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附近”,暴躁的我们

水滴风马产品公社·2022年07月04日 19:59
“附近”消失了,我们也越来越暴躁和抑郁了

“附近”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是对我们的生活、情绪形成缓冲,缓冲我们的心理波动,让我们在这个情绪减震带之下,我们容易处于相对较为平和的状态。

01 “附近的人消失了”,我们抑郁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北漂的我们,跟父母之间的生活,究竟有啥大的区别。

我讲一个我自己最近的观察,父母的生活好像永远沉浸在各种各样“附近”热闹的人群里,而我们越来越习惯宅家里了,我们的“附近”人越来越少了,甚至消失了。

老爸老妈,早上去公园锻炼各种老相识,菜市场买菜又一堆老朋友,晚上广场舞到处都是熟人。

北漂的生活呢?

举一个我的自媒体朋友的例子吧,他说他经常会一个星期不见人,感觉现在见人已经有心理压力了。宅在家里很舒服啊。生活用品直接送到门口,吃饭有外卖,晚上夜黑风高下楼扔个垃圾。他生活在人群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里,但是他的世界,除了他,周围一片无声寂静。

自从干上了自媒体,他基本就不上班了,每天在家里笔耕不辍,老板的脸色再也不用看了,偶尔会见见广告商,有时候谈得不愉快,偶然周末见见朋友,有时候遇到话不投机,他就更懒得搭理人了。自媒体干了两年,他的“附近的人”几乎全消失了。

最近他觉得自己越来越丧,常常一点小事就情绪失控,比如外卖迟了几分钟,她就会坐立不安,怒气冲冲。晚上容易失眠,白天没有心思去做事,去做检查,医生说他患了抑郁症。

最近几年,大家有没有观察到一个现象——就是我们的“附近”正在逐步弱化,甚至消失不见。

所谓“附近”,也就是我们生活的真实场景,它是一个人生活圈子的周边,比如你经常光顾的饭馆、理发店、小卖部、菜市场、酒吧、健身房,你经常会参与的一些紧密的朋友圈的活动等等。

疫情的原因,一个本来应该最活跃的人群,也丧失了他们的附近。就是学生。这几年孩子们在家呆的时间比在学校还长。在家里父母要上班,很多时候都是自己独处,久而久之就出现孩子们的孤独综合症。

拿我自己的孩子来说吧,之前北京疫情,她有快两个月没有去学校了,每天呆在家里上网课,每天从早到晚都宅在家里。周末也特别不爱出门玩。

上个周末哄她半天,总算答应一起出门骑会车,但是一下午也仍旧闷闷不乐。买东西,吃甜品,打球,之前喜欢的事,现在都提不起气来,搞得我好心疼,又好无奈。那天晚上,她跟我说,妈妈,我也不知道我怎么了,我就是特别丧,有气无力的,也不想理人。

她平常特别活泼向上,古灵精怪的,擅长各种穷开心,现在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她的“附近”已经消失快两个月了。她习惯了的同学、学校的老师,在现实世界里完全变虚拟了,她来回上学路上的大爷大妈,常常去买东西的小卖部,跟同学一起聚餐的麦当劳,这些“附近”完全消失了。

哈佛大学在2021年有一项研究,表明沉浸于社交媒体,缺失现实生活场景的人,患抑郁症的概率比常人高大约8.9个百分点。这份针对5000多名美国成年人的研究表明,每天刷抖音五个小时以上的人群,比刷两个小时的人群,患抑郁症的概率,高出1.8倍。

附近消失了,我们抑郁了。这是主动被动宅起来的人,需要关注的一个现象。

02 我们的“附近”,为什么消失了

这是一个几乎见惯不惯、习以为常的话题,我们甚至都忘记了,或者根本就没注意到,我们的附近为什么消失了。

“附近”的消失,一是因为生活的便捷,足不出户,一键搞定;二是叠加疫情的影响,我们刚开始是不得不宅在家里,后来对有些人会发现,宅着其实真的挺幸福,终于不用面对面的压力了;然后,人们越来越享受宅家里了,就更少参与到周围的场景里去走动了。

可以说,这就是生活越来越便利了,附近越来越趋向消失了,我们越来越宅了,越来越想宅有关。

“宅”有很多因素,其中有一部分人是因为逆势不想拼了,累了想躺平了。

日本的宅文化,就起源于80年代开始,日本经济开始泡沫化,房价飞涨、消费贷遍地开花、阶级固化,最终日本泡沫经济破裂,日本迎来“失去的10年”。

经济危机下,感觉到毫无希望的很多日本年轻人选择“逃避”和“躺平”,躲进了由动漫和游戏组成的温柔乡里。

所以有些经济学家和心理研究者都提出过,“宅”,很大程度上是和经济挂钩的。

当下,因为全球经济低迷,叠加疫情限制了人们的出行,很多人选择了“躺平”,也有很多人在家越呆越宅,如此往复,慢慢就变成了惯性循环。

当一个人整天宅在家里不出门,他的“附近”自然就消失了。当我们周边附近的人,慢慢消失了,人们活在社交媒体里,带来的一个很大的副作用,就是人们的抑郁越来越高发了。

那到底是为什么呢?

