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ri的前世今生(四)
苹果公司在吸纳了Siri公司的24名成员后,对Siri进行了一系列改造,为它加入了一些新功能, 但同时也取消了Siri和许多外部服务的连接。2010年的原版Siri有一项餐厅预订功能,被苹果推迟到2012年才和iPhone用户见面。
业内人士称,与一家创业公司在初期寻求合作是一件简单的事,但想要和苹果这样一家科技巨头公司合作就很麻烦了,你需要涉及许多法律事务,不停地开会,做盈亏分析表。尽管苹果已经具备使Siri 和众多网站以及服务合作的技术实力,但在此之前他们需要先说服那些潜在的合作伙伴接纳Siri。
苹果希望Siri能拥有更广阔的用户群,而不是成为精英的专属品,这也成为了苹果放慢产品进度的原因之一:即实现Siri的本地化,让发售iPhone的近百个国家的用户都能实实在在的用上Siri。这意味着苹果要对Siri进行紧张地训练,让它的算法能够理解不同种类的语言。
原版的Siri为了让用户更好的掌握提问方法,会在每次用户提问时列出一些示范问句。因此,熟悉原版Siri的人们往往会抱怨,苹果为了追求产品的观感,抛弃了原版Siri示范问句的设计,只留下了一个Siri的图标,以至于让人们误以为Siri无所不能。但事实上,现在的Siri只在为数不多的几类任务上表现出色。苹果为Siri 准备的口号 “Your wish is its command(你的愿望,它来实现)”吊足了人们的胃口,结果却让人失望。
苹果还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Siri不是个很好的“听众”,尤其是在那些最常用到它的地方。语音识别软件在嘈杂环境中依然很不靠谱,特别是在解码蓝牙耳机发送给Siri的低品质音频时——所以,当你在车上使用Siri时,我只能说,祝你好运。但语音识别的问题只是暂时的,数据的优化和算法模型的升级能让Siri更理解人类语言。
现在,Siri已经变得比以前更棒了:去年12月,投资银行Piper Jaffray对Siri进行了性能测试,发现它已经能理解91%的问题,并且正确回答77%的问题,于是将Siri 的评级从“D”提升到“C”。
但苹果的公司政治对Siri 并不利。由于得不到公司内部高管大腕儿的支持,Siri 的发展很可能会受挫。斯坦福教授、未来学家Saffo小心地指出,Siri已经成为了苹果公司内部的“人工智能孤儿”。他之所以如此小心的提出这番言辞,是因为他也明白外界想要搞清苹果的内情,就像“尝试理解朝鲜”一样困难重重。
Siri的三位联合创始人中,只有Tom Gruber一人最终留在了公司。Kittlaus在2011年苹果重新发布Siri后的三周离开,Cheyer在一年后离开。苹果的Forstall,最早在发布会上介绍Siri 的人,同样也是苹果当年的iOS软件负责人,在去年被炒鱿鱼。乔布斯于Siri发布日第二天逝世。Luc Julia接替Kittlaus成为Siri的负责人,但也只干了10个月,在2012年辞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