。

如今AI产业焦点快速切换,红极一时的计算机视觉算法赛道回归冷静,AI智能语音产品领域逐渐变得备受追捧,而多年耕耘AI翻译耳机的田力直言:“这是AI产品研发的关键时刻。”

「时空壶」创始人田力(图源:「时空壶」)

“谈到AI,很多人的反应都是偏负面的,但我觉得它对提升社会生产力而言,作用是极大的。”

田力,「时空壶」创始人,学成于电科大,曾任职于华为全球销售部。在他创立「时空壶」的2016年,市面上还未出现ChatGPT的身影,AI在技术领域的应用也并不广泛,不过其在商业层面的“风光”如今回忆起来,也是历历在目的。

2016年初,AlphaGo和李世石的围棋大战将AI的身影摆在了社会公众的聚光灯下,随后亚马逊Echo智能音响诞生,而阿里也在AI领域采取逐渐高调的动作及趋于“炫技”的营销。这些似乎都指向了同一个方向:AI终将跳出实验室的禁锢,成为活跃在科技领域的核心力量。而田力也在此时明显感知到了这个风向。

于是在2016年底,意识到“AI+翻译”可以带来更加高效的跨语言交流后,田力迅速组建团队,成立「时空壶」,以AI翻译耳机为核心产品,全力投入研发生产,正式入局智能翻译产品市场。

田力认为,AI时代应该是加速、共存与协助的时代,通过AI赋能产品,不仅能够维持既有的产品优势,还能加固未来的市场竞争力。

作为同声传译软硬件一体化的穿戴式翻译设备,「时空壶」同传耳机产品的核心优势,主要体现在四点:一是解放双手;二是双向同传;三是安全私密;四是多场景深度沟通。据介绍,与传统的手持翻译机及翻译软件相比,它不仅能支持双向同传、离线翻译,还能提升100%-200%的沟通效率,实现深度交流。

「时空壶」AI翻译耳机产品(图源:「时空壶」)

02 AI实用主义倾向愈发明显,“炫技”主义终被抛弃

就在「时空壶」诞生的第二年,不出田力所料,整个市场的风向逐渐转变,政策的重点已经从单一的AI技术研发转向技术和产业的深度融合,特别是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加快AI深度应用”,将人工智能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AI与产品的结合能否顺利,最主要是看设计理念能否朝实用主义靠拢,通过集成AI技术来提升产品的功能,才能最大限度地触达用户痛点。

而「时空壶」的产品设计理念,便是AI实用主义的例证。多年来,「时空壶」始终坚持用户第一性原理,致力于垂直产品体验。

田力表示:“AI真正的价值在于解决用户痛点,而不是展现技术,产品的落脚点更应该放在用户需求上。”

03 “人机耦合”是AI产品推向应用落地的关键

人和机器的深度耦合是推动AI应用落地的关键,这也正在成为全球的共识。

在AI智能化的推动下,市面上的翻译产品不断更新迭代,市场需求持续增大,越来越多企业争相布局翻译行业。科大讯飞、网易有道、猎豹移动、小米、搜狗等科技公司同样在致力于将翻译技术智能化。

“竞争是一件好事,有竞争才能快速成长。此前翻译市场的技术产品创新始终没有亮眼的变化。而「时空壶」通过我们的技术专利和创新的产品形态,打破翻译市场发展的僵局。”

目前,市面上最为大众熟知的翻译产品是翻译机和翻译软件,但该类产品形态都面临“沟通断层感”——说一句翻译一句、来回传递设备,这种跨语种沟通的聚焦点都在翻译机上,而不是在对话双方。田力表示,这种“人机交互”的沟通方式正是「时空壶」希望改变的,通过AI翻译耳机把跨语言对话变成自然的“人人交互”,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将翻译设备无感化。

“翻译产品未来应该朝着越来越小、存在感越来越低的方向发展。「时空壶」在‘翻译耳机’领域建立起了非常多的技术优势。”基于“自然、极致、多场景”的品牌理念,「时空壶」致力于提升人类跨语言沟通的体验,而不仅是解决翻译问题,“为此,公司采用了创新的技术架构,跳出传统翻译设备技术的桎梏,实现语音处理、同声传译和AI翻译等多领域的技术突破。”

「时空壶」创新的VNC矢量降噪技术将需识别的声源锁定在嘴巴方向,同时固定识别声源的距离,从而能定向定距收录用户声音,排除噪声干扰,“身处闹市亦如密室沟通”,通过RNNVAD人声识别自动断句算法,经过AI训练后只识人声,在噪音环境下断句更精准,让翻译更高效准确。

不同于市面上常见的传统翻译机,AI智能翻译耳机具备更强的实时性和便携性,且在语言支持和使用场景上更加丰富。AI智能翻译耳机无需手持设备,在实现双向实时交流方面具有优势,更适用于旅行、商务等场景。

《2022国内主流AI翻译机实测报告》显示,在由216名获得CATTI二级以上证书的译员和223名其他翻译爱好者参与实测的环节中,田力带领「时空壶」研发的翻译耳机产品获得了实测报告翻译耳机品类第一名。“我们能够赢得专家及消费者的双重肯定,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具备了解决跨语种翻译难题中的创新能力,实现‘人机耦合’的场景化应用。”

赋能是AI的本质,当前AI应用正进入场景为王的时代。未来,知识驱动的智能发展应与场景相结合,AI应用模式的成功也需要“技术+场景”的深度结合。

目前AI技术已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在与产业价值的耦合上,但如何才能在更为广泛的产品应用领域真正实现AI技术的价值?也许未来AI与科技产品的深度结合能够给出答案。

+1
14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报道的项目

时空壶
我要联系
可穿戴翻译耳机研发商

下一篇

如其实这并非BUG,并且很可能是相关厂商故意而为之。

2023-06-08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