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不计后果的60亿补贴,现在易到还能还上这笔债吗?
文/郝浩
编辑/方园婧
2016年上半年,易到成为了专车市场中唯一一家继续大幅度补贴用户的巨头,那么现在,问题来了,欠的钱谁来还?
近期,北京艾沃仕科技公司声称,易到从今年下半年起累计拖欠其600万推广费用。对于最近爆出的欠款问题,36氪试图联系易到的公关人员,但目前仍未得到答复。
从上个月起,易到拖欠合作商货款的消息就开始不断爆出,11月29日北京海淀法院发布公告,山西某公司因易到用车拖延支付合作收益款,将易到告上法庭。而在一年之前,乐视宣布出资7亿美元持有70%的易到股份,易到总裁周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乐视的资金注入为易到争夺市场专车份额打下强心剂,2016年将是易到开疆拓土的年份。
很显然2016年对于易到来说,似乎并不那么友善。
根据中国IT中心发布的《2016年中国专车市场研究报告》,前三个季度中国的专车市场,滴滴一家独大的优势越发明显。第三季度专车市场订单份额,滴滴占据了94.6%,而易到仅仅占据3.6%。收购Uber后,滴滴对专车市场的垄断态势愈发明显。
2010年成立的易到一度是中国专车市场的拓荒者和领跑者,但6年后订单额还却不及滴滴的零头。为了增加活跃客户,易到进入2015年年底展开了烧钱性质的“充返活动”。
今年7月,易到公布了“充返活动”的战果,半年共有超653万人参与,总充值金额超过60亿元。用户充值量增加的同时意味着易到自身补贴数额的增加,100%的充返意味着易到在这场营销中补贴了60亿元。烧钱确实赢得了客户数量的增加,但第三季度531.7万活跃用户数相较于同期滴滴的3854.5万,仍然差的太远。
现金流的隐忧也在“充返”结束后开始浮现。
上月,易到副总裁张凡透露过去几个月公司的融资目标都未获成功,虽然易到官方回应其资金链完好,融资进程也一直平稳进行。但随后《北京商报》爆出信息,易到用车已拖欠客服供应商河北中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费用达220多万元,共有五六家类似的供应商被拖欠费用,截至今年9月,拖欠的费用总额达5000万元。12月15日,36氪作者再次联系河北中锐通信询问欠款情况,负责人表示目前仍未得到易到具体的还款期限承诺,公司现阶段资金压力很大。
北京艾沃仕科技公司是一家专做App推广的企业,该企业于2015年十月与易到签订了一份市场推广合同,期限一年,但从今年6月起易到就没有结算过费用,至今易到欠款已达600万元。公司负责人直言易到几个月来采取回避的态度对待这笔欠款,“讨薪”已经成为公司日常工作的一部分,现在公司给员工发工资都要借钱。
“充返”与“欠债”一瞬间成为了易到2016年的关键词,而两者之间的关系也确实耐人寻味。
7月1日,易到高级市场营销总监胡绪雷对充返活动进行总结,声称在补贴中易到舍去了大约20%的利润,剩下的则靠生态充反和生态体系的资助,多渠道将成本控制到最低。但之后爆出的欠债丑闻却着实让人怀疑“生态体系资助”这一概念。
2014年开始的专车大规模烧钱活动在第三个年头似乎已经走入尾声,但2016年易到的补贴没有削弱,全国56城全面降价,充100元返100元(企业用户更是充100返120),这相当于降幅60%。在资本市场进入寒冬的2016年,谁来接盘充返活动的六十亿补贴成为了易到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在滴滴收购优步之后,易到要想在市场份额上与其相争已经不太可能。走差异化与高端化路线才应该是易到的比较优势。但易到却执行起以开拓市场为目的的60亿“充返补贴”,似乎在短期内吸引到了客户与司机,但补贴耗尽后,这种忠诚却无法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