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那么多“蠢想法”都能拿到风投?

宋宋·2017年12月13日 14:23
风险投资人的工作就是在经济上支持那些很可能失败的公司,而且投资越早,越有可能颗粒无收。抵消这部分损失的是那些取得巨大成功的投资,回报有可能是20倍、50倍、甚至100倍以上。

编者按:Hunter Walk写了一篇文章名为For VCs, “What Could Go Right” Is More Important Than “What Could Go Wrong”的文章,解释了为什么“这么蠢的想法都有人投资”这个问题,在VC眼里根本不算事。

我不是夸大其词,我只是想告诉你们,在评估失败的创业公司时,记者和权威人士经常出错。他们总关注“哪里出了问题?”和“如果没出问题,这家公司现在能值多少钱?”

风险投资人的工作就是在经济上支持那些很可能失败的公司,而且投资越早,越有可能颗粒无收。抵消这部分损失的是那些取得巨大成功的投资,回报有可能是20倍、50倍、甚至100倍以上。很小一部分的创业公司会变得价值连城,背后的金融家们也指望这些公司能抵消不良投资,这个理论叫做幂律分布。在种子轮阶段,我和我的小伙伴可以让彼此放弃任何一个投资,因为创业公司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风险投资人的工作就是投资,不是不投资。

也就是说,风险投资人在评估创业公司的时候,他们肯定会考虑这些脆弱的小公司为什么会失败,但是他们更加关心的是“如果能成功,这家公司会做到多大?”或者“这个团队有多大的野心,他们如何定义成功?”现在有很多有价值的公司还很小,这不要紧,这篇文章讲的不是风险是否会因为大规模的成功而被打破,我想说明的是,当一家有风投的公司失败时,它的投资人早已意识到了它的风险,但是投资人对公司的发展更感兴趣,而非失败。

很多权威人士说:“我的天!还有那么多好的创意,为什么这家公司能拿到投资?”或者“投资人难道不知道风险那么多吗?”然而智慧的投资人会去想这个风险值不值得担,而不是有没有风险。

当然,出现极端情况时,所有投资者的决策都是无可厚非的,因为不精确的数学和丰富的假设都会让一家公司在纸面上成功。但是如果我们怨恨记者分析我们的失败,这是件很蠢的事情,因为我们会失去自我反省的机会。但是我宁愿在投资时列出风险/回报分析,也相信如果能做到以下几条,记者的报道也会好看很多:

造成失败的原因是可预见的还是新颖的?—是否有人能对风险负责,还是说风险是从技术、市场和法规等方面的变化而来?

在何种假设或情景下,高回报是可能的?执行的难度是否可以达到?

已经投资了的公司平时会投资类似的风险组合吗,他们有成功过吗?他们是否已经转换投资领域?还是说现在还没有风险/回报的指标?

这些信息对于记者来说是很难收集和评估的,特别是现在的出版文化是抢占先机。所以我下面的内容可能有点非典型:如果一个可信记者的分析良好且公正,投资者会愿意讲出自己制定决策的背景。永远不要背叛创始人的信心,不要特指地去批评某些人,你可以说“我们是这么认为的,而这是不对的”,我相信很多公司内部也会有这种反思和思考。

我不是想讲一些大道理,但是我认为能和投资人有这种深度的交流对创始人、整个社群和媒体来说都是有好处的。

 

 

原文地址:https://hunterwalk.com/2017/11/29/for-vcs-what-could-go-right-is-more-important-than-what-could-go-wrong/

编译组出品。编辑:郝鹏程


+1
8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Shazam公司创立于2004年,也就是iPhone问世的前几年。

2017-12-13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