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厌倦了在电影院里只能看到大片,这里有个新选择
一部去年就已经在美国上映,而且在国内各大视频网站都已经可以付费点播的电影,你还愿意花40元,甚至更多的票价,特地跑到电影院里去看吗?你也许要费上一番功夫,才能找到有排片的影厅,毕竟全国上映这部电影的银幕总共只有270块。
在过去三天里,有将近7万人做出了“看”,而且是“一定要看”的选择。《海边的曼彻斯特》8月25日上映,截至8月27日晚间,共累积了274万票房。这个成绩不过是新片《星际特工》、《极盗车神》单日票房的零头,但与那些虎视眈眈、为收割票房而来的大片相比,《海边的曼彻斯特》从一开始就显得气质特别,它的上映更像是对国内艺术片分线发行的一次检验。
所谓分线发行,是指电影片方可以选择在一家或者几家电影院线放映影片。在北美,这是早已成熟的市场化发行方式,但是在国内,分线发行则是艺术电影在商业大片的统治之下,苦苦追求生存空间的一种尝试。
像纪录片《二十二》那样票房过亿,最终形成一个社会话题的毕竟只是少数,关于艺术电影,我们听到更多的故事是2016年《百鸟朝凤》制片人下跪求排片,2017年《皮绳上的魂》上映5天就下线 。因为受众有限,票房不佳,有经营压力的影院通常会舍艺术电影选热门商业片,艺术电影的排片比例通常只有1%甚至更低。
在贾樟柯、江志强、中国电影资料馆等电影人和电影机构呼吁多年之后,2016年10月, 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以下简称艺联)终于成立,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推广艺术电影。艺联刚成立时,首批加盟的影院有100家,到现在已经累计加盟了190多家影院共270块屏幕。这些电影银幕基本上每天都有两场艺术电影,其中有一场是在黄金时间,片源由艺联提供。当然,其他时间影院可以自主调节,播放一些商业片,缓解经营的压力。
《海边的曼彻斯特》是艺联放映的第一部引进片,主演卡西·阿弗莱克凭借这部电影拿到了奥斯卡影帝。在国内众多电影公号一轮又一轮的知识普及中,这部电影已经被剧透个干净:一位离异丧子的中年男人是如何与世界相处,自发选择过着失意的生活。
听起来一点儿都不惊险刺激的剧情,如果放在普通电影院上映,大概率会出现一人就可以包场的冷清场面。但在艺联合作的院线里,影片上映三天后,北京和上海的一些影院在黄金时间的上座率依旧可以达到100%。
一方面,艺术电影影迷——作为深度影迷,他们二刷、甚至三刷电影的力量不可忽视:在深度影迷看来,一部电影的艺术性在银幕上才能真正得到释放,电影院有电脑、Pad上无法取代的观影氛围。
另一方面,放映资源的稀缺性也造成了这一反差。目前全国有4万多块荧幕,但专属于艺术电影的屏幕只有这270块。“中国已经是银幕数最多的国家,但内容的多样性,产品的细分,目标观众精准的把握,还有渠道终端自身的特色化经营,还远没有达到世界的前列。”艺联负责人告诉36氪。
在美国,低租金的影院、低成本的制作、低预算的宣发组成了艺术影院的生态。所以在美国,艺术电影叫做“Art House Film”,例如早期李小龙的功夫影片就是在Art House中放映的。
独立电影的宣发十分依赖口碑传播。基本上进入主流视野的艺术电影也都是从小众的Art House一路走来,随着口碑发酵,再逐渐进入更多的银幕。《海边的曼彻斯特》在美国的发行也遵循这一轨迹。
不过在中国,这一发展脉络反过来了,极具中国特色。目前已经加盟艺联的影院都是经营状况比较好的全国百强影院,大多在城市综合体、商业中心或高级社区。北京百老汇影院的杨经理告诉36氪:“目前来看电影的主力军都是年龄在20到35岁,拥有较高文化水平的白领、学生或是媒体从业人员。电影最主要的传播渠道还是社交媒体。”
“海边的曼彻斯特”是美国小镇的名字
近两年,我们听到来太多关于某电影节、电影展一票难求,或者从前观众敬而远之的纪录片票房也能破亿的新闻,市场显然对多样化的电影内容存在普遍需求。
在这一大背景下,艺联和影院在扩展、加盟过程存在一种天然的默契。
36氪了解到,目前申请加盟艺联的影院在持续增长,除了普遍的商业影院,在上海的静安区、徐汇区这些文青聚集地,已经有一些独立的民营小放映室成立,都是播放艺术电影,并且也在申请加入艺联,甚至都已经提交财务测算表。不过,对于艺联来说,这些也都是未来的事。艺联负责人告诉36氪:“报名播放《海曼》的影院已经达到800家,最后我们还是精选了270块屏幕。我们目前的工作还是要保持荧幕的稀缺性,不能把牌子做砸了。”
与国外艺术院线相同的是,中国的艺术影院也得注重社区经营。除了类似于《海边的曼彻斯特》这样单线发行的电影,影院还会配合艺联开展主题影展,有条件的影院还会邀请文化名人开展沙龙活动。例如不久前的“意大利辉煌影展”,全国累计播放了500场,票房达到340万,全国平均上座率达到80%(高于商业片的平均上座率)。
从影院经理的角度来说,当影院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遇到瓶颈。多元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带来新的人流以及更丰富的观众层次。在已有屏幕的基础上,开辟出一两块屏幕来放艺术电影,虽然不能带来显而易见的盈利,但是影院也没有亏钱。杨经理表示:“艺术屏幕对影院整体的经营是不会产生很大影响的。”艺联负责人也说:“一般加入艺联的影院要做好三、五年看不到回报的准备。投资艺术影院本身就是一件中长期的事情。”
艺联更像一个孵化机制。在前期购片市场上,那些活跃的中国买家早已提前锁定主流艺术片,那些非主流艺术片,例如非美语片,遗珠片更适合艺联拓展,再加上艺联银幕仅270多块,整体上很难造出一个爆款。所以艺联的任务更多的在于培育市场。
除此之外,这种专门的艺术影院对新人导演也具有重要意义。从前一些新人导演拍摄的小成本影片没有机会进院线。艺联的影院为他们开辟出一个空间,电影的艺术只有在大荧幕上才可以得到很好的释放。艺联负责人告诉36氪:“我们接触到一些很踏实的新人导演,他们一开始的目标就是在艺术影院放映,希望自己的电影被更多的观众和投资人看到,为之后的拍摄做积累。”
目前,这些艺术电影屏幕主要分布在全国10个城市。生活在一二线城市的观众可以打开任何一家购票平台,找一找离你最近的放映《海曼》的影院,那就是一家艺术影院了。基本上任何一天,当你想从铺天盖地的商业片中抽离出来,切换一种观影体验,这家影院都会给你提供一个不一样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