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眼动交互界面,你在看“它”,“它”也在看你

新用户1625862167·2013年03月18日 11:45
三星的Galaxy S4咋呼登场,夺人眼球。这里面不得不提的就是它的auto-scrolling功能,可根据用户头部的移动判断什么时候他在盯着手机屏幕,什么时候他又在盯着别处。有人甚至想象说,这个技术或可精确到判断用户在盯着屏幕的哪个位置,而不仅仅是判断他是不是盯着屏幕。 撇去Galaxy S4不说,当你在看手机时,你的手机也在看你,没错,这样的手机在不久的将来就会粉墨登场。当手机确实强大到这一步时,这意味着app市场将掀起新一轮的革新,营销人员又有了大把大把赚钱的机会,而新的隐私问题也会让过去5年人们对手机收集用户位置信息所带来的隐私问题变得不值一提。


三星的Galaxy S4咋呼登场,夺人眼球。这里面不得不提的就是它的auto-scrolling功能,可根据用户头部的移动判断什么时候他在盯着手机屏幕,什么时候他又在盯着别处。有人甚至想象说,这个技术或可精确到判断用户在盯着屏幕的哪个位置,而不仅仅是判断他是不是盯着屏幕。

撇去Galaxy S4不说,当你在看手机时,你的手机也在看你,没错,这样的手机在不久的将来就会粉墨登场。当手机确实强大到这一步时,这意味着app市场将掀起新一轮的革新,营销人员又有了大把大把赚钱的机会,而新的隐私问题也会让过去5年人们对手机收集用户位置信息所带来的隐私问题变得不值一提。

App儿大翻新

假如智能手机真能检测用户眼睛的关注点,那么上述提到的页面自动滚动几乎就是app可实现的各类全新功能中的冰山一角。没错,这个功能确实很实用,甚至会将“页面”和“滚动条”的概念淘汰掉。但这个功能与这类新数据,即用户在使用app时“什么时候在看、在看哪儿”这类新数据所带来的软件界面革新相比,真的是小巫见大巫。

设想一个动态界面可根据用户习惯即时变化: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外加足够的技术,那么app的设计和布局很有可能会成为“个性化用户体验”的下一个战场。正如现在的开发人员都在绞尽脑汁做个性化的推荐引擎、挖掘各种算法,以确保用户在打开app的那一瞬间就能看到跟自己最相关、也最吸引他们的那部分内容,未来的app在设计方面也将扔掉“一种设计抛给所有用户 ”(one design fits most)的做法,而是真正为每一个用户变换出花样。

既然上面已经谈到了内容,那我得说,当一台设备知道你的眼睛在自然状态下是如何转移时,它也可以更精确地获知你对内容的偏好——不仅仅是说你喜欢哪类内容,而是精确到你最喜欢某个内容里面的哪个部分、哪个话题。所以不难想象,未来即便是动态视频也会开发出相应的热图模式(heat map model),该模式将可分析在单个场景中观众的注意力到底被什么吸引了,视频中的哪类人物反馈良好,又有哪些物体让观众觉得最有趣。上述一切都可以进一步优化现有的诸如Flipboard这类app中的个性化推荐引擎,让个性化网络拥有更多的控制力和灵活度。

营销者的盛宴

知道某人在看哪里一直都是营销人员的梦想:因为对营销人员而言,这就意味着他们可以将广告放到app中的最佳位置,用以鉴别哪些营销元素在吸引用户方面是奏效的、哪些是鸡肋。然后,假如他们可以将这些数据与用户的其他人口统计学数据相结合,那么定位特定类别、特定属性的买家也将变得更加高效。

另外,考虑到移动端和传统桌面端的巨大差异,各大公司和广告商一直都在绞尽脑汁思考提高移动端ROI(投资回报率)的最佳方式,连Google也不能排除在外。从这个角度来说,营销人员收集用户的脸部反馈数据,虽好像在玩作弊游戏,但却可以将他们的营销活动推至下一个层面——假使这些数据不是被严密保护。在这种情况下,营销人员对数据滥用的可能性也非常大:未来的那些广告可能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移动位置,以迁移至用户认为最有趣内容的位置,而那些自动播放、插在视频中的广告也会变得很鬼:只有当用户非常注意地在看一个视频时,才会冷不丁弹出一个促销攻势。

当然,跟任何的营销工具一样,脸部和眼部跟踪技术也将成为一把双刃剑。但不管是正向利用还是负面利用,它们都得面临由一系列这类新数据引起的新的隐私问题。

新的隐私边界?

手机对用户地理信息的收集已经让很多用户不爽,从这个角度来说,手机通过摄像头中的传感器检测用户的眼部和脸部移动,很有可能会跨越边界,带来新的隐私问题——这个问题除了牵涉到用户,也牵涉到立法。

但问题是,尽管app收集用户地理信息已让不少人诟病,但它最终躲过审判,成了几乎每个app的装家必备(尽管它们这么做没给用户带来明显的好处)。所以接下来的问题就成了,眼部跟踪技术也会跟地理位置跟踪一样走运、打上擦边球吗?app对用户数据做匿名处理,是不是就足以缓和大伙儿对隐私的顾虑了?

我现在没法给出答案,不过,貌似我们“移动为先”的新一代用户跟过去的老用户相比,更愿意分享自己的个人数据,所以兴许这个技术在初期激起一股民愤后又会被公众所接受。

不管怎么说,一台“懂”你的手机比一台"不懂"你的手机强,一台"会看"你的手机会比一台"不会看"你的手机更"懂"你。我们可以预期这类技术在头前年会走得踉踉跄跄,并被时不时地用到各种有趣的场合和场景,直到最终找到落脚点。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之所以你会卡在某个地方无法前进,是因为你太关注自己。记住了,It's not about you. It's about others.(做生意要关注的是别人而不是你自己) 构建伟大的产品是为了帮助别人实现他们的目标,而不是为了自己变得有多有钱或者有名,或者有谁会喜欢你,或者做出来的东西会多有趣。(好吧最后一条还是沾点边的)如果你找不到真正需要这个产品的人,当事情开始难办时你总会选择撒手不干了。

2013-03-18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