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轮胎新势力,浦林「电」击轮胎旧秩序

36氪品牌·2022年08月07日 17:21
“对于轮胎企业来说,上半场聚焦于产品湿滑、滚阻这些性能指标,下半场是在这个基础上,如何建立品牌与用户之间的连接,让大家感受到在这个过程中的乐趣”

“造车新势力”的横空出世让人们惊奇地发现,用户思维所创造出来的价值超出想象。而当下,消费趋势和商业版图正在被用户的喜好审美所引领,因此,研究用户,逐渐成了一种商业哲学,并总结出一套现代商业竞争密码:得用户者得天下。

但是,想获取这套财富密码可没那么容易,没有多少企业真正去和用户连接,搞懂用户到底想要什么,实际上,用户思维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商业玄学,只需要企业能够快速洞察用户的小心思,并在产品上完美呈现,最终,品牌走进了用户心里,实现心口相传。

中国轮胎产业发展已经近百年,中间出现的品牌成百上千,但时至今日,真正能被广大消费者记住,讲起的寥寥。反而是那些只在中国市场发展了短短二三十年的“洋”品牌,反客为主成了广大车主在更换轮胎时,最津津乐道的存在。

原因何在?在于中国轮胎制造商始终走的是工程师思维路线,TOB商业模式根深蒂固,并没有真正让品牌走进消费者心里。传统行业格局在用户和品牌中间筑起一道墙,然后转头对轮胎企业说:你过不了我的。

 

浦林:我想试试 

 

初次见到浦林成山CEO车宝臻先生,给我留下的印象是,怀揣梦想,又敢于冒险探索,时刻保持着对于新生业态的敏感度。他渴望了解用户,始终把用户放在最中心的位置。

浦林成山CEO车宝臻先生

2015年,海外留学归来的山东人车宝臻决定进入轮胎这个行业,接手浦林成山轮胎(以下简称浦林成山),并将其视为实现个人价值包括帮助企业去实现企业价值最主要的赛道。

在过去的46年时间里,浦林成山始终站在行业前端,积累了丰富的行业和技术优势,生产和盈利模式已经十分成熟,经营这样一家企业选择驾轻就熟的传统模式是否是必然的?

当然不是,很早就对轮胎耳濡目染的车宝臻认为:“做好轮胎并不容易,轮胎对我来说还是一份充满挑战性的事业。轮胎各项相关参数非常复杂,怎样把一个橡胶这样的农业品变成轮胎这样的工业品,整个过程其实充满挑战。我们做轮胎有点像做红酒,都是从农业品最后把它变成一个让大家感知非常明显的东西,这个过程既充满挑战,也充满了艺术性。”

“轮胎产业特点决定我们过去是To B的,尤其是To大B的一种商业模式。但是随着消费市场的不断升级,To C商业模式正在成为主流。过去以技术为导向的工程师制造理念开始转向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产品经理理念,这其中一个非常核心的点就是理解用户的思维。

作为一名很早就对电动汽车产生兴趣,但几经波折才如愿以偿的电动车主,车宝臻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敏锐地洞察到了蓬勃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痛点——续航焦虑,以及电动车主对于整个驾驶感受的不同于燃油车的特殊要求——更安全、更静音、更易操控,电动汽车用户需要更能满足自己多方面需求的专门轮胎,而不再是一条普通的燃油车轮胎。

于是早在2018年,新能源汽车蓄势待发阶段,车宝臻便将新能源汽车轮胎开发作为公司的战略发展目标,从配方、骨架材料、花纹优化等方面着手,进行电动汽车专门轮胎的开发。同时在开发过程中,进行大量的消费者调研,建立起跟消费者沟通的渠道,听取他们的声音和反馈。真正践行用户思维,从用户最真实的感受和最确切的需求出发,打造更均衡更全能,更适应中国新能源车用户的产品。

浦林成山持续专注新能源汽车轮胎开发

如今,车宝臻早已经把自己的“红酒”做得醇香浓郁,但是如何让用户认识、接触、感知、品尝成了一个新的难题。“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商业逻辑早已经变成“酒香也怕巷子深”,此时,车宝臻需要一个桥梁,将自己的产品与用户连接,于是重任就落到了“浦林”的肩上。

 

开启轮胎新玩法

把消费者放在C位,共创实现营销永动

 

造车新势力,利用用户思维,通过用户共创模式,仅凭着口口相传,就迅速打开市场。在这里,品牌不再只是一种商品属性,它可以是一辆车,也可以是一类车,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类人,甚至是一个社群。品牌成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沟通的桥梁,产品则成了二者不断加强连接和加深情感的增效剂。

但是相较于汽车在用户层面的广泛认知,始终在车身上默默无闻的轮胎要想和用户打成一片并不容易。即使技术很强,用了最新的原料配方,最好的橡胶和骨架材料,但是最终给消费者呈现的都是一条看起来无差别的黑黢黢的轮胎,消费者根本GET不到。所以百年来,被消费者记住的轮胎品牌寥寥,具体到中国轮胎品牌更是凤毛麟角,很多企业干脆就不在品牌上“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了,维持现有格局求个安稳。

浦林成山作为一个中国轮胎老牌企业,此刻要通过旗下浦林品牌的重塑站上电动汽车轮胎赛道,开启一个全新的玩法——和用户共创,对于行业而言是一次突破与创新,但是对自己而言却是一次挑战与冒险。

