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ADiGO SPACE智能座舱升级,两大技术重塑人车关系
广汽升级ADiGO SPACE沉浸式智能座舱,与宸境科技、爱奇艺联合打造智能汽车更优的出行体验。传统车企充分发挥研发、生产与供应链优势,联合科技、互联网企业特长,在竞争最激烈、最前沿的汽车智能体验上,与各显所长的玩家们亮剑。
当“软件定义汽车”成为汽车界的主流共识,汽车智能化最重要的竞争,越来越聚焦于自动驾驶与智能座舱的竞争。这两个部分几乎共同决定了汽车的用户体验。
但汽车界难以回避的一点是,汽车自动驾驶能力的提升,不仅仅需要行业上下游在技术上的攻坚,还要依靠政策、法规、伦理等多方面的松动。就当下大部分车企的交付而言,自动驾驶量产车型普遍停留在L2的水平,行业希冀的L4自动驾驶,两三年内的量产仍是一个未知数。
在自动驾驶循序渐进的同时,智能座舱是直接驱动用户购买的最重要卖点。智能座舱也成为车企、互联网企业、硬件供应商等上下游企业发力的重点。根据IHS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市场智能座舱渗透率为48.8%,到2025 年,这个数据有望超过75%。
在燃油车的时代,一辆车可能十年未见得有一次大的更新,但智能座舱所包含的芯片、屏幕、语音交互、OTA等,一年就可以实现多次更新,这也给了车企更广阔的创新空间。
对于智能座舱,当下常常出现的争议之一便是,智能座舱是否只是作为普通座舱的延伸,让车辆加几块屏幕。12月22日,广汽的ADiGO SPACE智能座舱升级直接击碎了这一论断。此次升级,ADiGO SPACE带来了ADiGO PARK元宇宙与ADiGO SOUND原景声两项颠覆性技术。
ADiGO SPACE:车内空间的完全进化
先说ADiGO PARK元宇宙,此次,广汽研究院联合宸境科技、爱奇艺联合完成了这一最重要的产品升级。ADiGO PARK基于超显算力平台与XR头显外设,联动智能汽车全域核心系统,帮助用户实现沉浸式的出行体验。这相当于为通往元宇宙世界打造了一个车端入口,用户无论身处何处,都能无缝接入元宇宙,享受游戏、购物、打卡等各项娱乐内容。
广汽研究院与爱奇艺奇遇AR联合开发的VR头显,是目前全球体积最小的VR头显,双眼显示分辨率达到5K级别,头显外部双目摄像头达到1600万像素。
此次,广汽研究院还与宸境科技联合开发了行车体感技术。可以想象,当你在座舱内,戴上头显,可以直接通过座舱真实的触感,多维度享受沉浸式娱乐。
ADiGO PARK 打造的移动娱乐空间,包含了130寸的巨幕影视、数万部电影和海量视频资源,用户可以在旅途中的安全用车场景下,享受极具冲击力的沉浸式观影体验,同时还支持包含动作、竞速、益智等多类型数千款电子游戏。
值得一提的是,ADiGO SPACE智能座舱的核心硬件芯片——这直接决定了座舱内所有体验的流畅度。蔚来、小鹏、理想、比亚迪、零跑等多家车企,都选择了跟高通合作,理想L9、小鹏P5、蔚来ET7搭载的都是高通8155芯片。8155芯片的计算能力在车企中得到颇多好评,但这款芯片源自消费级手机芯片高通骁龙855,于车企而言,在某种程度上不能不说是结合成本与性能考虑的折中方案。
广汽ADiGO SPACE智能座舱主机采用的是AMD 锐龙V1000与W6600系列芯片。锐龙V1000也是特斯拉全系车型搭载的芯片,它源自于PC端芯片,融合了“Zen”CPU架构和 “Vega”GPU架构,图形和多媒体处理能力媲美独立显卡,最高可达3.61TFLOPS的计算性能,一直被视作车规级芯片中王者级的存在。锐龙V1000可以高效支持ADiGO SPACE汽车座舱的娱乐体验,媲美高性能PC,这也意味着,你可以在ADiGO PARK的元宇宙中,流畅享受3A游戏。
此外,得益于广汽星灵电子电气架构的强大基础,ADiGO PARK能通过千兆级数据传输速率和毫秒级超低时延,实时读取数千项车内数据,将真实的行驶与虚拟的环境结合,在有限的座舱空间内展开无限的元宇宙,用全感官沉浸体验,颠覆人车交互。
广汽研究院以真实环境为基础,在ADiGO PARK中搭建了一个信息更丰富、更有趣的虚拟世界,可通过动态的行驶数据,实时渲染周边环境,让用户能在千变万化的异次元空间中穿行。
