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 拼多多的刀“砍”向自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运营研究社”,作者:运营社编辑部,36氪经授权发布。
3 月 18 日,“全网等拼多多一个回应”登上了热搜第一。
B 站主播 @超级小桀 在直播间发动网友一起参与拼多多“砍一刀”活动,砍价拿一款价值 2099 元的手机,但砍价两小时内也没有成功。
这个消息引起许多网友的共鸣,纷纷感慨拼多多的砍价活动“太假了”、“套路太深”,甚至“狗都不砍”。
这次“翻车”事件具体是怎么回事?拼多多靠“砍一刀”又能走多远?
01
“砍一刀”又双叒叕翻车
3 月 17 日, @超级小桀 在直播间与网友聊到拼多多时,提到有许多不联系的朋友还会邀请他参与拼多多「砍一刀」活动,于是 @超级小桀 也尝试了一下。
在砍价过程中,活动界面多次出现“即将成功”的提示,还显示了免单排行榜,上面显示超级小桀的排名是第 1 位。
前期活动界面提示,超级小桀距离免费拿手机仅差 0.1% 的概率,但在他邀请好友后,活动又需要他获得足够的金币。
活动界面已经出现「成功免单」字样后,又提示他需要继续分享至群聊才可成功。
虽然已经邀请了不少人参与,但活动依旧提示“再邀请 1 ~ 2 人”,后续这个提示也在重复出现。
后期超级小桀的好友表示,他分享的链接无法进入。 超级小桀询问客服后,得到可能人数过多,系统防止作弊的回复。
@锅盖头司令 ,3 月 18 日将超级小桀这件事发布在了微博上,主要内容为“游戏主播参与拼多多直播间六万人在线,两小时内没砍下来”,随着时间发酵,“全网等拼多多一个回应”登上了热搜第一。
据 @新浪财经 报道,拼多多对此回应,“未砍成功”和“几万人参与砍价”为不实消息,活动信息显示,该博主 3 月 17 日 12 点 52 分开团砍价,16 点 40 分砍价成功后,平台向其账号发送了该商品的特制优惠券,并已被领取。
值得注意的是,拼多多的回应中并未透露参与砍价的具体人数。
此后,超级小桀在 B 站动态和后续的直播中也对情况做了说明。
他表示,参与砍价的确实没有六万人,这个人数是当时直播间的在线人数,据自己估算参与砍价的大概是几千人。
但同时他表示自己砍价时并没有收到砍价成功的提示,他在 2 点 40 分下播,下播后一直没有查看手机,到 11 点都没有任何操作,并不知道如何成功的。
超级小桀还提到,这个优惠券,也不是活动声称的“免费”,而是需要支付 0.01 元购买。
在砍价过程中,他只能看到 30 位最新助力成功的网友,无法知道具体有多少人砍价成功,砍价后期砍到小数点后 5 位,数字就再也没有变动过。
在 @澎湃新闻 的采访中,超级小桀表示,期待拼多多可以公布更清晰的砍价规则和流程,告知具体的数据,到底多少人参与了砍价,最后是怎么砍价成功的。
其实,这早已经不是拼多多第一次出现这种事件。
上海律师刘宇航就因参加拼多多砍价活动,页面一直显示仅差 0.9% 免费拿,但始终无法成功,起诉了拼多多。
案件审理中,拼多多表示,因页面显示有限,他们把至少小数点后有 6 位数以上的百分比省略显示了。
虽然刘宇航的案件没有胜诉,但这种理由确实无法说服消费者。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拼多多相关的投诉已有四万多条,其中也有不少是关于“砍一刀”游戏无法成功,疑似欺诈的投诉。
这种“套路”不断地在削弱用户对拼多多的信任,但拼多多并没有因此停下。
02
存量时代,拼多多的「下沉之路」怎么走?
