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与智慧出行,百度地图的现在时与未来时
编者按:本文来自极客公园。36氪经授权发布。
在 5G 爆发之前,从芯片到设备,再到边缘计算,百度已经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布局。
以算法和算力为基础,百度地图在去年升级成为第五代地图,即新一代人工智能地图。无论是 2C 的用户端、还是 2B 的企业端和 To G 的政府端,其定位非常明确,就是成为互联网的「水电煤」。「它代表了 AI 的基础能力,也是 AI 最典型的落地场景」,百度地图事业部总经理李莹说到。
众所周知,对现实世界的数据采集和加工,是地图行业中尤其繁重的一项工作。这些情报信息是否能够更快速地获取和制作上线,至关重要。
「假设这里有封路,等你做上线的时候人家都已经开通了,这件事情没有意义了。」李莹介绍,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面,百度地图已经有 80% 的数据采集流程实现了 AI 化,替代了人工处理的方式。
而地图产品 AI 化的标配,莫过于智能语音助手的接入。借助 AI,手机地图的交互方式从触控时代进入语音时代。百度地图智能语音助手「小度」从去年 1 亿的用户量,增长到今年的 2.5 亿,翻了 1.5 倍。
「我们可以看到友商很多产品从设计到功能都是沿用了百度地图的思路」,李莹表示,在驾车过程中,语音交互是用户非常重要的刚性需求。「小度小度」的唤醒,保证了操作地图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一面是百度空间大数据与 AI 的算法和算力,一面是大带宽、低时延、低耗能的 5G 技术特性,在 5G 的探索和实践中,百度地图力争成为出行领域的「领跑者」。高精度定位、超精细渲染、免唤醒语音服务等等,百度地图正在让这些功能从设想变为可能。
在今年百度 AI 开发者大会上演示的双全工唤醒能力,可以精准地识别出交互过程中用户指令。有了 5G 技术的加持,「小度」会全面开启免唤醒功能,不需要在频繁地呼唤「小度小度」。
定位对于地图场景而言,是重要的基础能力,也是百度地图在 5G 时代的一把「通关钥匙」。
过去,当驾驶者行驶在隧道或者高架上,通常会遭遇非常弱,甚至没有信号的情况,这时,导航就会失灵,定位点会「飘移」到错误位置,如果恰巧遇到分叉路口,问题就相对棘手。
在用户侧的基础导航能力上,百度地图研发了「智能定位」功能。
百度地图给出了解决方案。借助 GPS 和 WIFI 定位信息,百度地图将惯导技术和深度学习能力融入到地图产品中,自研了「智能定位」。它实现了在无 GPS 信号或者是弱 GPS 信号的情况下,保证机器根据行驶轨迹进行定位推算和持续导航的能力。
不止如此,即将到来的 5G 时代,会让悬浮在空中的高精定位落地为地图产品的另一标配。李莹相信,智能定位的作用会被放大,高密度的 5G 基站,可以有效增加网络信号稳定性和定位的信息量,「即便是在室内环境下的卫星信号盲区,依旧可以基于 5G 来实现亚米级高精度的定位。」
5G 高性能传输的能力令 AR 导航变得顺畅且高效,这是业界笃定 VR/AR 产业会在 5G 时代爆发的原因。在 GMIC 活动现场,李莹通过视频展示了圆明园大水法遗址 3D 再现的场景,其搭载了视觉定位与增强技术(VPAS),她表示,5G 时代,这些历史遗迹不仅会电子复原,「如果再近一步展望,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躺在家里看世界,身临其境地观赏景区。」当然,作为地图产品,未来驾驶者将会在车内更加直观地感受虚拟与现实世界的融合。
