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乌龙吗?Marc Andreessen跳出来回应A16Z其实对消费类创业公司的A轮还是感兴趣的
本周,华尔街日报专访A16Z合伙人Scott Weiss。采访中,Weiss将消费类创业公司比作“果蝇实验”,明确表示A16Z已将避投消费类创业公司A轮作为了公司内部的一项“Policy”。于是,A16Z另一合伙人Marc Andreessen坐不住了,随即就到Hacker News上回应称,消费类A轮还是我们的面包和黄油。看似乌龙,实则反映出的硅谷创投圈投资趋势未变,只是表述程度的不同。
事实上,过去这一年,硅谷创投圈已经将投资重心从消费类创业公司转向企业级服务。单就A16Z来讲,它们的投资已逐渐倾斜到消费类B轮以及企业类A轮。关于这两点,Andreessen和Weiss的表述实则一致,只是Andreessen想纠正A16Z也不是完全对消费类A轮不感兴趣,意在不想堵公司的路。看来,Weiss可能会因为说话过重,得在家闭门思过几天了。
回到正题。Andreessen接下来也谈了和Weiss几乎一样的看法。他表示,之所以推迟进入消费类创业公司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消费类公司在A轮的时候现在还很难判断其增长动力。这不是说Founder和团队的能力难判断,而是因为现今一般消费类在A轮时还很少可以真正找准自己的产品和用户,因此冒然进入可能会得不偿失。而且要知道,惯例来说,一家投资机构在同一领域一般只投一家公司。A16Z当然得多看看。如果推迟到B轮进入,公司其实也能收获不少。并且,即使消费类公司到了B轮,A16Z还是能够给予其人才资源等方面的帮助。
另一方面,对于提供企业级服务的创业公司,A16Z现在基本有能力在A轮时就能做出判断。首先一点,大环境来看,企业级市场本就处在即将爆发的边缘,机会多多,如果再加上一个优秀的Founder和一个靠谱的团队,“Magic”发生的可能性很大。而以上几点都是投资者在公司A轮时就能做出判断。另外,由于是企业级服务,客户的反馈也较容易收集,要知道A16Z目前建立联系的公司超过12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