人通过五感(视、听、味、嗅、触)获得信息,视觉在其中占到了83%,听觉占11%。ADiGO PARK元宇宙是视觉和触觉的全方位升级,ADiGO SOUND原景声则是听觉的一次迭代。
此次,广汽研究院与星河智联联合开发了ADiGO SOUND原景声,以全新音响硬件、音源、算法、调音、功能与生态,融入ADiGO SPACE智能座舱系统的场景化服务,带来高品质、有趣、个性化的听觉体验全链与全方位的声音交互闭环。
ADiGO SOUND搭载超过40个扬声器,采用7.3.2x的领先声场布局,车顶双侧采用7+7扬声器阵列,结合独特的声腔设计与专属音效调校,带来空灵、悠扬的天际声音体验。前排2个独立重低音发声单元,匹配后方低音炮,形成2+1的重低音矩阵,并采用高算力双DSP功放架构,主频最高可达4GHz,24通道总功率可达2280W。不管用户身处何处,都能体验到饱满、澎湃的重低音。
ADiGO SOUND以行业领先的高兼容、高拓展音频架构打造极致听感,一个亮点是,其独有音频算法,可根据内容风格动态调校,进行声场增强与聚焦,呈现饱满的现场感。
根据用户的定制化需求,ADiGO SOUND还可以打造森林、婴儿房等多种舒缓模式,并以独有的座舱降噪与分区声场打造纯净沉浸氛围。
通过与腾讯音乐、网易云音乐、荔枝APP多家合作伙伴资源的高效聚合,今天的ADiGO SOUND,拥有超过6000万首版权音乐和超过3.4亿本有声书,更重要的是,这些带有上百个不同类型的场景标签覆盖全场景声音内容诉求,赋予用户一站式获取声音内容的能力。
此外,ADiGO SOUND首次将“声音社交”搬到了智能座舱里,上线了全行业首个车载音效共创平台,开放用户音效上传与音效师认证,并且开放“声迹旅途”,用户可以记录旅途中的声音,将各具特色的环境音装进“声音胶囊”发布;“邻听”功能还能让每一位用户邀约好友共同聆听自己正在播放的音乐,实现“同频共振”。
如果说智能汽车将是用户未来最重要的第三空间,那么,ADiGO PARK元宇宙与ADiGO SOUND原景声便是帮用户完成了从第一空间、第二空间到第三空间的无缝流畅切换,并且,基于场景与内容的拓展,这个第三空间可以“无限大”。可以说,ADiGO SPACE实现的,是一次车内空间的完全进化。软硬件更新的理念基础,是人车关系的重塑。
目前,ADiGO PARK元宇宙与ADiGO SOUND原景声,都已经全系搭载在广汽传祺和广汽埃安的车型中。
智能座舱之争:产业整合能力之争
智能座舱是传统汽车产业演变为生态产业的重要切入口,以车企为代表的汽车产业链正在与互联网企业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智能座舱产品乃至行业的升级。从近两年车企发布会的重点,可以看出智能座舱在今天汽车智能体验中的权重。
- 2020年,华为发布了鸿蒙座舱操作系统 HOS、智能驾驶操作系统 AOS 以及智能车控操作系统 VOS 三大车用操作系统;2021年和2022年分别推出的问界M5和M7,都搭载了华为的HarmonyOS智能座舱,后者也成为这两款车型的最大亮点。
- 2021年12月发布的蔚来ET5,引入了VR/AR所打造的“元宇宙”全景数字座舱,联合NREAL开发出了专属的AR眼镜。
- 2022年6月发布的理想L9,强调了车内5块可交互和联动的屏幕,抬头HUD+方向盘仪表屏、中控屏副驾双联屏和一块15.7英寸后排OLED娱乐屏的五块屏幕,全车21个喇叭的杜比音效音响,并加入了手势交互。
- 2022年9月上市的小鹏G9,主打沉浸式全场景5D体验,包括三联屏、氛围灯、杜比全景声、律动座椅、空调吹风。
- 2022 年的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上,苹果发布了新一代CarPlay车载交互系统。CarPlay将车内屏幕显示进行深度整合,可向车辆仪表、中控显示屏等多块显示屏发送信息内容,并获取车辆数据,行驶速度、燃油余量、车内温度及更多的仪表信息。用户可以把在 iPhone 上的体验,无缝衔接到车内这个新使用场景中。
