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豆瓣鲜有的不以“豆瓣XX"命名的移动端产品

Chloe·2014年05月26日 15:52
如果没记错的话,“一刻”应该是第一款没有冠以“豆瓣XX”的产品,跟“豆瓣XX”们大多属PC端向移动端的平移不大相同。个人认为,移动互联网发展到这个阶段,阅读类产品已不新鲜,但不同的是“一刻”会携带豆瓣“独一无二”的气质。 “一刻”这是一款“不能简洁更多”的阅读器产品,所有界面可以以上三张图概括,是一个纯阅读的环境。它其时是把发表在日记、相册等中的UGC内容作了精选,以算法+人工的方式作信息筛选,每天更新10-15条,看得出是为了适应移动端的阅读需求。支持分享到微信、微博、朋友圈等多个社交网络。

如果没记错的话,“一刻” (目前仅限Android)应该是鲜有的没有冠以“豆瓣XX”的产品(有个豆瓣实验室做的“达罗”不怎么为人所知),跟“豆瓣XX”们大多属PC端向移动端的平移不大相同。个人认为,移动互联网发展到这个阶段,阅读类产品(媒体)已不新鲜,但不同的是“一刻”会携带豆瓣“独一无二”的气质。

“一刻”这是一款“不能简洁更多”的阅读器产品,所有界面可以以上三张图概括,是一个纯阅读的环境。它其时是把发表在日记、相册等中的UGC内容作了精选(类似知乎日报的思路),以算法+人工的方式作信息筛选,每天更新10-15条,看得出是为了适应移动端的阅读需求。支持分享到微信、微博、朋友圈等多个社交网络。

从风格上讲,“一刻”的内容还是难掩慢悠悠的文艺范儿。虽然原始内容仍来自PC端的积累,但豆瓣告诉36氪,未来会据读者的关注点引入外站内容,可能会提供个性化推荐服务,目前尚没有完整的离线功能,“一刻”会在每天0点后自动在后台更新内容,会暂时缓存看过的文章(一周以上,大小不会超过150M),不过后续这个功能会补全。至于社交关系这层,目前看到的情况是,点击某篇文章作者的署名是可以跳转至”豆瓣广播”的。

当问及“一刻”以后会否加入移动端创作的功能时,豆瓣跟36氪对接的同学说“暂时未考虑”,主要还是输出瓣站内的优质内容,降低用户发现内容的门槛。其实我倒觉得其时加入这个功能挺合理的,移动端内容生产是趋势没有太大悬念,对于很大一部分轻态文章(尤其多图类)而言这种方式也是可取的。正如之前我们报道的移动端写作工具Zine一样,后者目前正在积累内容希望形成从写作到阅读的闭环。豆瓣是不是可以逆向考虑下呢?

还有,如果以后有商业模式一说的话,UGC用户将如何分配价值也是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不过跟36氪接洽的豆瓣方面童鞋暂时不想谈这个问题。

一直以来,豆瓣旗下的移动产品并不算少,叫“豆瓣XX”的应该有10个左右,但除豆瓣FM外,貌似鲜有哪个产品格外鲜明,“一刻”会是一个转折点么?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以电影作为兴趣切入社交领域的“陪你看电影”近日向36氪透露,公司目前已完成A轮1500万人民币融资,投资方有两家,其中一家是圈内知名VC,另一家不愿透露。在此之前,该公司曾获得个人天使王利杰的一小笔天使投资。 令我意外的是,陪你看电影的创始人刘琬乔透露,这款应用从去年底发布到现在,有一半用户聊着聊着电影就发展成了约炮。对于这一点,她倒不是很避讳,还从约炮成功率角度谈了这个问题。大家熟知的约炮工具可能是微信、陌陌、比邻等,但直白的形式不一定能带来高成功率,以电影作为共同兴趣话题切入,反倒会让这件事变得不是那么尴尬。类似的约炮场景发生在豆瓣,或者一些吃饭、唱K、运动等垂直兴趣应用。

2014-05-26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