不要看现在的「砍一刀」声名狼藉,但是在一开始的时候,ta 是拼多多拉新的三驾马车之一,是为拼多多找到“北京五环外群体”的绝佳手段。
「砍一刀」往往能吸引来想要占便宜且多价格极其敏感的普通用户,这正是拼多多所需要的。
靠着「农村包围城市」策略,拼多多在下沉市场迅速起家。
据媒体 @观点 数据显示,从成立到上市仅仅用了 3 年,拼多多的 GMV 就超过 1400 亿。对比之下,阿里突破 1000 亿用了 10 年,京东用了 6 年,拼多多仅仅用了两年多。
由此看来,拼多多的起家速度可谓神速。
但是,「砍一刀」带来大量下沉用户的同时,也带来了无法忽视的弊端:
一方面,用户下沉,其价格也必然下沉,过分追求低价,使拼多多一度陷入「山寨遍地」的口碑漩涡。
2018 年 7 月拼多多正式登入美国资本市场,市值达到 240 亿美元,但也就是在这一个月,央视评价拼多多涉嫌售假——“拼”再多不售假是底线。
为了改编在外界的负面形象,拼多多在 2019 年 6 月 1 日开始推行「百亿补贴」活动,这一活动一直持续到今天。
据统计,仅 2019 年,拼多多百亿补贴就卖掉了 200 多万台 iPhone,平均每台补贴超过 500 元,仅 iPhone 一项,拼多多就烧掉了 10 亿元。
拼多多的高层对外表示:
我们希望能够让一些用户重新认识拼多多。比如有的用户之前买的是衣服、家具之类的商品,可能对品牌或高科技商品存忧。这类用户买到补贴的 iPhone 之后如果体验很好,那么他在买类似的商品时,就不会再担心了。
简单来说,拼多多就是在「用钱换口碑」。
这一政策显然有效,百亿补贴后的短短几年里,用户对拼多多的印象就由「并夕夕」变成了「拼爹爹」;
但也有不少用户反映,自己在百亿补贴下单后,遭遇被强制取消订单,不发货,强制退款等行为……
另一方面,过分依靠「设计裂变」带来的“快流量”,导致自有忠诚用户缺失。
当面临互联网流量见顶的大环境时,拼多多的「高歌猛进之路」戛然而止,具体表现在用户增长和营收增长上:
根据最新财报显示,在2021 年,拼多多年活跃买家为 8.687 亿,同比增长 10%。据@异观财经 计算,这个数据低于 2019 年 40% 以及 2020 年的 35%。
此外,拼多多第四季度总收入约为 272 亿,较上年仅增长 3% ,约等于陷入停滞。
换而言之,拼多多高速增长的时代结束了。
对此,拼多多采取的策略是继续深挖下沉市场,当然,拼多多不是又搞原来低价大促销的老路,而是开拓了另一个蓝海——助农战略。
2021 年 8 月,拼多多宣布投入 100 亿设立“百亿农研”专项,持续推动农业发展。
对此,拼多多在农产品销售“零佣金”的基础上,开启了「农地云拼」等模式,将消费端分散的、临时的需求,在时间和空间上形成归集效应,为产地提供长期稳定的订单。
对于进入存量时代的拼多多来说,因为早期打入下沉市场,积累了一大批互联网消费的「基层用户」,这部分用户最大的特点是“轻品牌,重性价比”。
拼多多通过大搞助农生意,恰好能够为这部分用户提供更为廉价优质的生活产品。
这些产品虽然在毛利率上不及服饰、美妆等轻工业产品,确实所有用户必不可缺的生活必需品,如果能够将农业变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其好处不言而喻。
03
结语
从目前的财报上看,拼多多的各种策略是奏效的——拼多多进入了赚钱阶段,赚得还不少。
第四季度,拼多多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 66.195 亿元,去年同期净亏损为 13.764 亿元。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利润为人民币 84.444 亿元,去年同期净亏损为1.845亿元。
但是,从文章中我们也能够看到,拼多多的转型之路并不容易,其中财力、精力的投入不计其数。
然而,「砍一刀」事件一出,顷刻间让不少用户此前逐步树立的好感化为乌有。
也许拼多多真的该好好想想,这样值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