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100 | 具备微创植入式脑机接口全链条自主技术,「微灵医疗」获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科技创新,作为大国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以厚重的力量为中国崛起保驾护航。时至今日,创新正进入“深水区”,AI、芯片、新能源、生物医药等硬核科技成为资本关注的主流方向。从技术走向商业,企业盈利的周期被拉长,创业游戏的hard模式被点亮,下场者需要十二分的勇敢与担当。
硬科技的迭代故事值得书写,创业者的砥砺历程值得铭记。为此,36氪特推出“Tech100”栏目,选取百家具有硬科技含量的高潜力企业,记录他们如何翻越高耸的技术壁垒、打磨令市场惊艳的产品、集结力量走向商业成功。
Tech100,从百家企业创新的横截面,看到即将到来的未来。
36氪获悉,脑机智能融合技术企业深圳微灵医疗已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由蓝驰创投与鼎晖投资共同领投,纳通科技集团、果壳发起的未来光锥等跟投。
微灵医疗成立于2019年4月,主要从事医疗级全植入式无线脑机接口系统研发,公司已掌握植入式脑机接口全链条自主技术,并已在深圳设立总部和研发中心,还分别在北京、苏州建立有临床研究和数据中心,在美国马里兰设立北美分部。
微灵医疗创始人李骁健博士毕业于中科院生物物理所,2010至2018年间曾先后在美国佐治亚医学院、美国西北大学芬博格医学院从事视觉和运动系统的植入式脑机接口技术研究,2018 年加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简称“先进院”)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现任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目前,李骁健是国际标准化脑机接口分委会工作组专家,中国脑机交互标准化专家组成员,国家药监局器审中心植入类脑机接口器械顾问专家,中国脑机接口产业联盟基础硬件组主席。
据了解,李骁健团队已有多个标志性成果产出:包括在国内贯通了植入式脑机接口全栈技术链,在国际上开发并持续引领了基于光纳米技术的非遗传神经遥控方法。
基于植入式脑机接口全栈技术链的成功本土化,李骁健联合邓春山和苏涛等共同创立了微灵医疗,致力于实现植入式脑机接口在医疗领域的产业应用,以解救处于痛苦之中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李骁健表示,作为依托先进院的科研成果转化项目,微灵医疗在去年年底已经买断了脑机接口产业化核心知识产权,并将与先进院建立联合研发实验室。
据他介绍,公司的全植入式脑机接口系统将最先应用于局部神经功能的替代,譬如操控机械臂的运动脑机接口、视觉重建、语音重建等,从而服务于运动失能患者(如中风、脊髓损伤,渐冻症等)群体,后续则可用于精神疾病的精准治疗。另外,根据技术的成熟度与医疗器械产品审批的周期,微灵医疗提出了“三步走”方案:
- 第一步,“提升”。在3年左右时间,把基于MEMS工艺的高密度超柔顺神经电极阵列及配套系统推向临床,为医生提供更好的工具,以绘制更精细的脑功能“地图”,提升手术规划效率和精准度;
- 第二步,“变革”。在5年左右时间,推动全植入脑机接口系统在运动失能患者身上得以使用,提升病人的运动控制和生活自理能力;
- 第三步,“颠覆”。在8-10年的时间,把基于植入式脑机接口的治疗平台拓展到精神健康疾病的诊疗中,颠覆精神疾病和其他重大脑疾病的诊疗现状,让精神疾病成为可以精准控制、甚至治愈的疾病。
所谓植入式脑机接口,即通过神经界面技术使大脑与计算机进行直接信息交互,依托大脑的神经可塑性和功能分布性原理,让大脑学会自如控制身体之外的电子设备。
李骁健向36氪科普到,植入式脑机接口全链条自主技术包括多个环节:首先用神经传感器采集神经信号,接着利用专用的神经电子芯片将神经数据数字化,然后是对信号进行实时预处理,并用计算机进行亚实时的计算解码完成神经信息的提取,最终将信息用特定执行器表现出交互效应等,这每个环节都需要相应的技术,目前微灵医疗已经攻克了全链路技术。他表示,目前公司已完成原型机的开发,并已在灵长类动物上得到了初步验证。
截至目前,微灵医疗已在高密度超柔顺神经传感器阵列、采集刺激一体闭环神经电子芯片等底层器件层面;数千通道级微型化脑机信息交互仪、脑信息无线收发器、高通量神经信号实时解析与转码器、类脑智能解算与控制器等脑机融合核心基础模块层面,均拥有了较成熟的技术。在系统平台层面,团队也完整搭建了基于非人灵长类的植入式脑机接口临床前研究范式和功能评估系统,并成功完成了多只脑机接口猕猴的植入手术,正在进行脑机智能融合训练实验。
