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风口的日子,仍有人能活过寒冬
摘要:和风口赛跑,和寒冬赛跑
作者|小石头 编辑|黑豆
未来两三个月风口是什么?
VC 想找什么样的公司?
主流 VC 有哪些非主流观点?
我们很想知道,因此找了一些主流投资人来回答这些问题。今天的回答者是蓝驰创投合伙人朱天宇、真格基金合伙人郑朝予、联想之星副总裁林田。来听他们说:
一、未来两三个月风口是什么?
2015 年资本市场可能都没有一个明确的风口——林田
未来两三个月没有风口,我甚至觉得整个2015年资本市场可能都没有一个明确的风口。
O2O、B2B等都已是前年和去年热炒的概念,其中最优质的跑道都有优秀且成熟的公司在做,留给创业公司的机会不多。
如果讲到未来趋势的话,有一波正在兴起的项目。它们瞄准国内中产阶级消费升级,集中在运动健康、吃喝玩乐、生活方式、生活服务这些方向,做的好、能形成品牌的公司会有成长和爆发的机会。
但总体来看,今年的机会在下沉,主要在一些大方向中的细分领域和深水区中。
健康医疗产业,是本个执政周期内的国策——朱天宇
蓝驰不研究两三个月内的趋势,但对中长期的热点看得还是很准。从经济发展基本面和因素、行业自身发展的需求和基本面因素来考虑,我们会关注健康医疗产业。这是本个执政周期内的国策——国家希望打造一个支柱性行业。从增加供给的角度,从国民财富安全感的角度,这都是一个支柱性产业,政策的放开与支持会带来很多机会。
其中会同时有存量创新和增量创新。存量创新自原有的医疗体系、体检等服务机构,从服务质量到供给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增量创新方面来自于生物信息学的认知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之后,有新的手法和手段。这里面有很多新的机会。举例来说,未来癌症不再是绝症,可以作为慢性病治疗,治疗所用的药物不再局限于药剂,甚至可以是细胞。
去年奥巴马提出了一个个性化医疗。意义不亚于美国克林顿政府提出信息高速公路法案。美国代表的是科技创新的龙头,政策法案代表了他们的看法和视野。信息高速公路开启了20年波澜壮阔的互联网图景,健康医疗领域的变革刚刚开始。
整个执政周期内经济结构转型,同样为互联网金融领域带来了新机会。金融是经济的血脉,各行各业都在更新,血脉行业也在更新。未来会与垂直产业、供应链、特定行业、特定人群有更紧密的联系。从另一个角度讲,保险领域在慢慢破冰。
讲了很多年的大数据,我们也提一下。中国很多公司在讲大数据,以前中国缺少大数据的基础,真正的大数据在农业部、中移动这些国企、政府、国家部门手里,现在他们也在整理、开放利用这些数据,这可能真正开辟出一些机会,提供互联网金融基础。征信其实就是一个案例。在此之上可以搭建更多金融服务。
我们也一直在关注在线教育。很多人觉得在线教育只是看上去很美但商业上并不理想。现在互联网教育到了一个转折点。互联网有三波机会——信息革命、商务革命、教育。教育是很复杂的心理认知过程,包括教育学习者和教育引导者。这两方的信息化水平,通俗讲就是PC和手机渗透率达到一定比例后,互联网教育才能起来。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有软件,还需要有一些硬件完成一些很复杂的操作。我觉得在线教育领域会有很多机会。
此外,还有大家很关注的B2B交易平台。我们觉得不仅和消费者之间的体验需要优化,中小企业在B2B链条还存在体验洼地,做生意过程中很多痛苦的地方,原因很多,有些是因为信任原因、信息交换效率、物流效率问题。之前互联网解决的都是消费者端的问题,在B端这方面还有很多机会。
最后,还有智能硬件。我们在过去关注的还挺多的,我们甚至还在深圳建立了硬件孵化器——星云智能硬件加速器。我们也希望能帮助到更多的硬件创业者。
市场上的热点,比如,O2O、垂直电商、社交,这些领域需要具体看项目。
二、未来两三个月你在寻找什么样的公司?
