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09 年的「iPhone 杀手」身上,我们看到了 iPhone X 的影子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爱范儿”(ID:ifanr),作者 木斯。36氪经授权转载。
智能手机已是一个巨头垄断的行业,然而过去十多年,它也有过百家争鸣的阶段。时代的局限造就了诸多商业上失败的产品,但历史的尘土并不会埋没金子的闪光,若干年后,你会在琼楼上发现它们耀眼的光影。
▲图片来自:Business Insider UK
但这些操作并非首次出现在 iPhone 上,就和苹果在多点触控、可穿戴设备以及各类接口领域所做的创新一样,用苹果 CEO 蒂姆·库克的话说,苹果所做的是那种真正能够普及大众的「第一」,而不是单纯的将它做出来那种「第一」。
问题是,谁才是第一个做出来的人?
一。webOS 的出现,源于 Palm 的一次断臂自救
2007 年,乔布斯在美国旧金山发布了初代 iPhone,大部分传统手机厂商还未曾知道这款产品会对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比苹果更早过渡到智能手机时代的 Palm 自然也没将它放在眼里。
Palm 被大众消费者所熟知的是它的掌上电脑,即以前我们俗称的 「PDA」。这种自带手写笔且布满了大号按钮的设备在十多年前可是不少商务人士的最爱,而其中很多运行的就是来自于 Palm 开发的系统。
不过,那时候使用 Palm OS 系统的不止是 Palm 一家。为了扩大市场的占有率,Palm 从 1998 年开始将操作系统授权给第三方硬件制造商使用,包括三星、索尼和联想在内的品牌都推出过 Palm OS 的 PDA 设备,这种授权和今天的 Android 手机十分相似。
至于真正将 Palm OS 做成手机系统的也不是 Palm 自己,反倒是由高通的 Qualcomm pdQ 先行完成了。这种授权机制也衍生出最成功的 Treo 手机系列,它出自 Palm 创始人单独设立的 Handspring 公司之手。这家公司在 2003 年重新和 Palm 合二为一,所以最终又变回了 Palm 自己的东西,
▲图片来自:Amy Cinnamon Art
有了 Tero 的支撑,Palm 很自然地走上了智能手机的发展道路。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此时的 Palm OS 已不再是 Palm 旗下硬件的唯一选择了,支撑门面的 Tero 手机很快用上了微软 Windows Mobile 系统,其行为大概等同于 iPhone 开始跑 Android 系统一样的诡异,这自然引发了不少老用户的质疑。
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那时候的 Palm OS 已经成为了一个严重老化的平台,不管是架构还是体验都落后于时代。表面上 Palm 仍然在进行更新,但却没法对地基做太多的变动。加上软硬件部门的各自独立,Palm OS 的所有权也并不属于做手机硬件的 Palm 公司。
▲乔布斯旁边的人便是 Jon Rubinstein
伴随着 2007 年 iPhone 的出现,Palm 公司加快了招兵买马的速度,全力押宝已经开发了数年的新一代操作系统「Nova」。为此 Palm 专门找来了已经从苹果退休的前 iPod 负责人乔恩·鲁宾斯坦(Jon Rubinstein),希望他出任新董事长。
借助鲁宾斯坦的人脉关系,Palm 随后还从苹果挖来了很多曾参与过 iPhone 和 iPod 项目的人。
按照 Palm 的设计主管 Peter Skillman 的说法,Pre 的灵感切入点是一颗鸵鸟蛋,他希望打造的是一个「软濡精巧但是很坚固牢靠的东西,而不是市场上那些硬邦邦、散发着实用主义气息的产品」。
二。2009 年的 Palm Pre,距离砍掉 Home 键只有一步之遥
和过去看到那种铺满窗口的电脑桌面不同,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是一个卡片场景
。负责演示的 webOS 设计主管 Matias Duarte 一边介绍,一边按下了 Pre 手机正面的 Home 键。此时正在运行的应用自动变成一个微缩版的窗口,手指左右滑动还可以看到其它的程序,比如浏览的网页、还没写完的邮件、正在播放的音乐等,点击便可直接进入。
