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德宝的创始人、CEO成亚飞:智造也要匠心传承|WISE2022新风向大会-大湾区专精特新趋势论坛

时氪分享·2022年06月27日 11:57
制造业的广阔天地必将大有作为,未来十年制造业找不到优秀的工程师将成为新常态,对于企业来说,必须一手抓数字化转型一手抓人才培养,专精特新企业要以开放的心态和高校开展人才培养及产教融合,让更多的人才加入到制造业中。

6月17日,“WISE2022新风向大会-大湾区专精特新趋势论坛” 在广州举行。作为2022年首场线下WISE系列活动,承载着探风口、引动向、看趋势的重要意义,今年“WISE新风向大会” 将目光锁定在“专精特新”。

“专精特新”概念自2011年首次提出,2022年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十年间,从概念提出到形成政策体系,扶持力度不断加码。

作为我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数量最多、发展质量最高的地区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和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成为专精特新“小巨人”起飞的理想之地。

在“专精特新”风口渐起之际,本次论坛邀请政府、企业与投资机构三大经济力量,聚焦大湾区“专精特新”发展趋势、新机遇&新市场&新消费、智造与效率三大风口议题,深度剖析专精特新机遇,助力大湾区加速发展。

模德宝创始人、CEO成亚飞以“智造也要匠心传承”为主题,分享了模德宝在制造业无人化中间做了哪些努力以及获得的成果。成亚飞认为,未来制造行业的出路是数字化转型以及人才的培养。

以下是成亚飞的演讲实录,经36氪整理编辑:

大家好!我是模德宝的成亚飞。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受邀做“智造也要匠心传承”的主题演讲,其实拿到这个题目内心也是压力非常大的,想了很久,怎么样来讲这个议题呢?后来我还是说服自己,我就是一个工匠,我觉得我还是有资格站在这里讲工匠精神。

智造也要匠心传承,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是如何做最底层制造的。疫情常态化,制造业举步维艰,相信在座的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事实上是在这样一个疫情常态化的场景下,大家一起来探索未来我们的出路在哪里。

制造业一直是缺人的,刚才很多嘉宾都提到未来服务业场景要无人化。那我们的人都去哪呢?我们的工厂又是什么状态呢?传统制造业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是面临人口老龄化的巨大难题。劳动力的红利快速的消失,工厂请不到优秀工程师会成为常态,在这里我加了一个“优秀”,将来我们一直都会面临着缺工、缺人的场景。危机意味着它就是转机,所以数字化转型+人才的培养,一定是未来制造行业非常好的出路。当然我讲的这个议题大家在N多的场景已经非常清楚地知道了是这样一条路,但是真正怎么去做,怎么走,走得踏实,我们还是要有更多的探讨。我们需要看到更多的人以实际行动做这样一件事情,所以我用我们的场景给大家解释一下。这个视频是我们把一个非常传统的制造业变成了一个无人化或者少人化的场景。

这个视频展示了模德宝将传统的制造业变成了无人化或者少人化的场景。 2分钟的视频,模德宝付出了20年的努力。模具作为一个基础制造业,是被遗忘的基础制造业,我们把从事这个行业的人称为“黑手”,但是模具是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基础。产品的快速响应,满足消费者变动的需求,这些都离不开模具行业的支持。

因此,我想为这个行业做点代言,借36氪强大的宣传力量来宣传一下这个行业。目前中国有接近3万家模具企业,行业极度分散,产值在2000万以上的仅占16.7%,人均产值非常低,仅33.5万。这和它的重要性不匹配,意味着其中有巨大的经济价值。这个行业是经济效益的放大器,我看有很多投资人也在问我怎么样做这个行业,接下来我觉得你们可以深度调研一下,模具行业服务了中国20万亿制成品的产出,如果我们将技术创新和工业互联网结合,未来一定会大有所为。

当前模具行业在人机料法环方面都遇到了技术瓶颈。效率低、品质差、交期长、成本高是行业的痛点。因此,行业的出路在于生产数字化、智能化,管理信息化、科学化,产业协同化、生态化。2016年,模德宝构建起模云系统平台架构,开发自有系统,从云端、物联网、大数据、智能设备方面,重新定义全生命周期,定义设备层、控制层和工厂层。[1] 客户、供应商、用户和需求方能够在一个网络中进行交互,这是未来我们要为这个行业赋能的重要的平台。我们致力于改变这个行业,因为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太辛苦了,进入这个行业人都是7天24小时都在工厂上班。大家要有好的生活,只能够通过数字化来改变。

针对行业单件离散性生产以及对老师傅过度依赖问题,模德宝历经20年开发出30款APP,通过数字化的系统以及软件操作,实现工厂自动化。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数字化的系统,我们才能够像视频里看到的一样,在制造业中,让传统企业工作的人比较体面的来操作软件和自动化。模德宝力求软件和硬件融合,就是IT和OT的融合。IT和OT的融合,IT就是我们需要有更好的、更聪明的、学历更高的人进入到这个行业,OT其实指的是我们对这个行业有深度理解的工匠在这个行业之中,把两者融合起来,才能够打造未来一个数字化的系统。

这里又有一个议题,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之前去瑞士的时候,在机床的博物馆拍的照片。这台设备,它没有驱动机构,没有电机,是一百年前的设备。当时我们看完之后非常感触,我们期望能够把它买回来,但出价20万欧元也没能买回来,因为这个机床的所有者告诉我们精神和文化是无价的。我们还拜访了很多精密制造的行业。大家都知道瑞士的手表是享誉世界的,但是瑞士有70%的人是从事学徒制教育,也就是选择职业教育的,只有30%的人是读大学以上的教育。我们再看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学木工、泥瓦匠,那都是工匠。因此,在人才需求方面,国内基础制造行业要有新的学徒制教育与工匠文化的融合。

回到今天主题,智造也要匠心传承。我们正在把我们自己的工厂创办成一个学习型的工厂,把中职、高职等学校构建成产教融合共享中心,打造未来面向精密制造的培训平台和基地。如果有愿意一起来共建的朋友,可以来找我。我期望在我们打造智能制造和数字化的领域找到更多的同行者,除了做好系统和平台,也培养有匠心的下一代人才。

谢谢!

+1
4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6月25日,连锁健身品牌“超级猩猩”迎来成立8周年的日子。超级猩猩不断发展壮大的背后是其对新概念的试水,而其成长之路也伴随着价格高昂的争议。

2022-06-27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