我们原来并不察觉的,各种各样附近的人,“附近”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是对我们的生活、情绪形成缓冲,缓冲我们的心理波动,让我们在这个情绪减震带之下,我们容易处于相对较为平和的状态。

在心理学上,“附近”能够培养人们对整体生活的真实感知,我们的眼耳鼻舌身,五感感知生发于此,张三让你很动心,李四让你意外,王二麻子让你多烦恼,在这个我们熟悉的圈子里,因为各种人际关系的交互、磨合,“附近”构造出了真实的人际关系,这些人际关系给了我们各种心理激荡,也带来心理满足感,会推着我们去应对变化,去思考。

没有了“附近”这个缓冲地带,人们找不到情感缓解、生发、释放的出口,人的情绪就容易压抑,然后就特别容易因为一点小事被点燃。

外卖骑手晚几分钟,就会很恼火,而外卖骑手和我们没有什么关系,这种恼火就特别容易变得没有节制。

在社交媒体时代,我们沉迷于各种社交软件,比如抖音、微博、B站,活在网络上。长期不与外界交流,我们离抑郁也就更近了。

其实近年来,还有不少研究都揭示了相同结论。当人们缺少了与现实世界的接触,没有了与“附近”的交互,沉溺在网络的虚拟世界,精神和心理都将遭到很大的打击。

你的附近消失了,而你也主动被动从你的附近消失了,人变得越来越孤独了,而孤独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享受,它正在消磨我们的精神和身体。

03 “附近”消失,新涌现的商机是什么

人们常说,万物皆有裂缝,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人们越孤独,对“附近”其实会越渴望,越想追求生活的多维化。

讲一个最典型的,人们对附近爆发式渴望的案例吧。

6月9日,北京通报新增一起涉酒吧聚集性疫情,天堂超市酒吧“出圈”了。根据流调轨迹,这一天,有人骑着自行车,有人坐着公交车,有人打着出租车,纷纷前往这家酒吧。

还有那位让无数人闻风丧胆的“病毒大哥”,一个晚上踏足多家酒吧,杀穿了整个北京夜生活,让无数人爬起来做核酸。

数据显示,6月9号半夜到10号下午3点,涉及天堂超市酒吧密接的人就达到了4402人。让人不禁感慨,一个小小的酒吧,魅力竟然如此巨大?

不了解这家酒吧的人,一看名字“天堂超市”,可能会以为这是一家超市,但实际上,既是超市,也是酒吧,顾客来了直接去冰柜里拿酒水,然后去柜台结账,喝完酒,就在店内嘈杂的音乐中蹦迪。

天堂超市酒水品类繁多,光是啤酒就有100多种,而且价格实惠,用顾客的话来说,相较于三里屯其他酒吧的物价,简直就是“白菜价”,用一棵白菜,就可以安慰你的孤独症,很多年轻人就是因此被吸引而来。

在这里,你可以20块钱一杯酒,享受整个夜晚的声色犬马。人们在这里聊天、欢笑、打闹,也在这里失意、哭泣、落寞。因此,网上有人说,不愿晚安的灵魂都在天堂超市。

所以你看,一个晚上上千人到访这家酒吧,可见人们内心对“附近”的渴望。当然,后来我们都知道这家酒吧不仅关门了,还被列入了严重失信名单,但很多人还在网上求教酒吧老板,营销增长怎么搞的,这么牛。

其实这就是商业的机会,因为“附近”的消失,人们对它的渴望,就会带来需求。

当然,在某种意义上,这样的“附近”是一种消费形态的链接,除了酒吧之外,典型的就是一些俱乐部,比如滑雪俱乐部,跑车俱乐部,等等,人们因为消费兴趣组成了一个圈子,形成了属于他们自己的“附近”。

这是一种由消费行为创造的“附近”,从精神层面来讲,它是非常脆弱的。我们可以在这样的“附近”获得短暂的喘息,但长期来看,它的正反馈是慢慢减弱的。

另外一种,怎样向内求,让自己拥有自信平和的喜悦,是人类的终极所求。

最近看了知乎一个贴子,很有趣,叫少年只知多巴鞍,中年方知内啡太。简而言之,多巴鞍更像是花钱可以买到的刺激那一类,内啡太需要你付出努力,然后才能得到;运动健身、户外露营、瑜伽馆、冥想场馆,上面我们提到这些场景,可以统一称为产生内啡太的运动方式,即我们通过自己的辛苦努力,而后产生快乐平静的感受,这些都是缘于内啡太的产生,他有一种延迟满足的快乐。我觉得写作、创作也是一个能产生内啡太的场景。

此外,你一定也注意到,大量疗愈类型的场景的诞生,失恋博物馆了、撸猫錧了吗,各地涌现的唯美民宿,慢下来的寻找诗和远方的生活方式,也会有巨大需求。

对了还有各种新出现的职业,职业陪聊师,人生规划师,恋爱指导师,婚姻指导师,家庭指导师等等,这些新的职业场景的诞生,一方面基于附近消失了,这些经验原来只能是在家庭内部传承去学习,现在人们更注重专业性了,也更愿意为高质量的精神生活买单了。

我觉得应该还有好多好多更具创造性的方式,正在向我们走来的路上,这是值得期待的,一定是让人生活变得更美好的方式。

总之,我们的附近正在消失,而消失了的附近,又驱使着我们寻找新的安抚自己、疗愈自己、放飞自己,给自己储能的新方式。这些都是新的商业机会的呈现,抓住它,需要你对生活有独特的审美,有不拘一格的想像力,还有充分的五感体验的天赋。

大概,这就是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水滴风马产品公社”(ID:shuidi-academy),作者:周一 夏添,36氪经授权发布。

+1
29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要么跳船,要么被推下船,桑德伯格离开Meta,一个时代落下帷幕

2022-07-04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