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值即正义"的掘金时代,“黑天鹅”不是不可“破”
3月23日下午两点,借着春光正好,巫女士通过提前的线上预约后,准时到达了位于剑南大道的圣大柏菲丝医美,“趁大家都还戴着口罩,想再对嘴唇做个微调。”事实上,和巫女士有同样想法的顾客并不少,或是针对疫情前的项目做修复、或是尝试其他新项目。
疫情期间佩戴口罩的习惯,似乎为女性们找了一个变美的"好借口"。在成都,医美消费的热度并未消退。但问题在于,消费需求难以匹配。
图源锐景创意
一方面,疫情让不少医美机构延期开工,一些机构甚至不堪重负直接被淘汰;另一方面,能够营业的机构也必须严格限制客流。
“如今每天必须将客流控制在20人以内,对比去年同时期,我们每天会接待100多位客人。”圣大柏菲丝医美创始人田媛如是说。
虽然疫情逐渐过去,但疫情对于医美行业的影响远没有结束。正如田媛感慨,如今的医美企业,“要么逆行而生,要么就被淘汰”。
遭遇疫情“黑天鹅”
春节前,辞掉医美护肤品销售的小蒋怎么也没想到,以往行业的跳槽季,在今年会如此艰难,“往年春节过后会是行业内人才流动最热的时期,然而,今年找工作却十分困难”小蒋说,在经历了近两个月的空窗期后,终于在朋友介绍下才重新找到去处。
一位医美行业的HR也说,2020年的春季招聘是她经历过最悲观的一次招聘,“今年各机构的招聘几乎为零。”
医美人难入职的背后,更是近年来医美企业经营困难的写照。
房租、营销成本、员工开支,这些都是硬支出,每一项都有可能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这一切全靠顾客到店消费才能维持运营。往年,医美行业一般大年初四复工,年前靠“年终大促”好不容易拉到的顾客,一般会在这个阶段集中消化,新的拓客动作也必须马上跟上,这样才能应对接下来医美行业全年的第一个旺季。
图源锐景创意
3月小旺季,往年能够占到全年营收的30%,但是对于复工率不足20%的成都医美业来说,今年的旺季无疑是惨淡的。
而对于医美机构来说,如果长期面临无法复工、客流不足的情况,行业的洗牌或许还将加速。
医美人转战为“主播”
2月份,疫情持续影响下,田媛意识到不能坐以待毙,“那段时间真的很焦灼,一方面是对员工健康情况的担心,另一方面,不明确的复工时间更是让人充满顾虑。”
于是,包括田媛在内,圣大柏菲丝医美的近100名员工开启了线上直播通道,“主要是讲解一些如何在家保养的知识,及部分促销活动的推广等等。”田媛说,一般每场直播都会收获2000~3000人次的观看。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直播,圣大柏菲丝医美在疫情期间积累了几百名意向客户,“正式复工之后,这类较稳定的客流,也将疫情对机构的影响降到了最低。”田媛说,从2月末开始,积累的客人就开始催促开业。不得不说,“直播”成为了特殊时期医美人的第二选择。
不止是机构,医生也做起了“主播”。
资深教授王志军疫情期间做了41场线上直播课堂,总计超过30个小时,大批的年轻医生宅在家里的时候,系统地聆听了王教授的讲座。而医美平台“新氧”的直播课程、线上面诊也在疫情期间收获不少流量。
新氧直播课程(图源网络/侵删)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新冠疫情就像加速器,让医美业与互联网走得越来越近。雨后春笋般的各种直播、公益课堂、线上问诊正是说明了这一点。
医美行业开启“线上化”
那么,对于医美行业来说,未来的线上化趋势是否靠谱?线上化医美会达到哪种程度?
在田媛看来,线上化是趋势,但无法完全替代线下医美,“特别是对品质要求比较高的客人,一般不会选择线上问诊等方式,医美行业线上化只会让某些环节比现在更便捷。”
事实的确如此,医美因其行业特征,永远不可能彻底互联网化;因其本身是高技术含量、高度个性化的消费医疗服务,所以与产品销售有着本质的不同。但是它可以尽可能地互联网化,把最后临门一脚之前的所有环节,都搬到线上去完成,这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场景。
而这一趋势,也受到了资本关注。
就在疫情期间众医美机构“难过”的同时,成都的一家医美SaaS平台——睿美云智慧医美管理平台却完成了千万元的天使轮融资。
彼时其投资人也表示,此前的医美市场上,流量一直是医美行业的最大痛点,睿美云系统根植于行业的底层业务,通过SaaS、小程序、企业微信、睿美云APP四位一体打造医美机构的私域流量。
放到大趋势下,医美行业的互联网化,与“在线医疗”的发展的大背景密不可分。
当前互联网医疗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未来市场和用户规模可期。总体来看,其发展主要历经以在线挂号为代表的1.0时代、以互联网医院为主的2.0时代及以三医联动为核心的3.0时代,当前我国正处在2.0阶段并积极向3.0阶段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