另外,5G 手机是产业链中颇为重要的一环。至于第一批 5G 手机用户是否可以用上百度地图的 5G 版本,李莹表示,百度地图正在同手机厂商深度合作,包括如何适配和应对底层网络传输的变化,在产品层面上,还是要看 5G 到来之后低延时的情况,带宽到什么程度,信息传输的密度能有多高,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没有办法全盘托出、一蹴而就。
在 C 端,地图作为免费类产品,承担了一部分公益性质在上面。比如「急救车让行播报功能」、「母婴室地图」、「积水地图」等,「这些公益项目是百度地图一直坚持的,而且会作为我们的重点,更好地发挥作用。」
当然,考虑到服务器和带宽以及研发成本,百度地图在 To B 业务上,一直有自己的商业化收入,对于比较大的数据接口用量采取收费的方式。此外,百度地图和百度智能云有合作,为物流行业以及停车场提供全场景解决方案。类似的还有公交、高速、物流、景区等更加垂直的解决方案,这些都是百度地图在商业化的案例。
「5G 时代,跟物联网的结合点非常多。」传感器的信息可以获取得更多;5G 的大带宽、低延时、稳定性以及网络计算会利于百度自动驾驶的发展;在交通治理过程中,未来所有的交通设施都可以做连接。
「B 端的服务群体非常大,百度地图开放给第三方有非常多的 API 和 SDK。在前一万名的 TOP APP 中,集成百度地图开放能力是最多的。」比如在打车市场,每一家产品背后都是需要调用地图能力的,这其中少不了百度地图的参与。
李莹还提到了百度地图慧眼,它可以区域性地界定人流密度,一些城市规划院可以利用它,分析某区域内的人流出入情况。而在房地产行业,慧眼扮演着地段规划和市场行情预测的角色。
在智能交通领域,地图的作用是连接线上和线下。在 2G 业务方面,百度地图承担了为政府部门提供城市交通管理指挥调度的解决方案服务。从二维到三维,百度地图以部署在交警指挥中心的「交通信息发布和研判平台」为基础,上线了交警端,交管部门根据平台情报直接出勤。在此基础上,百度地图延伸到了专网地图。」针对交管部门对于不同区域的不同需求,我们做了很多很多的拓展。」
「到了 5G 时代,研判平台发挥的作用,可以更加真实和有效地去把所有路上的信息以及所有事件的情况做精细化的刻画,交警利用平台做路况信息的发布,相关信息再通过百度地图客户端向所有用户推送播报。
除此之外,智能红绿灯的优化方案也归属于治理城市治堵的范畴。
「城市拥堵是大城市治理的难题」,李莹说,「尤其在北上广深,红绿灯的调配和智能信号灯解决方案是个抓手。」百度地图也在不断研究智能红绿灯的解决方案。譬如为交警和信号控制行业的从业者提供路口死锁和溢出报警、信号灯配时优化和评价,加上道路的行驶轨迹以及流量的快慢,形成整套红绿灯的解决方案。
位于北京西二旗的后厂村路,因为聚集了大量的互联网公司,这条路因为上下班高峰,遂被调侃为「阻碍中国互联网发展之路」。百度地图在该路进行红绿灯调配的试验之后,将全天的拥堵指数峰值从 4.60 降到 3.94。
除了避堵方面的成果,百度地图在「停车难」的问题上,也提供了解决方案,从用户查找停车位,包括停车位预约、车位引导、停车位记录、反向寻车和在线缴费最后离场一整套的完整停车闭环,我们在银川已经落地。在百度地图上就会呈现这样的信息并提供这样的功能,我们经过统计,这个系统上线以后,银川市整体市民车辆寻找时间缩短 10%。
李莹表示,地图作为地理信息非常重要的一环,是城市的交通治理的基础。百度地图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布局,体现在数据层、服务层和应用层三方面。尤其是在数据层,通过大数据构建的交通数据中台,是一个基于 AI、无人驾驶、大数据为核心能力的交通服务引擎,提供了算法模型、数据订阅、研判学习、指挥调度四大服务。
而 5G 时代到来以后,更易于做物理世界和网络世界的连接。说到难点,李莹表示:「因为我们还在往这个时代迈进的过程当中,现在积累的经验,还需要更快速地衔接新技术,以及新技术出现以后,如何更好地做实践,这个对于大家来讲是一个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