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旅行社交,GapDay看到的市场潜力和产品逻辑是这样的

SuperWhere·2015年12月21日 16:58
社交,是旅行的一部分......
GapDay
天使轮北京市2015-01
旅行地图 共享轨迹
我要联系

本文来自 36 氪实习生揭妤。

我有一个很要好的朋友,20岁的姑娘,暑假的时候一个人徒步+搭车走完了川藏线,回来的时候和我分享了一路上的奇闻逸事,最让她欣喜的莫过于搭车认识的迪拜小哥哥、结伴游布达拉宫的三两驴友、客栈里谈笑风生的化学老师……

在我朋友的眼里,这种背包式的旅行除了能看到同样的地点同样的风景,还能遇见各种各样的人,随时随地“捡”到同行的旅伴,拼车拼饭拼房,五湖四海的人坐在一起侃大山,比传统意义上做好功课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旅行多了太多乐趣。

而近来,主打“社交+旅行”概念的产品也越来越多,36氪此前报道过捡人网、达客旅行和妙途旅行等,这类产品都试图通过约伴来切入旅游社交这一看上去需求满满的市场。

本文的GapDay,和前面三个产品的出发点一致,为旅行中可能会产生结伴意愿的人提供平台和契机。眼下,不妨来探讨一下,这样的约伴旅行应用在很多同质化产品已经占据大部分市场的时候,会有多少想象空间?

我们在做APP之前对市场做了一个调研,全国目前约有6600万人有这样的约伴旅行需求。

创始人郑丽告诉36Kr,他们的数据是根据出生率和经验值判断的。

1985年-1995年大约有2亿人出生,其中约有50%的人会出门旅行,而其中50%的人会选择结伴的方式旅行。

郑丽表示,GapDay 上线大约四个月,目前用户数在16000人左右。

 GapDay的产品思路比较简单,用户在注册完成后,大概只需10秒钟便能发布一条约伴信息,可在行前发布,也可在到达目的地后通过“附近”功能发布。约伴信息将以瀑布流的形式呈现,用户找旅伴类似是在刷微博,找到感兴趣的旅伴后点击结伴按钮便能进行沟通。

Image title

个人总结了一下GapDay 比较有亮点的地方:

分账功能

陌生人结伴出行几乎都会产生共同的消费,但拼车拼饭拼房的费用常常比较冗杂且难以计算,针对这一问题郑丽的团队在APP中内置了分账功能,这是一个AA付款工具,界面风格像最近比较受欢迎的Timi记账。“在结伴群聊中使用分账功能时,驴友们可以随时随地记录每一笔支出,精确到个人,就算一个付费项目中有一个人没有参与,也能进行记录。”目前这一功能还在内测当中,即将上线。

客栈预订

郑丽表示她所说的客栈与民宿不同,是按酒店管理方式运营的目前用户从OTA能预订到的住宿多为传统意义上的酒店,但GapDay想提供更适合驴友风格的客栈产品预订,她们会尽可能多地搜集客栈信息,客栈或是上游产品供应商可以直接在APP中上传产品信息开店。

用户建模

结伴成功率某种程度上说和用户的匹配度有很大的关系,比如是否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共同的目的地等,GapDay在后台会对用户数据进行建模,以便于自动推送匹配度高的驴友,同时这些数据也将用于广告的精准投放。

对于这种算是比较冒险的旅游方式,其实个人最关心的是用户安全问题。和其他同质化产品相比,GapDay的约伴信息显得过于简单,只有一张配图和一些约伴要求,甚至看不到发起人的照片、性别、年龄、职业等。

但郑丽也有自己的考虑,“我认为如果放用户照片,那看起来更像是一个相亲交友平台,我们有自己的用户信息认证方式,比如手机号注册,现在大部分手机都已经实名制了。而在分账功能中,用户需要绑定自己的支付宝或是银行卡,这也是认证的一种方式。我们想把认证做得潜移默化一些。”

我也有去问文首提到的那位朋友,会不会考虑用这个约伴软件,朋友表示愿意尝试,但是有没有可能形成黏性,她认为和产品本身无关,而是和旅伴的合拍程度有关。

社交型产品良性运营的关键点其实在于用户,而目前看来GapDay似乎并未过多地进行这方面的运营,他们的用户大多是通过驴友之间的口碑传播方式积累的。但实际上,如果不去考虑用户量层面,那么以上那些设想还能Make sence吗?流量和粘性才是这种低频APP需要翻过的第一座大山。

另外还有用户跳票问题,郑丽表示不太担心,“我觉得用户用完我们的APP后转移到微信上沟通是很正常的,我们不打算去设置过多的功能,除非结伴旅游的用户有进一步的发展,否则我觉得大多数人还是要通过这样的平台去结识新的旅伴。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报道的项目

GapDay
我要联系
旅行地图 共享轨迹

下一篇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