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联资本产业研究院4月新能源车月报:产销大降,春之寒凉

凯联资本·2022年07月05日 17:04
4月新能源渗透率27.1%,除比亚迪之外的厂商均明显下滑,疫情带来零部件短缺及物流困难或为主因

目录

《2022年4月新能源车追踪分析月度报告》

1、2022年4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整体情况

1.14月国内乘用车市场整体表现为2020年3月以来最差

1.2除比亚迪外其余主要厂商均为同比负增长

1.34月有7款新能源车型进入到车型销量排名Top25榜单

1.44月插电混动车型受到影响较小

2、2022年4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中厂商及车型表现

2.1比亚迪新能源月销售继续破10万,特斯拉跌出榜单

2.2新能源车型销量TOP20中有6款仍然保持增势

2.34月30万以上价格区间新能源销量萎缩最明显

3、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销量比较

3.1造车新势力“非正常”销量排名大洗牌

3.2其他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转型进程

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新能源产业高速发展和技术成熟,2021年内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单月销售渗透率突破20%,乘用车电动化趋势正在逐渐明朗。

凯联资本为及时、快速、有效追踪乘用车电动化节奏,并理解车企在车型、价格、功能上布局和选择,将在中汽协、乘联会等官方权威数据基础上,结合易车APP车型销量、价格、功能(智能化)数据收集,以月度时间维度推出新能源乘用车持续跟踪报告。

本次将结合2022年4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表现数据做观察和总结。

1、2022年4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整体情况

1.1 4月国内乘用车市场整体表现为2020年3月以来最差

据乘联会数据,4月份全国乘用车销量仅104.2万辆,同比下降35.5%,环比下降34.0%。4月车市受到新冠疫情在全国重要城市扩散影响明显,销量表现为2020年3月疫情以来最低值。

新能源车市同步受到影响,4月零售销量仅28.2万辆,同比增长75.2%,但环比大幅下降36.6%,销量回到去年8月水平,新能源零售渗透率较3月份的28.2%微降1.1%。

4月份受到汽车行业供需两端同步负面影响,新能源和传统燃油车同步走弱。

汽车生产供给方面,受到上海、吉林长春这两个中国汽车整车生产、配套零部件生产重镇封控、停工影响,整车生产和汽车关键零部件生产均受到重挫。以身处上海疫情中心的上汽大众为例:据上汽集团4月产销快报,上汽大众4月份产量仅2.7万辆,远低于去年同期10.9万辆。

关键零部件生产、物流运输受阻进一步辐射到全国汽车产能。上海地区汇聚了国际汽车零部件大厂如大陆、博世、采埃孚、安波福、舍弗勒等,同时也是国内汽车零部件厂商集聚生产、流通重镇。受此影响,蔚来合肥工厂、理想常州工厂等产能均受到影响。

销售上,部分重点城市经销4S店无法进店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终端销售行为。上海、吉林、山东、广东、河北等地经销4S店客户无法进入和成交,使得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提升。

汽车流通行业处于不景气区间。

1.2 除比亚迪外其余主要厂商均为同比负增长

厂商表现来看,最主要15家车企中,仅比亚迪一家同比增长,比亚迪乘用车市场份额提升到10%。

上汽通用、上汽大众、一汽大众、一汽丰田同比负增长最严重,因为这三家生产基地在上海、长春,企业正常开工受到影响。

1.3 4月有7款新能源车型进入到车型销量排名Top25榜单

4月有7款新能源车型进入到总销量榜单前25位置,其中6款由比亚迪贡献,1款由五菱汽车贡献。唐新能源、宋PLUS、秦PLUS和汉在过去一年中销量增速亮眼,尤其是汉作为一款中大型轿车,能够取得超过凯美瑞、雅阁等车型成绩,充分证明了目前新能源汽车产品竞争力。

在燃油车同比销量深度下滑趋势背景下,未来可能有更多新能源车型进入到这个榜单中。

1.4 4月插电混动车型受到影响较小,占新能源车比重提升至24.5%

4月纯电动车型销售21.3万辆,环比增速为-40.8%;插电混动类车型销售7万辆,环比增速为-17.6%,成为受疫情影响最小的细分品类。插电混动类车型销售坚挺有效减缓了新能源车市整体下滑趋势,同时其占新能源车比重也提升至24.5%。

在油价上涨背景下,插电混动车型节油、便利特性使得其成为燃油车优秀替代品,和向纯电动转变良好过渡产品,因此在近期市场表现稳中向好。

2、2022年4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中厂商及车型表现

2.1 比亚迪新能源月销售继续破10万,特斯拉跌出前20名

继3月比亚迪月销量首破10万以后,本月比亚迪以10万4千辆成绩继续突破10万辆销售大关。而本期由于特斯拉上海工厂生产停摆,国内零售量仅1512辆。在特斯拉缺席背景下,比亚迪4月销量几乎等于其后2-10名销量总和,新能源车王地位当之无愧。

