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创业者 | 科学家眼中的“创业”长什么样?
“我们是一群按照逻辑和程序去做好玩的事情的人,我们也更关注机会成本,相比北京,天津的节奏更慢一点,但按照自己的节奏做想做的事情就可以了。”
——牧瞳星商务负责人朱维纳
扬州一女子十一假期长期玩手机得了干眼症,广州女子国庆“室内游”得干眼症,6岁男孩长假期间玩手机得干眼症…事发密集导致“十一长假”躺枪,但不容忽视的是,干眼症以近50%的发病率已经成为一种“大众病”。
值得庆幸的是,几名科学家在探索技术创业之路的时候,发现了预防和根治干眼症的办法。当然,治疗干眼症并不是牧瞳星科技成立的契机,故事开始于这几名科学家的诉求:希望能利用手头的技术及技术资源做点事情。
薛超是一名工科男(机械硕士),在法国阿尔斯通总部做硬件研发主管,在这个过程中认识了计算机硕士Lari Lampen,曾在英国摩托罗拉总部任空间识别项目主管,和沈醒佳博士,她在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及巴黎第七大学做研究员,主导计算机生命认知心理学分析课题,这几位科学家相遇后,在国内普遍“创业热”的激励下,共同走上的创业之路。
创业不简单,但科学家们眼中的创业很“简单”,“我们能做什么?人们需要什么?”成了他们的创业思路。当时大家掌握的技术资源很多但不细分,就像拥有了一个高端的技术资源库,但是做什么呢?人们到底需要什么呢?
当时,几位科学家协作,利用空间识别技术,成功研发了英国交警署指定的疲劳度测试产品,通过对人眼眨眼频率进行追踪和监控,利用高端精密算法及专业医学生物判断标准,分析驾驶员眼部疲劳程度是否适合在路上驾驶,目前此产品将于2020年在英国普及使用,在这个项目的基础上,薛超等人决定把技术落在医疗领域,主攻眼科。
几位创始人海外背景深厚,2016年回国后,他们依旧选择了一个本土化的喜庆日子——6月6日,天津牧瞳星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并分别针对青光眼、儿童假性近视等病症研发了青光眼诊疗仪、儿童假性近视治疗仪,并与北京同仁眼科医院分别签署了15000台和50万台技术研发订单。
牧瞳星目前入驻于氪空间天津南京路社区
目前,牧瞳星和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在共同研发干眼症治疗仪,干眼症很普遍的被认为是亚健康,但其实是一项可以导致致盲眼病的基础病症,它的原理是,当人们长时间注视手机、电脑等屏幕,散发的辐射影响了完全闭合性眨眼的频率,也就是说,虽然你眨眼了,但不完全的眨眼会导致睑板腺堵塞,造成的结果就是睑板腺的油脂分泌不出来,于是,眼睛干燥了,得了干眼症。
干眼症的治疗过程对于患者而言比较痛苦,就诊的环境也受到了限制,一定要在医院才可以进行,治疗费用也不低,而牧瞳星干眼症治疗仪是一个手机大小可以站立的仪器,只需要把它放在1米以内的距离均可实现监测,仪器会自动追踪人的眨眼习惯,分辨并记录不完全闭合性眨眼的数据,这些数据会被上传云端进行分析,一周后,患者可以去医院取属于自己的用眼习惯图谱,并获得一个个性化的训练眨眼习惯的电子软件处方。患者可利用自己的智能手机安装该软件,随时在软件的操作及提示下,训练正确的眨眼习惯及动作,从而物理上调节自身睑板腺油脂分泌,根治干眼症。
当然,牧瞳星的技术不会只锁定在某项眼科疾病的治疗上来,而是希望通过空间识别技术,和更多眼科医院合作,针对不同病症开发医疗设备,当通过大量的医疗设备收集诊疗数据后,与医院共同构建眼部疾病筛查标准。另一个重要维度是,这些仪器和标准可以推动我国的分级诊疗制度,比如,很多患者不需要盲目的追求一线城市专家诊室,甚至不需要固定在医院这个地点进行治疗,所以,科学家们的这项事业还拥有十分高尚的立足点。
不过这一切在薛超团队的眼中,依旧是那个简单的逻辑:我们的技术能做什么,你们需要什么,然后去研发落地。
“北京资源密集,天津圈子比较小,但是我们的项目真正好的话,资源反而容易聚集”,也正是好项目吸引好资源,牧瞳星很快接触到氪空间,并在氪空间天津南京路社区开业后迅速入驻,在这里,有他们想要的节奏。
加入氪空间吧,和最优秀的人在一起创造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