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就是一场马拉松
编者按:本文作者 Svetlana Dotsenko 是 Project Lever 公司(一家连接学生和大学教学顾问的公司)的创始人和CEO。他在《快公司》上分享了自己创业和参加马拉松比赛的心得。
今年的9月25日,Dotsenko刚跑完柏林马拉松。七年前他第一次到柏林,走出公寓,就能感受到选手们雄心勃勃的力量和决心。在这种热烈气氛的鼓舞下,他下定决心要参加一次柏林马拉松。
四年前,Dotsenko决定投身教育科技创业。形势看起来一片大好:有趣的市场,一流的创意,投入一年就有主流美国大学签约试用平台,还有用户寄来感谢信。然而早期项目不能完全靠热情来维持。Dotsenko承诺,无论如何都要坚持运营公司至少三年。过程很艰难,但是他做到了。
马拉松训练和创业过程很相似,容易产生一种错觉,持续的耐力是度过难关的关键。似乎只要努力工作,度过难关,就可以直达终点了。事实上并非如此。在Dotesenko 的训练中,他渐渐发现,成功远远不只是积累里程数。想要到达终点,需要精心规划和练习,建立复杂的支持系统,还要有到达终点后仍然坚持奔跑的意愿。
在马拉松比赛中,Dotsenko学到了关于创业的经验和体悟,分为以下三点。
每周提高10%
和马拉松选手一样,创业者和商业领袖都需要规划。选手的基本原则很简单:周中按适中里程数训练(3-5英里),周末加上一段里程(10+英里),然后休息两天。提高的办法就在于设定持续的、增长的目标。而马拉松选手每周只增加十英里的距离。
如果低于训练目标,会停留在原地。过度训练,会对身体施加压力并增加受伤几率。每年大约半数业余马拉松爱好者受伤,这里面的75%是因为过度训练。
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增长就是一切。作家兼程序员Paul Graham建议创业者设定每周增长率,并不惜一切保持。Dotsenko本人不相信“延伸目标”,就是持续超越已有的高额销售预测。商业咨询师Daniel Markowitz也同意,这类目标会打击团队,鼓励过度冒险行为,最终导致衰竭。
相对来说,10%比较稳妥。保持这样的增长速度,跨越终点线并不需要太长时间。
一切离不开团队协作
马拉松比赛看起来是单人运动,于是训练时Dotsenko总是独自一人,没有雇佣教练,甚至没有在社交网站上公布自己的训练历程。但是他最后的成功,得益于团队的支持。
参加柏林马拉松的注册、抽签都是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得以完成;在开始训练后,他和一位速度比较快的朋友一起,将自身速度提高了30%。
在路旁欢呼的人群的功劳也不能忽视。标签上注明了姓名和号码,观众则会在你跑过时喊出你的名字。小朋友们会伸出手和你击掌鼓励。管弦乐队开始演奏。友善的陌生人递给你香蕉、饮用水和佳得乐。甚至还有专门从美国飞来的朋友,在终点线开车尾野餐派对。
创业公司都懂得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但懂得如何激励独自创业者也很重要。在采访创业者时,Dotsenko经常喜欢聆听他们的故事,但这不是为了夸耀他们的光环或者打造个人名气,而主要是因为相信CEO需要确定目标就在前方,即使路途艰险。在创业路上,需要找到同路的同伴,也要记得在路上和途中的粉丝击掌打气。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对于Dotsenko而言,最好的时刻莫过于冲过终点线的那一刻。而当他跑过终点线的标志性建筑勃兰登堡门后,发现周围的其他人仍在继续奔跑。
原来,虽然勃兰登堡门是终点线的标志,但是真正的终点线还在100英尺之外。而这最后一段才是最难的,即使Dotsenko已经完成了之前的26英里。
不管在创业阶段,还是整个人生历程,都要坚持奔跑,尽管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无穷无尽的耐力、热爱、支持,来完成热衷的事业。努力向下挖掘,你也能具备这些特质。要记得跑完这26英里,还有前方的100英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