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挽救令人头秃的秃头?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BAI资本”(ID:BAI_VC)作者BAI资本,36氪经授权转载。
编者按:
今天,你秃了吗?这是一个直击当代人灵魂的问题。从行业大佬到格子间民工,从抢救瘫痪服务器的程序员到熬夜刷榜的追星少女,都已经身体力行地证明了“头秃,不再只是中年男性的通病”。
从食补到外用,从生发仪器到植发手术,古往今来的治秃偏方层出不穷,根治头秃成为了古今中外全球人民的共同追求。但造成头秃的原因,除了雄性激素分泌过量之外,还有社会的巨大压力下引发的焦虑感。在治秃这件事上,除非改变基因,也只有尽量不再焦虑了。
A man of my limited resources cannot presume to have a hairstyle. Get on and cut it. ——WinstonChurchill (1874-1965)
像我一样(头发)资源有限的人,就不该有什么发型了,赶紧剪了。 ——温斯顿 · 丘吉尔(1874-1965)
秃头的“低龄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益加重的社会压力。在谋求缓解压力的同时,人们更是创造了一个颇为积极的心理暗示:“我秃了,但我也变强了!”这一假说的提出,让无数正走在谢顶坦途上的年轻人突然感觉问心无愧,甚至秃得心安理得。
无数例子告诉我们,“我秃了,我也变强了”,这就是俗称 的”光头强“ 丨by 🍈
但变秃真的等于变强吗,我们到底为何而秃?走在秃路之中的我们又当如何自我拯救?这必将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讨论。
01 脱发の原理大揭秘
当然,上述现象的发生时间还与基因有关,故而家族遗传也是脱发的影响因素,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娘秃秃一个,爹秃秃一窝”。
从菲利普亲王到查尔斯王子到威廉王子到哈里王子,英国皇室秃头帮为我们说明了一个问题:秃不秃,基因说了算 丨by 🍈
即便秃头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与激素与基因有关,但却有相当多的人倾向于相信“变秃=变强”。
的确,秃头同许多高级人士有着密切关联。比如被誉为西方“医学之父”的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前460-前370),他就是早期秃头界的杰出代表。
希波克拉底花环:秃到一发不可收的时候你就能获得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一种秃头类型 丨The United States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同样秃头的还有丘吉尔,他甚至留有“反正我也不配有头发,算了呗,赶紧剃了!”的名言,这种面对秃头淡然处之的态度,让人不得不对英格兰这片土地上的秃头族“秃”生敬意。
丘吉尔:即使秃了,心态还是要好 丨The International Churchill Society
2012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科学家阿尔伯特·依·曼尼斯 (Albert E. Mannes)就曾做过一项实验:他收集了344名男性的照片,并对59名受试者展示了同一名男性拥有头发和没有头发的两幅照片。
实验的结果表明,大多数受试者认为光头的男性看起来更具有男子气概和领导力。受试者认为,同一位男子在光头后显得更加强壮,个头看上去甚至也高了起来!
这样的研究结果也并不出人意外,毕竟,光头的男性会让人联想到军人、职业运动员、商业大佬以及政治家。男子光头的形象,不仅会暗示其事业有成,并且会暗示其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成功人士的头顶稀疏,使得人们自然而然地把秃头和强大联系了起来,但这只能说明,强大的人,恰好是秃头而已。
琦玉老师的一句“名言”使得无数秃头族秃得心安理得 丨《一拳超人》TV动漫版,第一集
02 效果迷离的治秃偏方
古埃及人就曾经尝试把刺猬身上的尖刺烧成灰,然后用油、蜂蜜、石膏雪花、红赭石、指甲屑及烧制好的尖刺灰混在一起,抹在脑袋上祈求长出秀发。
“一个不想当时尚icon的秃头不是一个好大帝”,虽然戴了桂冠依然能看到稀疏头顶的凯撒,但感觉他不太高兴 🤔丨Peter Paul Rubens,Julius Caesar, 1619
我国人民在防脱大业上也贡献了许多奇思妙想。孙思邈的《千金翼方》就记载了一则生发的药方,就是配药看起来凶猛了一些……
非常硬核的“主发鬓秃落不生方”。其中蜣螂就是我们俗称的“屎壳郎”, 缓缓打出一个问号 ❓丨孙思邈 《千金翼方》(原版影印)卷第五,生发黑发第八
元代《御药院方》中记载的“长发滋荣散”就接地气多了,它只使用了生姜和人参,将两种药材简单粗暴地各取一两研成细末,每隔一天用生姜切断蘸药末摩擦脱发之处,据说头发就能神奇的生长出来。
霸王防脱 vs 章光101,看带盐人的发际线,这票我投101 丨by 🍈
日本大阪大学教授,医学家及皮肤专家,板見智先生就曾在电视节目中谈及脱发问题,他如同复读机般的答案告诉了大家,无论是依靠食补还是使用洗发水,该秃的人终究还是要秃的。这个访谈被日本网友们称为“毫无慈悲的全否定”丨 アデランスTV
03 秃头应该如何根治?
