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杂货代购平台「Instacart」获E轮2亿美元融资,将与Whole Foods新配送服务竞争
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让消费过程变得越来越无缝连接,从电商兴起到跑腿送货上门,商家们致力于消灭商品到达消费者手上的一切距离。
36氪此前曾多次报道过美国初创企业「Instacart」。据彭博社消息,这家被誉为商超O2O鼻祖的公司近日完成了2亿美元E轮融资,由Coatue Management和Glade Brook Capital Partners领投。资金将用于新一轮的市场争夺,打败诸多竞争对手,如Whole Foods在上周四推出的2小时送货上门服务。目前,Insatcart的估值已提高至42亿美元。
Instacart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Apoorva Mehta表示,Instacart正寻求在美国和加拿大以外的地方开辟新市场,并开展除了跑腿代购和优惠券管理软件等以外的新业务。
成立于2012年,总部位于旧金山,Instacart是一家帮助用户采购日常杂货的初创企业。其运营模式与国内的多点类似,用户在网上选好商品,下单,一般而言商品在1-2小时内即可送达用户手上。
Instacart界面
Instacart选择的业务模式较轻。公司没有存货、仓库或货车,仅仅通过软件来连接采购商品的各个环节。这种模式一方面可以极大减少成本,但另一方面也突显了留存客户的重要性——如果有一家模式相同的公司给出了更低的价格,相同的服务,客户会掉头就走。尽管Whole Foods目前背靠亚马逊,但Instacart表示,自己的优势在于和为数甚多的商店达成了合作,这些合作商店也不希望亚马逊统治整个零售市场。目前,Instacart正在寻求其他的合作伙伴,潜在的合作企业包括Albertsons和Costco。
事实上,Instacart面对的竞争压力不小。36氪此前报道过,Instacart之前面临过资金紧缺的困境,同时巨头Amazon、Google Express都在与它竞争,甚至Uber也在做同城配送。据彭博消息,亚马逊收购Whole Foods后,有分析师认为亚马逊会成为Instacart的真正威胁,尤其是Amazons的创始人Jeff Bezos现在正努力压低各种商品的价格。随着市场越来越成熟,Instarcart的雇员计划也从兼职员工转向全职员工,以提高配送效率和专业性。
目前,Instacart的目录中已包括50万件商品,商品来自Safeway、Whole Foods、Super Fresh、Harris Teeter、Shaw’s、Mariano’s、Costco等超市,客户可以在同一个订单采购不同商店的东西。
国内同一赛道中,类似的玩家还有多点、京东到家、本来便利、爱鲜蜂等。市场逐渐饱和,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企业们如何讲好O2O的故事,留住客户又该从哪里下手呢?
相关阅读:
2012年:
不可能任务:迟到两个月,初创公司Instacart还能傍上大款YC?
2014年:
曾做到亚马逊也做不到的一小时送达服务,Instacart据说即将融资一亿美元
一年前还是屌丝逆袭的传奇,一年后商超一小时送达服务Instacart据传将完成估值4亿美元的B轮
食品配送领域会诞生下一个Uber么?按需配送食品的Instacart完成B轮4400万美元融资,2年不到估值已达4亿美元
2015年:
2016年:
商超O2O鼻祖Instacart正资金紧缩,“京东到家”们作何感想?
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