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开起私人影院,在线视频网站为何看上这个市场?
上个月,暴风影音开在三里屯 SOHO 的 BFC 私人影院旗舰店正式投入运营。暴风并不是唯一一个开起私人影院的在线视频巨头,另一边爱奇艺的“一起看微影院”也全国开花。
其实私人影院并不是件新生事物。据统计,全国大小私人影院数量已经过万,这种和传统影院相比更私密、自在的观影小包间近年迎来了一波小爆发,零散的行业形态开始逐渐集中,出现了36氪介绍过的“爱沐”,IDG、赛富先后注资的“1895”等连锁品牌。而现在,在线视频玩家也想要杀进来。
那么,电影市场的盘子那么大,为什么“暴风”们瞄上的偏偏是私人影院?
暴风集团董事、暴风新影 CEO 崔天龙向36氪阐述了自己的判断逻辑。首先行业趋势上,虽然就目前票房情况来看,今年想达到年初 500 亿的目标有点困难,但其实 2016 年需要扣掉的票补是比去年少很多的,这么算来,电影市场仍在扩张阶段。
而大盘增长就会引来人和钱的涌入,再加之这几年地产商纷纷希望通过开影院为商业综合体增人气,传统影院间的竞争已经白热化,崔天龙觉得未来 2、3 年时间里,特别是一、二线城市,影院这块的毛利会被打的比较低,这时候不适合进入。
“但文化消费升级是正在发生的。”崔天龙说,“看电影说到底是一种社交行为,而院线电影有很多规避不了的问题,比如服务、音效、私密性、排片量过少等等,所以私人影院会有自己的生存空间。”
行情看好,对于暴风而言做这件事也有着天然的自身优势。据调查,现在私人影院的业态与 KTV 行业有些类似,兄弟店居多。没品牌、不规范导致这些独立店存在不少隐患 —— 没有影视放映许可证,播的都是盗版片,甚至还有私人影院主打的就是“比院线更早上线海外大片。”
而 BFC 可以很好地规避这一问题。因为对于暴风来说,他们本身就有长期积累下来的影片资源,现在消费者去到 BFC 可以任选暴风网站内的所有影片,其中已有 200 多部与他们自主研发的智能运动座椅适配,能让人根据不同电影情节感受到撞击感增强沉浸体验。
归根结底,优质的品牌感和观影体验是暴风最想向消费者传达的理念,也是他们认为自己与其它私人影院的差异所在。暴风非常“奢侈”地装修了他们的三里屯旗舰店,请来日本设计师做设计,每间影厅都实现了杜比全景声音全部覆盖,墙壁则使用了专业录音棚的隔音材料,一间四人间面积保证在 16~17 平,这么算下来,每场人均 250 元左右。
崔天龙表示,旗舰店是用来打品牌的,未来客单价还会提升,但这并不是 BFC 的整体策略。实际上,他本人更看好地租便宜、娱乐生活相对大城市又更匮乏的下沉城市,认为在三线以下城市私人影院的生长空间会更大。
目前,暴风已在全国开设了 10 个门店,覆盖北京、杭州、开封等城市,小城市的计划观影价格会控制在几十块左右(当然这个价格享受不到智能座椅)。
为了保证品控,暴风只做直营或合资,不接受加盟。崔天龙和 BD 团队跑了不少小城市,说服当地地产商支持自己开店,“其实我们做的就是商业地产,但私人影院的对这些地产商的价值不是店本身能赚多少钱,而是辐射周围经济。”崔天龙指了指手上的冻酸奶,说自从 BFC 三里屯店开门,对面冻酸奶的销量翻了几番,“这个道理大城市的地产商懂,但小地方的人还没有意识到,这是扩张难点。”
当然,直营也就意味着公司本身将直面一系列运营风险。要将这个风险值降到最低,崔天龙一方面请来了七天连锁酒店的副总裁来负责选址等落地工作;另一方面,将直营店数量控制在“1万人1个厅”左右。不过这并不是暴风新影的上限,事实上他们还在做软硬件的直接输出。
这相当于是公司的 to B 业务线。因为看到现在市面上越来越多的 KTV、连锁酒店都有“影院化”的趋势,而版权采买版权又复杂,暴风干脆向有这类诉求的企业,以及小私人影院输出系统。
除此之外,传统影院也是暴风的目标客户之一,他们已着手开始改造一些传统影院,帮其打造 VIP 影厅。“未来我们甚至可以帮他们改造普通厅,把座椅都换成我们开发的,以后只要扫码付款就可以体验与当季电影适配的智能座椅了。”
就近段时间私人影院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36氪也采访了赛道里的其它几个玩家。发现大家的共识是,私人影院很快就会迎来洗牌期,至于行业能膨胀到多大,崔天龙认为“ 2020年应该能增长到 10 万个厅的量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