过去大部分投资都是投平台,不管是社交,还是电商,还是O2O ,一旦平台多了,渠道和内容都是互相制约的;内容反而变成价值洼地,值得关注——郑朝予
真格大前提下还是专注于优秀创业者——首先是名企、名校出来的创业者,第二是连续创业者。他们一直在一线,都很有经验。
名企出来的创业者在框架布局上会有更高的视野,连续创业者既有经验又意志坚韧。概率上说,这些人胜出的概率更大。这样的创业者肯定是越来越多。BAT上市,很多公司拿到A轮、B轮融资后,会有人愿意出来创业。投资竞争加剧,优秀创业者的比率可能会变的越来越少。但对于创业者来说是好事,除了钱之外,还要考虑能不能拿到更多的东西。
由于我是零售服务业出身,所以专注于互联网对于传统行业的改造,虽然,高频的事情都被做了,但是传统行业还是有机会,尤其是ToB的。目前ToB领域有两个趋势:一个是产能过高,效率需要提高;二就是中国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以前都是垄断性企业发展好,中长期来看中小企业会有很多机会,但是需要创业者对行业有深刻认识。
过去大部分投资都是投平台,不管是社交,还是电商,还是O2O,一旦平台多了,渠道和内容都是互相制约的;内容反而变成价值洼地,值得关注。在内容方面,随着自媒体的诞生和扩展,让人的连接更加方便,同时借助免费的工具做的更好,更好的将人类解放出来。这方面,逻辑思维就是很好的教育产品。另外,在泛文化类的产品里,加入科学管理的思维和工具,能为知识经济带来新的机会。
联想之星目前有两条主线,一条我们叫“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深度渗透”,另一条我们叫“新技术改变互联网”——林田
联想之星的投资方向是关注具有长期价值的初创期项目,特别在几个关系民生和经济发展的大的领域有重点布局。目前有两条主线,一条我们叫“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深度渗透”,重点看其中四个领域: 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企业服务;另一条我们叫“新技术改变互联网”,重点关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新技术和互联网的结合,此前我们投资了一些这个领域的标杆企业,像Face++、思必驰等,未来也会在这些方向上做持续深度挖掘。
不过,天使阶段,大多数创业企业的商业模式还没确定,很多东西只是想象,因此投资人会更看重创业者。联想之星比较青睐在大公司有过历练的人或连续创业者,他们往往在商业敏感性、学习能力、抗压能力等方面都会强一点。现在创业的竞争激烈而残酷,对创始人的综合能力要求会更高。所谓的跑道大家都能看到,商业模式也没有什么秘密可言,最终决定谁能跑出来还是看团队。团队的核心是CEO,我们觉得CEO对事情的成败起到80%以上的作用。因此我们看项目也把主要精力放在寻找优秀的CEO上,一旦找到,我们会利用强大的投后服务体系帮助CEO和公司快速成长。
三、主流VC的非主流观点
跟硬件相关的底部正在形成,硬件处在一个稳健爬升的阶段,接下来的机会会比较好。创业者不要局限在硬件单品上,还是回到用户痛点和需求上 ——朱天宇
硬件现在还没有达到媒体的期望值。我们与第一线的创业者交流,发现跟硬件相关的底部正在形成,硬件处在一个稳健爬升的阶段,接下来的机会会比较好。创业者不要局限在硬件单品上,还是回到用户痛点和需求上。
过去我们只能针对那些软件解决的痛点,现在可以很自然的把硬件融入到解决用户痛点的过程中。很多硬件创业者,不论是BAT还是成长期公司,他们也依然在解决用户需求,也有可能需要用硬件解决这些问题,这都是可以考虑的机会。资本会找到合适的机会找到帮助创业者的方法,包括我们的星云孵化器也可以帮助硬件创业者。
