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星:区块链是创造信用的技术,不是创造实际财富的工具

雷帝触网·2018年02月22日 20:27
是别人的供应,创造了你的需求。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雷帝触网”(ID:touchweb),作者:雷建平;36氪经授权转载

春节期间,区块链引发众多大佬讨论。就在日前,快的打车创始人陈伟星在“三点钟无眠区块链”社群分享时表示,区块链是用来创造信用的技术,不是创造实际财富的工具。

陈伟星的主要观点是:

大家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有很多有趣不可理解的现象,就是我们科技不断的发展,很多人没有工作,很多人生产了卖不出去,因为没有钱。

科技继续发展,特别是AI这样的技术的发展,越来越中心化,金融工程也使得企业越来越追求垄断。

但过于中心化,反而会使得即使中心的生产者,也没办法把自己生产的东西更多卖出去。

其根本的原因,是经济的根本是“交换学”,简单的说,你生产了再多的东西,如果别人没有你所需要的东西来和你交换,你是没办法换出去的。

是别人的供应,创造了你的需求。如果别人没有供应,你生产再多也会浪费。这就是经典经济学里面的原则性定理,叫萨伊法则。

陈伟星指出,这个世界追求的交换顺畅性,让人人都有自己的供应,才能造成整体互相交换协作。如何让社会有更多更丰富的供应,才能让社会更加富足。

但很多人并不愿意去创造自己的供应,因为他不相信自己的付出会换来自己想要的东西。而货币的作用就是作为中介,让大家建立起信任。

一个人通过劳动,换取了一定的货币,然后再用这些货币,去换取他想要的别人的劳动。有了货币,这个人可以安心的工作,并把他的价值存储在钱上,以等待有一天他可以去换取他想要的东西。

这样他不需要相信人,他相信钱就可以了。钱就是让大家即使不认识,也建立起信任的工具。就像现在的比特币,在相信的人群里面,他们完全可以通过支付比特币来互相服务。

我替你泡一杯茶,你给我一个币,我再用这个币向他买一个苹果,他再用一个币向你买一个橘子。这样一个循环,我们创造了世界财富,并且大家都不需要信任对方,信任比特币就可以。

所以区块链就是用来创造信用的技术,并不是创造实际财富的工具。创造了很多人的共识,就能够创造大家都相信的东西,再通过交易对的流动性,大家来定义一个价格作为计量单位。

对比原来的货币体系,他的好处是,货币在需要的地方产生,而不是通过宏观调控传导到需要的地方去。

现在的金融体系,首先有央行,创造了基础货币,然后通过银行信贷,创造了信用货币,再通过企业投资,逐步的把钱传导到个人手上。

我们通过不断的增加货币供应,来保证市场上保持适度的通货膨胀,这样就能促进消费和降低隐形投资成本。

随着08年qe和全球的货币政策,塑造了越来越泡沫化的金融工程,央行的调控,越来越难以传导的个人手上去。而是通过影子银行,进入了金融工程,不断的推高了泡沫。

金融工程随着泡沫的增长,各种证券的相对价格越来越不稳定,也导致了金融衍生品的不断增加和被动投资的不断增加。

在金融市场上空转的钱越来越多,越来越难以传递到消费者手上,央行为了达到适度通货膨胀,就只好更多的印钱来实现同样的目标。于是泡沫就越大。

最近美国因为减税和制造业回归,导致货币开始传导到老百姓手上,于是通货膨胀过度了,美国就要加息。

但美国一加息,资本市场的泡沫就会下降,股票会大跌。因为我们现在的资产负债表中债务过高,资本市场难以承受加息带来的利润表减缩预期。

非常有意思的是,因为泡沫过多,股票已经越来越失去了分红的意义,而变成了存粹的“价值共识”。所有的投资都是靠资产负债表的“价值共识”来估值,这是一种单一的价值共识。

陈伟星认为,整个金融工程的泡沫过大,相对价格变动过大,普通人进去玩,都是被精英分子赚走的,已经是个赌博。

信用是银行创造出来的,经济在凯恩斯体系的指导下,全部是用债务拉动的,全世界都在发生债务危机,老百姓的负债率越来越高,再不断的给银行系统贡献利润。负债是个持续的过程,而且只会加剧。

因为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所有的保障性基金,入社保基金,养老基金等,全部被击穿。美国40%的老百姓没有啥储蓄,老龄化越来愈严重,应拉政治选票需要而增加的社会福利没办法降低下来。这些都是恶性循环的绝症。

陈伟星说,信用不再是中心化的创造,不再是有不懂的创造的银行家创造,而是创造者创造。

在区块链环境下,实际上是不需要debt的,而只需要leverage。比如我借给你100元,你就要给我100个带有利息的元,这个带有利息的元实际上是更好的token。

为啥你还要和我借钱?你可以直接发token,把debt变成capital。在区块链经济模型下,传统债务实际上是更好的货币。

谁找到实际大应用 谁就成大公司

湖畔大学教务长曾鸣教授也表示,区块链是生产关系的革命,必然带来生产力的大变革,是真正的供给侧革命。

分工和合作是人类社会经济进步的基本动力。分工越来越精细,就需要合作越来越广泛深入,因为如果没有交换,分工的果实就没法实现。

所以交换和合作又是分工进一步深入的前提。这两者其实是互相促进,螺旋上升的。在这个意义上,经常讲区块链是生产关系的革命,但它其实必然带来生产力的大变革。

知名投资人蔡文胜向曾鸣提问:“BAT目前没有大的动作,是因为政策原因,还是觉得区块链落地没到时机?”

曾鸣回应称:“核心是没有看到切入点,大企业的创新机制和市场不一样。谁找到了实际大应用,谁就成了大公司。”

“中本聪”不是来自NSA

芝加哥大学经济学与金融学博士,bitcoin早期参与者,独立投资人Jeffrey Wernick也分享了他的观点。他表示比特币区块链协议的关键,是共识机制,最重要的是验证、信任、透明度。

该协议的设计,需要多台计算机解决算法,这些计算机可以创建一致的协议来验证比特币。而且越来越难以解决的算法,需要额外的计算需求,所有的设计,都是为了避免伪造发行。

有很多人认为“中本聪”很可能来自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因为曾经有一个挖矿的节点来自NSA。

JeffreyWernick表示,很多人认为这是美国国安局的“计谋”,NSA知道金融体系有一天会坍塌,他们将来就可以渗透进系统,找到一种更为方便跟踪每个人的方法。

“我对此并不相信。”Jeffrey Wernick表示,这是某些人不愿意接受比特币,所以故意散布谣言,让大家不愿意长期投资。


+1
1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