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前期反馈回路的漏洞在哪里?
对于那些初上线的新产品或服务,你也许一眼看不出它的进化轨迹,因为启发它的灵感来源本身就很复杂,往往不是拜一人一事所赐。有时,这个创意发生机制比较常规化,比如受市场调研结果的启发,有时则发生得很偶然,甚至是无意识的。很多公司都把接受反馈当作明晰产品定位的一个惯用手法,不这样甚至都不知不如何才好。
于是反馈构成群体就对早期的产品创新影响巨大。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某个点上,就连那些最牛的idea都很脆弱,一句心不在焉的评价都可能大挫其信心。就如蝴蝶效应一般,扇下翅膀就可能在世界另一方引发一场飓风,错误的建议也可能导致商业上的致使打击。
虽然反馈回路是如此重要,不过获取真实无误的反馈仍是创新者面的最有难度的问题之一。从表面上看,一个新孕育而生的idea要是想获得定量和定性的反馈绝非易事,很多创业者常常报怨反馈往往有名不副其实的成分。以下有四点原因:
1.一个商业idea的呈现上常在意料之外
美国著名的化学家、量子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之父曾说过,“想到一个好点子的办法就是蕴酿很多好点子。”然而很多评估新事物的人存在的一个通病是把idea误视为一个个目标。而在idea最终成形之前, 它往往面目多变,最终从整个过程中脱颖而出的那一个甚至完全让人没心理准备。
以Groupon为例,它就是从一个叫The Point的网站溶化过来的。当人数到达致某一“临界点”时,该网站允许人们集体付款或完成一项其它任务。待至有了足够多的人能够对某一事件产生有效的影响,这时The Point 的目标就是帮人们完成一己之力下不能完成的事情。除了筹钱,The Point也帮一众人通过“聚众”购买,这就是后来Groupon的来由。
不管是The Point的核心团队或是其早其测试用户群,都不可能在半途中指出“等等,何不放弃这个玄乎的概念直接将重点放在“团购”上呢?”一个商业模式须经历特定的进化途径,一个样子之前需有另一个样子,这是早期的反馈回路常常难于预料的。
2. 倾听成本变得越来越高了
工业革命早期的创业者,尤其是19世纪后半叶的前辈们相比当今的创业者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因为他们没有大数据,也没有一系列商业设备,这给予他们的一个福利就是,能够专注于手上的事物。
没有充足的数据点来辅助方方面面的商业决策,过去的创新者事实上反而更能从定义当代的科学和技术突破中捕获到情报性信息。
而在这个时代,我们生产的信息量远比一家最复杂的公司所使用的处理手段都要多。对于那些行创新之事的人而言,决策过程内在地要求他们决定将哪些信息忽略掉。他们不可能倾听每个人的看法,同时还要相信,那些听不到的声音并非大多数意见。
3.每个人都有他的动机
很多创新者声称他们并不想获得鼓励。我们生活的这个年代,有更多的人倾向于独立做事,围绕相关创新项目的支持社区则俯拾皆是。
部分原因在于,人们喜欢分析和玩味其他人的商业idea。随着创业真人秀电视节目的兴起,这在世界很多地方已发展成了一种流行文化。
当每个人都要提看法时,反馈不见得就有效——尤其是意见背后有时还有隐秘的动机。关于反馈回路之事上,这个隐秘动机指示的当是“赞扬的压力”,或者说“避免挫伤他人信心”,或者更激进的情况是,“希望被称认为很有想法或者从获取意见的人更有商业头脑。”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这个想法与这个世界是违和的,想要倾听的人须谨记。
4. 不可预测的东西难以复制
在前互联网时代,关键研发阶段往往在发生在新产品上市之前,而现在流行的做法是先拿一个最简可行产品出来(MVP),然后再凭着创新者对趋的敏感以迭代版本回应市场行为。
Kevin Systrom的Instagram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本是一个虚拟“签到”网站,最终却成了照片分享应用。四年前,Systrom创办了这家名为Burbn的公司,旨在以新的方式让用户通过智能手机实现基于地理位置信息的签到,然后发布在个人社交网络上去,从而让访问同一地理位置的其他用户看到。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这个idea逐渐演变,很快Systrom吸收了照片编辑分享应用这一思路。Burbn也就成了后来的Instagram。
Systrom 和他联合创始人的际遇正是始料不及的发现,也正是前期的反馈回路所不能预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