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设计,让我很不爽
如果一款产品的产品经理以及背后的主导者开始耍小聪明,那这样的产品大概率是会被用户唾弃的。
这两天我就遇到了这么一款产品,其中有个设计让我很不爽。
事情是这样的。
我带家里人去商场吃饭,进了一家必胜客餐厅,服务员让我们扫桌上的二维码点餐,出现的是他们自己研发的点餐小程序。
这个小程序体验说不上好,页面略显花哨,而且卡顿现象明显,感觉是内嵌的 H5 页面。
这还算好的,最让我不爽的是他们设计的套餐模式。
本来我都单点好了几样吃的,正准备下单时发现顶部有个「优惠套餐」,正好适合 3 人吃。
进入页面后,我的第一视觉放到了图片和价格上,看到一大堆吃的才 140 多块钱,想着这比我单点划算多了。
于是,我取消刚刚单点的商品准备换成这个套餐。
看到这,你是不是也以为 140 能吃这一堆? 那我告诉你,这就是产品设计者耍小聪明玩套路的开始 。
注意,价格后面还有一个小字「起」,这就暗示着背后另有玄机。
当时我还没意识到这个套路,于是点击进去准备下单。可等待我的并不是订单提交页面,而是商品选购页面。
在这个套餐里,我需要选择 6 款吃食和 3 款饮品,一个都不能少。而按照这里的单品价格,随便点一点就超过了 140。
好,那我就按照自己心仪的菜品开始点,不点不要紧,一点直接干出了 300 多。
于是我就在想,140 起是怎么点出来的?
好奇心驱使下,我尝试把每一项都点一个单价最低的品类,不管我怎么尝试,始终都没点出总价 140 的套餐。
在多次尝试下,我最终只点出了总价 148 的套餐。
可对于拼出来的套餐,你会感觉到满满的套路和不爽。
你们看我按照最低单价的商品都点了些什么,3 个沙拉、三杯柠檬茶、以及三份甜品。
如果我是来喝下午茶的还能理解,可我是来吃正餐的,一个套餐按最低价点竟然连一个披萨都点不出,这不扯淡么。
无奈之下,我只能取消选择这个套餐,然后回去继续单点。在这个过程中,我至少浪费了十来分钟的时间。
当然,对于不差钱的主儿可能觉得无所谓,点啥都一样,只要是自己想吃的。
可对于大多数和我一样的人来说,这种被诱导的感觉就是不爽,我们看到的划算并不是真划算,而是某种程度上的变相诱导。
这次体验,也让我再次感受到什么叫图片仅供参考。
当我再次注视这个套餐设计时,我又在下面发现了一行很小很小的字,写着「注:实际售价=指定数量所选产品单品总价 X 对应折扣」。
嗯,我只能说佩服,怎么不写到披萨里呢!
在如今这个年代,所见即所得已经成为了一种美德,可出来耍小聪明的总是大有人在。
如果剖析这个设计背后的核心逻辑,无非就是打包售卖享折扣,比如 9 件 7 折,薄利多销。
但是,产品设计者把这种逻辑隐藏在图片和文案下,不管怎样,先诱导用户点进去看再说。
至于转化率,就看运气了。
我想,这种设计大概率是能带来转化率的,或许还不低。
但我也想说,有时候,善良比聪明更重要。
在这个一切为了数据和转化率的时代,很多人放弃了自己的原则。有些是主动的,有些是被动的。
最无奈的是那些被动的人,他们有自己坚持的原则,但架不住上级的压力,只能就范。
对他们来说,保住一份工作和维持与上级的关系比起一个充满套路的设计要更重要。
所以,我们这才体验到了各种充满套路的产品设计。
物极必反,当套路拉满时,总会给一些清流产品带来出圈的机会,他们不那么功利,同时又有一些属于自己的坚持。
我想,我们都期望更多的产品是这样。
用户并不傻,套路能得一时便宜,但长远看就是在自断后路。我们需要的是多一些真诚和真实,踏踏实实做好体验和服务。
可能是我过于吹毛求疵了,但这种设计,确实让我很不爽。
················· 唐韧出品 ·················
安可时刻
我想起了之前在路上看到的一个巨型广告牌,挂在整栋楼上的那种,也是满满的套路感。
注意细节。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唐韧”(ID:RyanTang007),作者:唐韧,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