新势力车企在智能座舱等智能化体验上步伐迅速,势在必得。但智能座舱的一个特点就在于,门槛低,但天花板很高。加屏幕,加音箱看起来开发难度并不高,但要真正实现智能座舱体验,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性工程,从上层的硬件架构,操作逻辑,到页面交互UI、应用接口的协同一致,都需要在产业生态中的强大链接能力。甚至越往前,就越接近卡脖子的部分:底层操作系统。
传统车企的护城河在这时候开始更加凸显。在品质、制造工艺、零部件适配以及底盘调校等等,车企都着绝对的不可替代性。更重的是,智能座舱是多种功能的高度集成,需要联合多家供应商合作,车企在上下游伙伴中的号召力,就成了促成智能化攻坚的关键。
传统车企有规模优势,在供应链上有更强的议价和管控能力,更有长期的平台化开发经验。从今天来看,智能座舱的主导权仍在传统车企一方。
今年6月的“广汽科技日”,广汽发布了面向全车跨域的标准化操作系统普赛OS,后者基于广汽自研星灵电子电气架构开发,创建了统一的接口定义和核心组件,可解决当前智能驾驶、信息娱乐、智能车控等各领域由于开发标准和模式不统一导致软件开发效率和质量受到影响的痛点。这也为广汽打造自己的生态系统,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广汽的智能化战略地图
2019年底,广汽就提出要向科技型企业转型,围绕汽车“新四化”,将新能源、智能网联作为了未来的战略核心。“ADiGO智能互联”生态系统便是这张智能化版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时间不能算早,但谋定而后动的广汽,一出招就是组合拳,拆分、投资、战略合作,很快搭建了智能汽车的生态模型。
此次与广汽联合打造ADiGO PARK元宇宙的宸境科技,就是2021年6月份广汽投资的一家空间智能研发商,主要应用空间计算能力和AI技术连接空间、场景、数据与用户。宸境科技的核心成员来自清华姚班、麻省理工、斯坦福等名校。除了广汽,宸境科技的背后还有上海人工智能产业股权投资基金、上汽、IDG资本、三七互娱、OPPO等重要投资方。
从新能源品牌独立、自动驾驶,再到自研电池,广汽出手就是重拳。
2019年,广汽与微信合作,成为第一家把车载微信搭载到汽车上的企业——车载微信搭载到了传祺GS4的车上。
2020年11月的广州车展上,广汽新能源宣布独立运营,更名为“广汽埃安”,这也意味着,埃安将要独立扛起2025年广汽自主品牌新能汽车销量占比50%的重任。
2022年,在理想、小鹏等新势力车企,因为电池、芯片涨价承受成本大增,甚至影响交付时,比亚迪因为自供的动力电池和MCU,成为众多车企中最从容的一家。对新势力车企来说,自研电池的成本与周期,几乎不可承担,只能被动地接受电池企业的提价。而作为资金、技术、人才更加全备的老牌车企,广汽却可以果断做出决定。
为保证电池的稳定供应,2021年10月,广汽埃安计划投资3.36亿元,建设一条自研电池电芯的中等规模生产线,储备自研电池量产工艺技术,用于自主生产包括海绵硅负极片电池在内的自研先进电池,并预计今年年底建成投入运营。
2022年10月,广汽埃安宣布成立因湃电池,注册资本10亿元,由广汽埃安、广汽乘用车、广汽商贸联合投资109亿元,开展电池自研自产产业化建设以及自主电池的生产制造和销售。
这一系列动作之后,也意味着广汽埃安将成为全球为数不多具备动力电池自主研制能力的车企。
当然,未来汽车智能化最重要的攻坚战,自动驾驶自然是首当其冲的一环。凭借产业链优势,找优秀的科技企业协同推进,让广汽面对未来更加从容了不少。
近几年,广汽先是投资了国内头部的自动驾驶芯片企业地平线;2021年10月,广汽又独家投资了禾多科技的C1轮融资,并在一年后,领投了C2轮;2021年12月,自动驾驶公司文远知行也宣布获得广汽集团战略投资,双方将共同推进Robotaxi前装量产车型的研发制造,并将在未来几年布局上万辆规模的 Robotaxi 车队。
有决心,有能力,有愿力,才能说为迎接汽车智能化的未来做出了充分准备。而在汽车智能化节点前冲线的主力军中,广汽必须占有一个重要席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