有两个著名的估值已达十亿美元以上的创业公司,也选择在星云加速器孵化他们的硬件产品来解决其用户需求。创业者要转化角度,不是要去做硬件,而是说这个idea里可能会用到硬件来解决用户需求。但创业者千万不能迷信硬件。
很多O2O 的成本细胞不健康,长得越大,死的越快 ——郑朝予
传统行业的升级改造,不管叫O2O,或者叫互联网+,都不能有互联网流量为王的思维。传统的互联网思维里流量的边际成本为零,当你获得流量效应之后,流量增长只需要加服务器就可以了。但是现在的互联网企业,比如说洗车、上门保养、保健、美甲,不是纯流量的生意,本身供给就是很难获得。如果纯靠流量,前期靠补贴,后期再讲流量变现的故事就讲不通了。以后尤其是在O2O的行业里,这个误区还是要尽量避免的。因为本身来讲,流量未来不会再以几何形式增长,磨损只会越来越大。
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下,企业成本升高,房价上涨,租金上升,人员成本上升,各种费用的成本都增加,创业创新能够产生新的营销方式,也使得企业更加高效。不管是成本上还是费用上提高效率,都是有价值的。很多O2O都是在讲故事,但是他的具体的成本细胞都不健康,最后长得越大,死的越快。
成功有很多运气因素在里面,这其中唯一能被创业者所掌控的就是一个“早”字 ——林田
创业不要跟风!我特别反对初创公司给自己打上很多当下最热门的标签,或者套用一些流行的模式和概念,比如O2O、上门、入口、平台之类。不是每种“上门”都能提高体验和效率,不是每个行业都有“B2B”的机会,而能成为“入口”或“平台”的公司更是少之又少。要知道这些标签的诞生,往往意味着最主要的机会已经被占领了。打上一些热门标签也许可以让融资更顺利,但解决不了企业的生存问题,更不能决定你能做多大。
成功有很多运气因素在里面,这其中唯一能被创业者所掌控的就是一个“早”字。“早”意味着创新。一旦你说自己是“XX领域的Uber”、“XX领域的小米”,一般也就意味着你是绝对做不出另一个Uber或小米的。创业者多花一些时间,在自己熟悉的领域认真观察,结合行业做一些创新,比别人先行一步,才更有机会。对天使投资也是如此。我们投资的乐逗游戏、Face++等,都是属于在大领域中先行一步,最开始都没有特别可类比的公司。偶尔投一些跟风的公司,往往发展都偏慢一些。如果一个创业者来联想之星,花10分钟,把一个大家都不熟悉的领域中的机会在哪儿、为什么、怎么做讲清楚,基本上都能拿到钱。
四、还想对创业者说点什么?
创业的出发点是解决问题,让人们生活的更好——郑朝予
反对创业无意识。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创业。好的创业者要在行业扎根深,能理解用户。如果不是如此的话,最好先去加盟一个企业,或者去大公司历练,这是对自己和社会负责。
不要假想用户需求。创业的目的,不是为了创业而创业。创业者应该了解用户,知道用户痛点,创业的出发点是解决问题,让人们生活的更好,而不是想当老大。
创业的过程中要有创新,不要跟风。跟风对于社会和自己来说都是不利的,要有好玩的东西,真的能够看懂新东西出现的原因和趋势。
快点融资,不要太计较估值,拿到钱最重要——林田
创业是很艰苦的事,建议大家多思考一下自己的优势在哪里,最擅长做什么。能持续不断的发挥优势,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才是最幸福的创业者,不要老把自己搞的苦哈哈。
另一点就是快点融资,不要太计较估值,拿到钱最重要。过去两年,不光中国,全世界的货币供给都在迅速增大,因此创投领域的泡沫是确定的,冬天随时会来,甚至应该已经开始了。我们有时说,如果你在错误的方向上,停下来就是进步,类似的,未来一两年,创业公司能生存下来就是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