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观察 | 无人驾驶普及的高速路,很可能是个真“无人区”
彼时,人类对高速的出行需求也许是个伪需求。
本文是创投观察系列的第35篇
分享人:36氪新锐作者静婷
高速公路被认为是无人驾驶将最先上线的场景。中国很可能比美国更快落地实现。长期来看,未来这一场景是否存在可能还值得观察。
之所以所中国可能比美国更快落地,一是因为高速公路的路况相对简单,适合无人驾驶;另外中国特殊的体制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有可能在一些新城针对自动驾驶做一些道路和城市的设计。
其二,中国没有卡车公会,在高速上推行无人驾驶货车的阻力远远低于美国。今年年初,美国卡车司机工会与 UPS(美国快递公司) 进行了多个大型协议的谈判,主旨是希望 UPS 禁止使用无人驾驶技术,不要使用无人驾驶卡车或无人机运送货物包裹,避免卡车司机大规模失业。目前来看,中国很可能没有这样的顾虑。
但从长期来看,人究竟会不会乘坐无人驾驶在高速上驰骋,依然是个未知数。
基础交通建设越来越发达,城际动车和高铁缩短了城市之间的时间距离,长途出行乘坐飞机更快。比如,Elon Musk在修时速为 240 公里、自动驾驶的城市地下隧道,Uber 打造的无人驾驶飞行汽车将于 2023 年运行。
到了无人驾驶真正上线之际,在长途出行时,人们有更便捷的出行选择,而不是必须乘坐无人驾驶从高速公路上走。那时,高速路上很可能是个“无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