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化”的他们都在“去小米化”

石亚琼·2015年10月29日 06:54
紫米推出电池,1More耳机为华硕代工,华米Amazfit手环使用“米动”App……这些曾经被“小米化”的公司正在去小米化。

Image title

紫米推出电池,1More为华硕代工耳机,华米Amazfit手环使用自己的“米动”App……这些小米生态链中发展良好的公司,曾经被打上小米标签,现在他们正在去小米化。

现在的小米,已经无法支撑他们新一轮高速增长。

2014年,小米智能硬件生态链势不可挡。凭借小米的供应链、资金、用户、渠道、品牌等资源,一批生态链企业发展迅猛。

紫米、1More、华米都是典型代表,后来居上,销量先后过千万。紫米的移动电源,全球销量第一;1More的耳机,全国出货量第一;华米的手环,全球销量第二。

然而随着这些公司快速成长,小米已经无法支撑这些公司的快速成长。

当这些公司出货量达到千万,并能持续增长,已具有了发展的势能,对小米的供应链、资金、用户、渠道、品牌的依赖,日益减弱。当小米的手机、用户增速放缓,这些生态链企业,对小米的依赖还会进一步减弱。

相反,生态链企业,继承了小米早期的传统,产品基本都是低利润,高性价比。当自身产品增长放缓后,就必须提高单品利润率,而这不仅不符合小米的作风,也和小米的主流用户群体产生了背离。

这些拿到小米投资的企业,终究只是小米控股的企业,他们既肩负着为小米“分忧解难”的责任, 还需要对公司自身发展、其他投资人负责。

这些生态链公司都希望成为垂直领域重要的参与者。小米以年轻用户为主,以电商为主,已经成为了这些企业下一轮发展的天花板。

这些成长起来的企业,最终还是要依靠自己,早晚要走出去的。

Image title

当然,小米并不反对这样的尝试。

小米生态链的不少公司都表示过,小米很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品牌。前提自然也包括不能牺牲小米利益。

小米对这些公司的诉求更多的还是补充产品线,保证小米能够提供用户所需要的产品,高性价比的产品。

而这些公司谋求新发展,一方面小米可以获得丰厚的财务投资回报,一方面也能证明小米生态链的有效性和威力。对小米来说,这样的“政绩工程”显然更有价值。

不过,小米生态链的大部分企业,还不能离开小米的羽翼。

由于团队实力、市场不成熟等诸多原因,他们的产品还未能达到一定体量,还不具备发展的势能。对他们来说,乘着雷军号,先赢下局部胜利,才最经济实惠。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对于客栈而言,营销是第一要务,而管理是其次,通过PMS掌握实时房态,又是做营销的必须步骤。

2015-10-29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