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人贾樟柯:四月“暖流”过境后,他又入股以上传媒,并发起短片影像平台“柯首映”
今天,导演贾樟柯在“@预见”新媒体影像产品发布会上宣布了两件事:正式入股新媒体公司“以上传媒”;发起首个新媒体短片影像项目“柯首映”。
入股以上传媒
36Kr了解到,以上传媒是一家兼具投资与孵化功能的新媒体公司,业务版块囊括新媒体运营、新媒体金融和互联网投资,联合创始人为《中国新闻周刊》原总编辑李径宇,目前,以上传媒已经聚集了一批来自《中国新闻周刊》、《南方周末》等媒体的内容编辑团队。
在内容上,以上传媒涉及娱乐、电影、汽车、民生等多个领域,主要盈利渠道包括广告、垂直电商和社群服务。今年,以上传媒计划发起成立一支新媒体基金,同时也会启动一个新媒体投资计划。
“柯首映”关注短片,要做网络版电影节
借用贾樟柯的解释,“柯首映”是一个依托于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的“全球电影短片中国内地首映平台”,将于6月正式上线,以每周向微信平台用户推送两部短片的“线上首映”,微信首映后,会再分发给一些网络平台。
36Kr了解到,“柯首映”推送的电影短片将由包括香港国际电影节、台湾想映电影有限公司和贾樟柯艺术中心在内的专业选片团队选出,让观众能够在海量的网络视频中更容易寻找到来自于全球的、最新的、最具创意的短片。据贾樟柯介绍,“柯首映”充分尊重电影短片创作者,将通过版权采购的方式,让获选的优秀短片在中国内地进行首映。
此外,“柯首映”的编辑团队在向用户推送电影短片时将采取“电影节”的方式:每部短片以三天为一个推送单元,包括“预告日”、“首映日”和“评论日”,涵盖一部影片参加“首映礼”的全过程。
DAY 1 预告日
同行注目:知名公众人物推荐;
聆听导演:导演讲述拍摄缘起;
回到现场:工作片、片花;
明日微光:预告片
DAY 2 首映日:
短片首映:电影短片播映
影像故事:图文还原电影故事
DAY 3 评论日:
影人注目:电影人、影评人评论;
幕后曝光:首映背后最值得关注的行业揭秘、电影故事;
故事倒影:每期邀请特别来宾,用自己的故事讲述对短片的共鸣和感悟
进入“柯首映”播映的中国内地短片将有两部入围香港国际电影节短片竞赛单元。目前,“柯首映”已面向全球展开短片征集,短片主创可搜索微信公众平台“柯首映”进行报名。
落地到线下,“柯首映”将与方所书店和贾樟柯艺术中心种子影院合作,每三个月举办一次优秀短片的线下展映活动(“四季展映”)。此外,每年“柯首映”都将举行电影短片年度盛典,获奖短片将有机会得到下一部拍摄计划的投资。
还记得四月过境的“暖流”吗?
两周前,我们曾报道过,贾樟柯新成立了一家商业电影公司“暖流”,旨在拍摄商业电影,以及从事电影人才教育。关于具体操作,贾樟柯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曾说:
“我初步设想,是开设剪辑、电影字幕和电影策展人等大师班,学制看专业不同为期3个月至1年不等。在这项计划中,我会邀请相关领域的国际“大咖”给学生上课,而且不是那种只上一堂课,要求这些“大咖”课时占总课程的1/3。同时,我一直扶持年轻导演的培养,专门资助年轻导演处女作拍摄,目前已经拍了7部了,国际反响都不错。接下去,这一块也会放在“暖流”里面来”。
眼下,很多年轻的电影行业新人大多会选择从网大、网剧切入电影市场,归其原因是网络电影相较于传统电影制作,门槛低、制作成本小、回报周期短。但这些原因同时也导致网络电影良品极少,好的idea被浪费,人才被埋没。贾樟柯在今天的发布会上表示,
“从今天开始,我希望大家忘掉微电影这个词。微电影听起来好像有多么强的互联网属性,但事实上这些年微电影在做些什么?变成品牌推广品牌的桥梁,变成网站平台跟品牌结合的桥梁,但是对我来说,短视频就是传统的短片,我们要重新恢复电影短片这样一个概念,只有坚持,我们才能对这些短片提出属于电影的基本艺术要求”。
贾樟柯随后表示,希望和在柯首映上放映的短片导演和制片人进行版权合作,改编成院线电影。
故事讲到这里,贾樟柯对电影市场的野心已经很清晰了:暖流和“柯首映”要做的就是从电影产业链上游的人才和IP下手,至于如何将这些IP孵化出来,别忘了贾樟柯还有一家电影制作公司“西河星汇”和“一家艺术基金。
有多少年轻电影制作人会动心我们不得而知。不管怎样,我们都希望能有更多的好电影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