李骁健认为,脑机接口的天花板是脑科学的研究进展,这决定了脑机接口应用高度,但它也需要基础软硬件的支持,“在这两者之间,还有很大拓展空间”。
因此,在贯通上述全栈技术链的同时,其团队也在布局未来更先进的脑机接口技术,譬如首创光纳米神经遥控技术,实现了脑机接口设备微器件化,可灵活精创植入;以及神经信号传感的纳米增强技术,在提升聚合物传感器对神经信号感应性能的同时保证结构更稳固,使用寿命更长,等等。
他表示,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迅速应用也使计算机学习和理解大脑信息的能力大幅提升,这也使得脑机智能融合技术趋于成熟,也大幅推动了脑机接口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多项成功探索。与此同时,顶层设计层面也为脑机接口的应用提供助力。从中国“脑计划”的推行,到脑机接口产业联盟的建立,都为脑机接口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一项颠覆性技术,脑机接口被寄予厚望,近年来成为了资本关注的焦点。不过国内以非植入式脑机接口切入行业的企业居多,定位植入式脑机接口企业仅脑虎科技、宁矩科技、阶梯医疗、应脉医疗、博睿康、应和脑科学等,其中有望落地的产品也多为半植入式,即需开颅,但电极植入于硬脑膜,而非直接侵入大脑皮层。
李骁健表示,植入式的最高优势是,能进行靶向性非常明确的神经信息交互,从而有望治疗一些神经和精神类疾病。据悉,其团队已经完成了植入式产品在动物上的验证,但考虑到政策和伦理限制的问题,还是“往后退了一层”,“采用的传感器属于增强型的半侵入式,植入到硬脑膜下,贴着脑皮层而没有刺入脑组织”。
另外,植入式脑机接口要实现医疗器械产业应用非常考验“系统能力”。李骁健表示,团队资深且复合的研究与工作经验,帮助公司回答了植入式脑机接口研发与商业化所遇到的一系列科学与技术、工程与管理问题,包括脑机融合的运行原理,脑机接口的设计原理与工程实现,医疗器械级脑机接口系统的工程研发、临床研究与商业化路径等同类初创公司缺乏的知识。
据了解,其团队成员包括了来自美国脑机接口研究优势机构的西北大学、布朗大学、杜克大学、匹兹堡大学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美国药监局的资深科研人员。
据悉,公司联合创始人邓春山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现任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临床急需进口港澳药品医疗器械评审专家;联合创始人苏涛博士曾在国内顶尖高端医疗器械公司从事多年的研发与管理工作,在医疗器械的研发流程、法律法规、专利注册、临床试验与上市申请等诸方面均拥有丰富的经验。
Tech100推荐阅读:
Tech100 | 业内首创柔性索驱动工业机器人,「行远科技」正在拓展更多应用场景
Tech100 | 专注微流控智造技术,「迈可隆生物」获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Tech100 | AIGC产品覆盖游戏开发全链路,「行者AI」的目标是让成本降低百倍
Tech100 | 「沐创集成电路」完成数亿元A2轮融资,网络芯片和安全芯片已形成系列产品
Tech100 | 专注高性能新材料研究,「当盛新材」从医疗向To C市场探索
Tech100 | 「呈元科技」获数千万美元Pre-A轮融资,用AI加速合成肽药物研发
Tech100 | 「聆心智能」完成preA轮融资,计划打造全新“超拟人大模型”
穿越合成生物学「死亡谷」,蓝晶微生物新获近10亿元资金加持|Tech100
Tech100 | 开拓AI生成3D视频新赛道,「深氧科技」获汉能创投千万级天使轮融资
Tech100 | 多特异性蛋白药物研发公司,「赛得康(CytoCan)」获数千万元种子轮投资
Tech100 | 高精度光学气体传感器及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敢为科技」获得数千万元融资,助力碳中和的实现
Tech100 | 基于脑科学布局视觉健康领域,「觉华医疗」获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Tech100|主攻静态代码分析技术,「蜚语安全」完成Pre-A轮融资
Tech100|打造全栈云原生安全方案,「雅客云」完成超千万元级别Pre-A轮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