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给快时尚的时间不多了?来自荷兰的C&A或被出售给中国资本

Evelyn 杜·2018年01月16日 17:22
接手的很可能是中国资本。

增长乏力,国外快时尚品牌建立的帝国或许面临“崩塌”。

据国外媒体Fashionunited报道,来自荷兰的快时尚品牌C&A正在寻求出售,“以在中国等新兴市场获得加速发展的机会”,接手的或是中国资本。据了解,双方交易已经到了最后阶段。

对此,C&A方面并未回应,而其母公司Cofra Holding则向媒体表示,C&A正在尝试各种方式转型,并不排除一切潜在合作伙伴或者外部资本介入。

据公开资料显示,C&A在欧洲拥有超过2000家门店,聘用逾6万名员工,是该市场最大的时尚零售商之一。不过,近两年C&A面对不小压力,相继退出英国、俄罗斯等市场。

C&A方面披露的数据显示,2016至2017财年,该公司在德国的销售额为26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05.05亿元)。不过,据Fashionunited说法,整体看来,C&A 2016年总销售额相较之前大幅度下滑,2017年仍毫无起色,并更换了CEO,裁员超过2000多人。与此同时,C&A也在尝试数字化的转型,加入更多科技因素,比如虚拟试衣、大数据。

事实上,在任性地跑马圈地后,快时尚品牌陷入了“疲惫期”。即使是在中国市场,海外快时尚品牌开店速度和销售额增速都在放缓。

Mango这个最早进入中国的快时尚品牌,2017年首次亏损也陷入了中年危机。据赢商网的统计,2017年,Forever21、Gap、C&A这三个快时尚品牌分别在中国新开4家、2家和1家门店,并且均处于“关店”和“品牌战略调整期”。在去年2月关闭了位于成都乐森购物中心的最大旗舰店后,Zara小心翼翼地只开了11家门店,比2016年少开了6家。

尽管H&M保持了62家的开店速度,但是也关闭了几个最具代表性的旗舰店,比如北京西单大悦城。而H&M在中国的销售额从2008年动辄70%-80%的增速降至2017年二季度的4%。一个长期从事商业地产招商的人士告诉36氪,在一些三四线城市,由于业绩不佳,H&M也在面临关店的压力。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深入与消费升级的到来,消费者更了解时尚的世界,并开始追求品质,快时尚不再是消费者与商业地产的宠儿了。

快时尚品牌们也在通过各种方式自救,比如降价、推出高端品牌、延展出新的业态。退步最明显的H&M已经在海外推出了高端品牌Arket,传递生活方式;另外还计划在今年找KOL,打造一个专门为千禧一代量身定制的品牌。无印良品涉足美妆、家居、餐厅、酒店等领域,并在中国试水。

C&A则是计划寻求更了解中国市场的合作伙伴,来进行本土化的运作,使品牌在中国市场更有竞争力。随着中国一线城市和新一线逐渐饱和,渠道下沉成了新的趋势和机会。


+1
1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今天,天猫宣布升级“天字号”计划,将通过天猫出海帮助超过1000家老字号和国货大牌进入全球市场,聚焦在中国“全球表达”的“新中国名片”。

2018-01-16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