如果你不是雄性激素脱发,那么正常作息,正常饮食,规律运动是完全能够保住一头秀发的,在此基础上,使用一些生发精油还能锦上添花。
但如果真的是由于雄性激素脱发而导致的秃头,那么治疗的方法不外乎就是激素治疗和植发两种。激素治疗就是服用含有激素药物,但激素药物对身体难免会有负面效应。
想要生发,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植发,亦即先把不容易脱落的两鬓和后颈处的毛囊单位取出,然后移植到容易受激素影响脱发的前额和顶部。
植发在当下已是一个大市场。在Market Research Future于2018年发布的《全球植发市场报告》中,就曾预测全球植发市场的规模将在2023年达到238.8亿美元。近观国内,植发也稳居在男性医美事项的前五,而且地位还有连年上升的趋势。
目前大部分植发使用的是毛囊单位抽取术(Follicular Unit Extraction, FUE),即直接用带有针管的特殊仪器在头皮上对毛囊进行一一提取,然后再在脱发区域用针孔打孔,从而把提取出来的毛囊进行植入。整个手术过程需要将近4至6个小时,植发后的效果通常在手术后的半年才能显现。
目前较为主流的毛囊单位抽取术(Follicular Unit Extraction, FUE)丨Marc R. Avram
植发手术非常硬核,过程中患者需要不断打麻药,一场手术下来,患者平均要承受四五十针的麻药。植发的价格也颇为昂贵,根据现今普遍的收费标准,一个毛囊单位的收费为20至30元,这就意味着仅种植1000个单位,就要花费大约3万人民币。
你以为这就完了?并没有。植发并不防脱发,也就是说当脱发继续发展,要么接着掏钱,硬着头皮再去扎针植发,要么就一夜之间,秃如昨日。
虽然价格昂贵,且需要不停地补植,但是植发的确是有效的治秃手段。但是对于患者而言,最大的风险还在于对相关医院和医生的选择上。
行业的价格设置尚不透明,患者也缺乏了解内部信息的渠道。因此,利用患者的焦虑心态和信息不对称,不良的商家会趁机向患者兜售高价药物与天价手术,这都使得整个行业暗礁密布。
对于医生而言,信息不对称则又会导致术前无法和医生进行有效沟通,这又影响了医生对于患者的术前评估。无效的沟通意味着医患双方对植发效果的评价标准难以提前达成共识(医生看的是毛囊存活率,患者看的是植发效果),这也为植发的医患矛盾埋下了伏笔。
信息不对称,不仅是植发,也是植发所在的整个大医美行业目前都存在的问题。对于消费者而言,被骗取钱财还属小事,最大的风险则莫过于因为一颗爱美之心付出健康的代价。
根据《2018年医美行业白皮书》的报告,到2018年,我国医美黑市商家数量是正规商家的10倍以上,每年黑商家诱发的医疗事故就有接近4万起,平均每天就有将近110起。
可见对于广大的(贫穷且胆小的)秃头族而言,预防秃头的办法还是减少焦虑、避免熬夜。很多资料已经表明,现在强大的工作压力和不良的熬夜习惯,正是加剧秃头的原因。
然而当我们尝试搜索“年轻人如何早睡”这样的答案的时候,得到的却依然是大家通篇的自嘲,仿佛熬夜已经是时代的象征 丨by 🍈
坦白讲,现在大家所关心的,其实已经不是熬夜对身体造成的伤害,也不是尽可能避免熬夜的方法。大家越来越焦虑和担心的,是能不能即便熬夜也要做完手头的工作,是能不能看着凌晨三点指针也要拼命看完今日份的资料,是能不能证明我熬到了深夜我就是最努力的人。
社会发展的巨轮上,拼着命转动着的年轻人,焦虑的是本月的房租,明天的ddl,未来三年的房子和还未曾谋面的另一半。而这种焦虑的情绪和熬夜的难以自控,陷入了更深的死循环……
尽管熬夜一时爽,一直熬夜一直爽……但是熬夜燃着的命可不能支撑你爽到五六十岁,命没了,你做过的医美,植过的发,钱就也都白花了。
毕竟,要想不秃头,归根结底还是要有个不秃头的好爸爸。
本文参考:
Albert E. Mannes:Shorn Scalps and Perceptions of Male Dominance. 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2012 .
Francis Adams:The Genuine Works of Hippocrates, William Wood and Company, 1891.
BAI(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医美行业研究,2019年5月13日。
丁香园,健康报:《2019国民健康洞察报告》,2019年。
刘大可:为什么中年男子容易脱发,回形针,2018年5月9日。
秃头社长:还在用何首乌治脱发?你的身体在肝颤,2018年5月21日,浏览日期2019年8月5日。
毋盐:90后的你,也很焦虑吗?,京师心理大学堂,2019年2月27日,浏览日期2019年8月2日。
徐艳丽:猝死不是国民焦虑,脱发才是,华商韬略,2019年4月3日,浏览日期2019年7月29日。
张每羊:如何拯救秃顶 ,回形针,2018年5月9日。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脱发人群调查》,2016年10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