在车宝臻看来,完成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浦林成山,最终的目标是实现“四化”,即绿色化、智能化、国际化和品牌化。这是车宝臻为浦林成山专门制定的发展战略,如今,绿色智造已经成功实行,无论是制造成本,制造过程中的保障,还是工艺对于一些先进设计、先进技术要求指标的支持方面,都跟传统制造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了浦林成山的一个核心竞争力的保障。但是中国传统制造的竞争逻辑仍在于人口优势、全产业链优势下所带动的性价比优势。国产轮胎品牌化的附加价值仍不是强项,因此,国际化和最终的品牌化,是企业升级和转型过程中必然要面临的选择。

车宝臻表示,浦林的品牌使命是“用可感知的科技帮助人们探索生活,不为某些人而为每个人”,这里面强调最核心的是可感知的科技,一直以来大家都在谈差异化,虽然在产品上,在很多核心的可量化指标上有明显差异,但是消费者却很难感知。因此让消费者充分感知差异,是我们在品牌塑造和产品打造上的核心关注点。除了轮胎产品之外,我们在品牌创立和建设过程中,还希望它能够连接到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体验,比如说有文化的体验,出行的体验,再加上很多内容的加持,让消费者对品牌产生共鸣。我们会利用非常多元化的体验去连接到消费者,从而建立起大家对浦林品牌的兴趣和认同。

车宝臻认为以用户思维重新打造浦林品牌是勇敢的尝试,因为在过去行业发展中,失败率是很高的。但同时,车宝臻也对这次尝试充满了信心,他认为,浦林成山经过了长时间的准备过程,现在新的浦林品牌,包括对于电动汽车时代的定位,是经过了深入研究、学习和经验的积累之后所做出的一次最勇敢的尝试。

打破常规的勇气固然可嘉,但是在新玩法面前,全新的浦林品牌连个可以摸着过河的石头都没有,只能自己硬着头皮往前蹚。

首先明确目标用户,浦林品牌瞄准的是能接受品牌理念、对性能有期待的85后汽车主流用户和喜欢潮牌、热衷性能评测的95后汽车新玩家。

然后针对目标用户对浦林品牌进行全方位的焕新升级,无论是品牌使命还是品牌愿景和价值观,无不体现了深刻的用户思维和Z世代的格调。

最后在如何与用户连接的这一重点问题上,浦林成山首创性地采取虚拟+现实的方式,通过创造更多的虚拟呈现,让交流变得更加有趣。拥有虚拟IP形象的浦林品牌将重新定义新能源汽车轮胎,同时带来有趣的交通文化+概念衍生,为可持续绿色出行创造生动的内容。

 

首届浦林创想日

把话语权交给用户,用诚意打动人心

 

8月12日,浦林成山将以一场别开生面的云上发布会——“浦林创想日”来“致电新世界”,一个全新的连接用户的窗口将就此打开。发布会将告别传统的信息发布模式,而是邀请很多代表年轻人的用户、嘉宾,一块来探讨产品,表达对于未来产品的期望以及消费者的观点。

这是一次从0到1,开创电动轮胎新玩法的大胆尝试,作为中国轮胎界的零号玩家,车宝臻对“新世界”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致电新世界’对我们来说是一个从0到1的过程,我们非常希望在这个过程当中,能够开创一种在电动时代的从用户出发的产品到服务的新范式,‘为电动时代而生,为新世界的用户而创造’。我们希望给每一个好奇心开路,用我们的产品探索生活中的美好,我们有一个口号就叫作‘总有美好待发现’。这个过程是更多人参与,从我,从我们一直到更多人的过程,再一次去强调我们这个品牌共生、共创、共赢的属性。”

正如前面所讲,品牌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沟通的桥梁,产品才是不断加深情感的增效剂。但是现在的用户在选择轮胎的这件事上正变得和相亲相差无几,造型要俊美颜值,性能充满内在涵养,灵魂要智能有趣,一个都不能少。

压力给到了浦林成山的研发设计团队这边,为此他们开创性地带来了GCE(Ground Contact Efficiency:即地表触达效率)电动胎研发理念。该理念以用户的感受为中心,在中国轮胎标签规定滚阻、湿滑、噪音三大性能指标的基础上,扩展为对电动车和车主最为重要的六大指标:安全性、单充里程、厢内噪音、总里程、响应速度、驾乘舒适,并将各个指标性能均衡并最大化。“GCE”研发理念下的产品不仅完全满足电动车既想节能、又想舒适、还要兼顾操控感的需求,而且也同样适用于燃油车,为普通燃油车带来升级体验。

浦林成山不仅重新定义了电动汽车轮胎这一品类,同时又带来了一个新标准。新开发的XLAB & XNEX两款产品中,不仅将新的标准完美展现,同时也带来了俊美颜值和有趣的灵魂,呈现出了不一样的轮胎艺术美学。

浦林成山新开发的XLAB & XNEX两款新能源车轮胎

凭借超前的研发理念、出类拔萃的设计美学以及惊艳的外观颜值,XNEX SPORT EV 探域(刀锋设计版)轮胎征服了国际设计领域,将意大利A’DESIGN AWARD以及法国DNA等设计三大奖项悉数纳入囊中,成为目前为止中国轮胎市场上量产轮胎中唯一获得三项国际设计大奖的产品。

浦林成山以战略为引,品牌为媒,产品为核,从研发创新、品牌焕新、消费洞察等层面,全方位地向我们展现了一套充满活力和未来感的现代轮胎用户思维“新玩法”。

诚如车宝臻所言:“从To B到To C的商业模式的转换,从理论上来讲所需要的思维和运营能力是不一样的。就像我们现在做的尝试一样,未来希望能够建立更多跟用户的联系。改变我们自己的思维只是第一步,还需要充分认知这个客户群体对我们来说很重要,他们代表了未来的潮流和导向,要把消费者放在中间,要把消费者的话语权体现在我们做决策的前提里面去。”

 

+1
56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字节跳动在医疗业务再下重拳。

2022-08-07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