这还不够,Palm 还在 Pre 的屏幕下方放置了一个手势触控区,尝试只靠滑动手势来取代原本实体按键的操作。
比如左右短滑对应的是返回,长滑则可以在不同的后台应用中进行切换,从触控区上滑至屏幕内还可以呼出波浪型的 Dock 底栏,手指松开便可以直接启动对应的程序。
▲图片来自:Tim Schofield
与 webOS 相比,苹果在 2010 年的 iOS4 中才引入多任务概念,当时还只是一个能显示图标的抽屉空间。真正类似于 webOS 的卡片式操作要等到 iOS 7 时代,而 Android 则是 4.0 阶段。
再往后发展到现在,类似的卡片式多任务已经可以在大部分手机中看到,但基本和 2009 年 webOS 所演示的成果大同小异。
▲图片来自:Kevin Allen Rodriguez
webOS 的首秀赢得了不少人的认可,但幸运的天平仍然没有向 Palm 倾斜太多。发布前那次仓促的系统调整让 webOS 第一版完成度并不高,开发团队不得不花上大半年的时间去修复遗漏的 BUG 问题,还得花时间剔除残留的老旧代码。
从某些方面来说,webOS 2.0 版才是 Palm 团队们真正想要发布的东西,然而这个版本直到 2010 年的 Pre 2 中才得以实现。
最终,大厦将倾的 Palm 不得不走向被惠普收购的结局,这家蓝色 logo 的公司甚至都没有给 Palm 和 webOS 证明自己的机会,16 个月后就宣布停产 webOS 相关的硬件产品。
至于现在,也没什么人会再对 Palm 回归市场抱有希望了,很多刚刚接触智能手机的人甚至完全不知道 webOS 为何物。
三。虽然 webOS 消失了,但它的遗产早已遍布四方
2013 年 6 月,曾被 Palm 找来担任董事长的鲁宾斯坦接受了 Fierce Wireless 网站采访。此时 Palm 已经和他不再有关系,但他依旧认为 webOS 做了很多超前的东西:
多任务、通知、账户同步等功能,还有卡片式设计,甚至是 OTA 系统升级,很多你在 Android 和 iOS 等现代手机系统中看到的特性,其实都是 webOS 最早在尝试做的事情。
至于手势交互的意义和价值就更不用说了。哪怕是以今天的视角来看,webOS 这套基于卡片界面的手势操作也没有过时的感觉。倘若当时 Palm 的硬件设备能像 iPhone 一样大胆,采用全触屏的设计,说不定用一根横线来取代实体 Home 键的不是 iPhone X 而是 Palm 了。
当然,相比较物理按键来说,滑动手势的理解成本会更高,流程也更为隐性。在那个多点触控手机刚刚兴起的 2009 年,webOS 就已经提出了长滑和短滑的操作,这可不见得会比实体按键受欢迎。
▲图片来自:Prototype Design EEL
同时曝光的还有下一代的 webOS 概念界面。你会看到,卡片式交互仍然是核心所在,但这个版本添加了更多的层级和堆叠操作。
很可惜,这些脑洞大开的创意终究只能留在实验室里了。和 N-Gage、Windows Tablet、Virtual Boy 一样,webOS 也是一个设计理念远超同期对手的作品,但历史上大部分拥有超前技术和设计理念的产品,都没法获得商业上的成功,加上 Palm 的一系列决策失误,最终让它错过了挑战 iPhone 和苹果的机会。
▲图片来自:Engadget
▲图片来自:Surfacemag
还有一位是打造了 webOS 卡片式界面的 Matias Duarte,这位来自于智利并且喜欢穿花衬衫的小哥是 webOS 设计团队的灵魂人物。受到「Android 之父」 Andy Rubin 的劝说,他在惠普收购 Palm 后的几个月内便加入 Google,如今已经成为 Google 设计部门的负责人。
受到他的影响,Google 从 Android 4.0 开始采用新的 Holo 设计规范,卡片式设计逐渐成为了 Android 系统中展示信息的重要载体;而之后提出的 Material Design 理念,更是让 Google 真正拥有了能够比拟苹果的设计美学。
有 webOS 这样的系统出现,是智能手机行业的幸事。受限于时代,它无法以一己之力扭转自身命运,但当智能手机本身变得越来越复杂,当苹果和 Google 需要面临更具挑战性的设计决策时,webOS 终于能够以一种分离的形态融入到现代产品之中,也不再会有与时代格格不入的感觉。
至少,只要这些优秀的人还在,我们依然会对「下一个 webOS」 的现身抱以期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