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红身价太高,这家公司想做个“海外红人搜索引擎”

二水水·2016年06月14日 14:49
国外网红的变现意识没有国内来得强

现在中国的网红市场处于野蛮生长期,红人身价虚高、契约精神差都是普遍性问题。这导致有些“网红孵化器”甚至干脆做起了投机的人贩子生意,违约金成了一大收入来源,行业混乱。

相比而言,国外的情况会规整一些。不管是音乐还是其他,欧美很多内容的收入一直以来都比国内强势很多,用户有付费习惯,大家也比较尊重版权的原创性。“抄的东西一定会受到法律打击。一方面保护了内容创作者,不过局限的是很多人不会想该怎么样尽量的变现”。

国外网红的变现意识没有国内来得强,这和市场环境有关。国内市场竞争更严酷,在变现压力下商业模式也会成形更快。不过这不意味着国外网红没有商业价值,美国甚至已经出现了一些 copy 中国的网红公司。

3.pic.jpg

我最近聊到的 Boostinsider  想做一个比较轻的网红资源匹配平台。有推广诉求的公司提出需求后,Boostinsider 就会在他们的网红库里搜索出适合的网红,完成对接。

CEO Heidi Yu 认为在网红和企业间搭一层平台有三个必要性:1、先不说那些接触不到网红的,即便手上资源多,每次上新时从海量网红中选出适合、并愿意接单的那一个,都很花时间;2、网红很难定价,粉丝质量也不好辨别;3、匹配不对的话转化率不高。

由此,Boostinsider 在其中做了几项工作。想赚钱的网红可以向平台提交申请,Boostinsider 会利用机器学习的方法读取该网红在网络上的各种行为,包括说过什么、发过什么类型的图、粉丝数量及活跃度等等。输出一个比较量化的结果后就可以给网红打标签、定价,纳入网红库。

另一端,Boostinsider 会通过商务团队 pitch 企业。Heidi 说电商、游戏 App 和 一些极客类应用是需求最旺盛的三类客户,一方面和产品性质相关,另外这些产品更需要创新性的推荐方式。

据悉,目前 Boostinsider 已经服务过 300 多家公司,美国本土客户占绝大多数,其中还有 5% 的中国出海公司。Heidi 表示他们观察到中国企业的需求增长很快,后续也会在国内增设办公室。

具体流程上,Boostinsider 接单后会从库里向企业推送几个适合的网红,企业筛选后网红接单。大部分美国网红都会自己来做推广内容,同时 Boostinsider 也会提供支持团队(运营/内容、视频制作),按服务抽取不同额度的佣金。

看下来,Boostinsider 是利用了一个平台的双边机制,关键会在于两边的量是否足够大。在网红和企业资源都充沛的前提下才能玩的起来。根据 Heidi 提供的数据,目前 Boostinsider  大约掌握了美国 11 万的网红资源,92%是美国人,其余来自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其中有几千人的粉丝量在几百万以上,另外还有些细分领域的达人,以及一些新网红。

而对于企业来说,网红能带来多大的转化率才是最实际的问题。一个我了解到的情况是,国外公司 PR 意识会强一点,找网红有时也不是要卖多少货,主要想做个曝光;而国内厂商往往更关注营收。对此 Heidi 举了一个数据:“我们做过一个卖 T 恤的案子,网红推广后点击到下载转化率在 75%,下载到购买转化率 50% 左右。”

创立 Boostinsider 前,CEO Heidi Yu 曾在一家网红电商工作,CMO Steve M 上一家公司卖给了 PayPal 的创始人,团队中连续创业者居多,公司主要位于旧金山。现在他们签约的客户包括 Lyft 等,也在寻求一轮 300 万美金左右的天使轮融资。

除了 Boostinsider,我们介绍过做海外网红生意的创业公司还包括 MODE 等。MODE 主要帮国外网红对接国内生产供应链,做自己的品牌;另外我们还观察到一些创业者试图将国外网红引进国内。

  • 我是 36 氪作者陈紫冰,关注泛娱乐及消费类创业,如果你是相关领域的创业者,欢迎和我聊个五块钱的~(chenzibing@36kr.com)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