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泛娱乐」到「新文创」,是腾讯开放生态的延伸
在今年的UP2018大会上,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影业CEO程武宣布,腾讯将从「泛娱乐」向「新文创」做战略升级。
会议上,程武将「新文创」简单概括为“强化产业价值与文化价值的统一”。
事实上,腾讯的「泛娱乐」概念提出是在 UP2012 上,这个概念最早是程武任腾讯互娱市场部负责人时提出的,当时的定义是“以IP授权为轴心、以游戏运营和网络平台为基础的跨领域、多平台的商业拓展模式。”
后续在 UP2015 与 UP2016 程武分别对「泛娱乐」的内涵做出了补充与解析,简单概括,即以游戏为核心转向文娱全产业链的开放生态。
那么这次的战略升级,对腾讯自身和相关合作伙伴会有带来什么影响呢?
过去漫改、影游联动、泛娱乐生态这些词在无数份BP以及大会上被提及,文化产业的部分从业者与投资人认为只要有了IP,商业化就会变得极易落地,可观的收入也能手到擒来。所以我们看到了大批所谓的影游联动与漫改的失败案例,他们大多走的是短平快的收割方式。
这些失败的案例大体都有几个通病:“过早的变现收割”与“忽视不同业态之间的隔阂”。
首先,文化产业本身就不是一个可以通过资本快速催熟的市场,其次漫画、动漫、影视、游戏这四个领域的从业者各自有一套自己的语言体系和思维方式,因此,盲目跨界与短平快的变现手法注定无法实现商业上的成功。
所以,当我们回到程武这次在 UP2018 提到「新文创」提到的升级点和关键点时,就能很好理解了。36氪认为,从「泛娱乐」到「新文创」的升级,是腾讯开放生态的延伸,代表了腾讯将会去连接更多企业与个人。更为重要的是,腾讯也意识到,对待文化行业,你得耐得住性子。
可以预见到的是,通过自身充裕的资金,海量的用户资源和推广资源,腾讯会将IP的收益与合作伙伴分享,分享的过程是打通漫画、动漫、影视、游戏等一些列业态隔阂的过程,也会是各个业态之间互相博弈并建立行业标准的过程。
归根到底,与腾讯历届 UP 大会的目的一致:探索文化产业商业化的最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