上汽通用五菱旗下宏光MINIEV车型本月销量在2.5万辆左右,较3月4.2万辆下滑明显,宝骏Kiwi EV目前还未放量。

吉利、奇瑞、广汽埃安销量均实现破万,在整体车市较差背景下表现属于比较坚挺。

4月新势力中没有一家销量过万,零跑9087辆领先于其他新势力品牌,本月新势力排名变化较大,将在后文分析。

从新能源核心品牌及其主力车型价格、销量分布来看:

比亚迪在10-25万价格带布局最为完善,在10-25万几乎每个小价格带都有拿得出手的轿车和SUV车型;

五菱、奇瑞、长安这3家主打5万左右纯电微型车;

吉利、埃安、东风主战场在10-15万价格区间,吉利同时通过极氪品牌冲击高端新能源市场;

小鹏和大众ID系列在15-30万区间内重点布局,理想、蔚来价格带要更高,其中蔚来ES8价格已经上探到55万;

华为和金康赛力斯合作问界M5在25-30万区间站稳脚跟,目前月销可达到3000台以上。

2.2 4月新能源车型销量TOP20中有6款仍然保持增势

尽管整体车市及细分新能源车市4月表现都不好,但仍有6款新能源车型保持了月度增长势头,按环比增速从高到低分别是元Pro、零跑T03、唐、海豚、汉和问界M5。

从历史数据看,3月各主流新能源车型销量增速都很好,并非是低基数。比亚迪旗下汉和海豚这2款车型今年以来增长势头较好。

理想ONE、小鹏P7、AION S和宏光MINIEV等几款车型居销量下滑前列,4月环比增速在-40%以上。

2.3 4月30万以上价格区间新能源销量萎缩最明显

4月分价格区间销量排名中,最明显一点是30万元以上新能源车市场萎缩明显,在特斯拉Model Y和Model 3两款车型消失在榜单上前提下,理想ONE、蔚来ES6、蔚来EC6等车型也出现了大幅下滑。

合力作用下,4月份30万以上新能源车销量仅1.8万余辆,而3月份该数据为9.8万余辆。

其余各价格带在各自主力车型支撑下,销量结构并未发生大变化。10-20万价格区间是目前销量最多,竞争最活跃的一块市场。

3、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销量比较

3.1 造车新势力“非正常”销量排名大洗牌

第一梯队造车新势力4月销量排名出现“非正常”大洗牌,零跑以9087辆成为新势力第一名。小鹏、哪吒勉强跟随大势,位居二三,4月数据相比于2021年4月还有所增长。而蔚来和理想则没有那么幸运,不仅环比腰斩,相比于21年4月数据都有20%以上降幅。

按照蔚来和理想官方解释,4月惨淡业绩主要归因于零部件短缺和物流受限。早在4月9日,蔚来方面就公开表示受限于吉林、上海、江苏等多地供应链合作伙伴陆续停产,蔚来遭遇无零件可用的窘境。

而理想对4月业绩解释也和长三角疫情相关,理想常州基地和超过80%供应商位于长三角地区,部分供应商无法供货或完全停产,导致部分用户新车交付延期。

造车新势力相对于传统汽车制造商而言,其制造基地分布单一、供应链体系薄弱、对供应商管理较弱等缺点目前充分暴露,如何进行全国多点生产布局、加强供应链管控能力是他们下一步主要突破方向。

3.2 其他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转型进程

区别于造车新势力All in在新能源领域,国内自主品牌目前仍处于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同步发展,以燃油车销量为主阶段。

从比亚迪3月宣布全面停产燃油车后,4月份10.4万辆全部为新能源车型,新能源率已经达到100%。

上汽通用五菱以63.3%新能源率居第二,主要是国民神车宏光MINIE销量在2.4万辆。广汽乘用车以40.9%居第三,广汽埃安月销量已经逐步接近广汽传祺。

吉利汽车4月乘用车总销量接近5.5万辆,在自主品牌中排第二,新能源销量接近1.5万辆,新能源率在26.7%。吉利几何系列、帝豪EV系列和极氪品牌近期都有稳定发挥。

奇瑞以纯电动微型车(QQ冰淇淋+小蚂蚁)打入新能源市场,新能源率达到37.1%;采用同样策略长安汽车(奔奔E-Star)因为自身燃油车业务更大,新能源率仅17.2%。

长城汽车和一汽乘用车新能源率刚刚过10%,属于自主品牌中进度较低的两家。

以上内容是凯联产业研究院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研究尝试,我们将长期持续关注新能源汽车及其相关产业链发展,扩展、更新、迭代分析角度与范围,后续还将发布关键零部件与动力电池等月度报告,也期待和产业界、研究界、投资界同仁探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凯联资本”(ID:Capitallink_KLZB),作者:凯联产业研究院,36氪经授权发布。

+1
4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提及的机构

凯联资本
凯联资本——专业成就信任,价值联接理想

下一篇

新能源整车制造受疫情影响,电池库存压力加大,原材料成本压力缓解

2022-07-05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