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用错药?那就用这款叫作 MedEye,“价值” 600万的盒子吧

Ace Wang·2014年07月09日 06:59
再也不怕吃错药了

在我们聊科技和大手笔投资前,我请求大家做件事,在搜索引擎里打上两条关键字:用药错误,死亡。

美国每年近10万人因用药错误而被迫与自己的伴侣、好友、喜爱的啤酒和烤肉永别。我国这一数字则要翻番。医学字典里,一毫升的误差,很可能解读为天人永隔的距离,无数家庭的毁灭。

Ivar Helgason在09年创立了 Mint Solutions,渴望用一款独特的硬件产品,MedEye,在这一类悲剧发生前就狠狠掐灭。

MedEye,直译 “药眼”,看上去就是个有点科技感的盒子。它能做什么,一句话就能说明白:把药放进去,它就会告诉你这是啥、该吃多少。Helgason 瞄准的是各类医疗机构和人员,而不是普通用户,相信那些忙碌的护士们会对这款产品有所青睐。

5年来,尽管雇员数只有8人,但这个小团队有望为用药体验带来极大改善——这不光是我的看法,也是投资人和市场选择相信的事情——此前,Mint Solutions 已获得两笔种子投资,一笔由 NSA Ventures 掏钱,数额不明,另一笔是 Startupbootcamp 给的 19300美元。日前在A 轮融资中,Helgason 又获得442.5万欧元(合600万美元),领投方是 Life Sciecnes Partners(LSP),跟投方包括 Seventure Partners加上现有投资人。Seventure 的投资合伙人Eric de La Fortelle将加入 Mint Solutions 董事会。另外,后者总部也将迁往荷兰。

这是什么样的产品?看看下面的视频吧。

凭什么值3000多万人民币?

先聊基础原理,当你把药物放在前端小抽屉里,MedEye 就会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Computer Vision),根据预设好的一系列参数,比如形状、大小、颜色、法定图案标记鉴别出 “药物身份”。注意,你没必要把不同药物分批放入扫描,一把放进去,MedEye 照样能识别

接下来,就是最神奇也可能是最值钱的部分了。MedEye 系统的设计初衷就是与现有医疗机构的工作流程和 IT 系统适配。说白话,你买了我这玩意,带回去直接就能用。怎么用?在美国,医疗机构通常会给病人戴上纸质或塑料手环,上面有条形码——感谢微信,这东西大家都知道——条形码,意味着预设好的各类信息:病人姓名、年龄、所患病症、用药史与要求,等等。明白了么?用药史,用药要求。因为是深度嵌入,所以MedEye 能够参考手环信息。尽管护士小张才上岗半年,最近忙得焦头烂额,有点记不得用药细节,但只要有这条一毛钱的手环和神奇的 MedEye 盒子,就能交叉比对手环显示的用药要求与 MedEye 反馈的 “药物身份”。另外,后者还能结合前者提供的信息告诉小张适合的用药剂量

不止这些。稍加推想,就知道 MedEye 可以独立于条形码工作——这也是官网上写明的事实

听上去真的很不错,但有个问题:MedEye 使用的是预设的药物信息数据库,它真的包含所有的药品么?

Helgason 考虑到了,而且解决方法非常接地气:如果我识别不出这款药物,首先,我会提醒你,接着还允许你手动输入药物的信息——它们都会成为数据库的一部分——这种 “半自学习” 的属性在保持成本可控和效率的前提下,应该能满足实际需求。

MedEye 目前售价不明,已进驻荷兰投入实用,接下来还会打进英、德两国。打开这个盒子,会给多少人带去希望和生机呢?我非常期待。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相信很多人出境旅游前都会有这样的痛点:怎么订酒店才不会到达之后发现离自己想游玩的地方差了十万八千里?我自己就有这样的经历,因为只注意了价格,到达目的地后才发现,其实打车去各个景点的钱加起来已经超过了当时订一间距离每个游玩之处都近的市中心酒店…… 正因为有这样的需求和痛点存在,初创公司“好巧网”才从大数据的角度切入,就是想降低大家出境前预订酒店的高门槛和信息不对称问题。

2014-07-08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