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搜索引擎关键词分析可以预测股票走势吗?

新用户2127754657·2013年04月28日 16:39
美国《时代杂志》日前发布一篇文章,英美学者展开的一项研究证实,Google 上金融类关键词的搜索次数和道琼斯工业指数的升降间存在某种可觉察的关联性。如果此结论成立,这意味着人们将可以通过 Google 预测大盘未来的走势。

美国《时代杂志》日前发布一篇文章,英美学者展开的一项研究证实,Google 上金融类关键词的搜索次数和道琼斯工业指数的升降间存在某种可觉察的关联性。如果此结论成立,这意味着人们将可以通过 Google 预测大盘未来的走势。

需要承认的是,股价的涨跌与人们对市场的信心呈正相关,而 Google 的关键词分析的确能够反映市场的信心情况。沃里克大学商学院行为金融学副教授 Tobias Preis 和他的团队在研究后发现,当人们在担心市场状况时,搜索“股票”、“投资组合”以及“经济学”等关键词的次数就会增加。

《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刊登了此篇研究报告。报告称,当金融类关键词的搜索量上升,之后股价一般会下跌;当金融类关键词搜索量下降,表明投资者情绪乐观,之后大盘会不断上涨。Preis 表示,基于历史数据作出的计算显示,在过去几年间投资者如果遵循此法则进行交易可获得巨大投资收益。例如,基于“debt”这个词的搜索量建立短期交易策略,在 2004 年至 2011 年间可实现 326% 的投资回报。

日前我们报道过,国内目前有一个创业公司推出了一个叫“股票雷达”的应用,也是通过网络分析社会情绪给予投资建议。创始人冯月在接受我们采访时给出数据,股票雷达从 2012 年 1 月 13 日开始,每天开盘前在新浪微博贴出策略帖,9 个月后实现超过 40% 的最终收益,而同期大盘大跌。

通过大数据等手段分析市场情绪真的能实现超额收益吗?答案肯定不那么乐观。曾有一家对冲基金基于 Twitter 上流露的市场情绪信息进行交易,不过成立仅一个月之后就关闭了。Preis 也给出提醒,称这项研究结果或许不适用于未来的股市走势。他给出的解释是,随着使用这种方法的人越来越多,此方法将扭曲原本的市场,使得此项分析的效果被抵消。

就我个人看来,这种方法的确不大适用于投资,但理由并不一定如 Preis 所言。心理学证实,人在做出选择后会极力将自己的做法合理化,比如买入股票后就相信这只股票会涨,卖出后就相信这只股票会跌。所以,市场情况并不一定是“有信心才买”,而有可能是“买了才有信心”。如果凭借市场情绪进行投资,你不一定能走在潮流的前面,而有可能永远落后于潮流。

此外,对于国内的投资者而言,更要警惕所谓“投资理论”的“迷惑”。在不成熟的金融市场中,股价的走向并非大部分投资人共同决定的。当决定权只在少数人手里,分析群众的看法又有什么用呢?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Google决定将于7月1日关闭热门Google Reader服务的消息,迫使一批类似Reeder的手机和桌面应用开始寻找为其客户继续提供价值的出路。Reeder于3月14日在其Twitter上曾承诺用户,“别担心,Reeder不会同Google Reader一起死去。”而近日,新版Reeder iOS客户端似乎已经给出了解决方案。

2013-04-28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