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Gizmodo 作者自立门户:拒绝束缚,流量爱谁谁!

新用户2127754657·2012年12月17日 13:08
互联网给我们开了一扇窗,窗外天高海阔,阳光明媚。可是,作为网站的运营者,网站流量是压在心头的一块大石头。[纽约时报][1]一篇文章的标题是:我们都被互联网的浪潮洗刷了,但直至今日才有人骑上浪头。这个“骑上浪头”的人是 Brian Lam,因为他拒绝自己的网站为了流量苦苦经营。

互联网给我们开了一扇窗,窗外天高海阔,阳光明媚。可是,作为网站的运营者,网站流量是压在心头的一块大石头。纽约时报一篇文章的标题是:我们都被互联网的浪潮洗刷了,但直至今日才有人骑上浪头。这个“骑上浪头”的人是 Brian Lam,因为他拒绝自己的网站为了流量苦苦经营。

Brian Lam 原是科技博客 Gizmodo 的作者,在他工作的六年间,该科技博客的页面浏览量从 1300 万增长到如今的 1 亿 8000 万。作为资深员工,Brian Lam 知道扩大访问量的秘诀:让网站内容做到做大程度的覆盖。也就是说,作者们只要发现有内容没有出现在自己的网站上,就在键盘上敲击出一篇相同覆盖点的文章。

我开始厌倦互联网,开始厌倦追逐最新最热的话题,厌倦为了网站流量一遍一遍复述别人的文章。我们是人类,我们不该如同机器一般生存。

辞去工作,拒绝入职邀请,卖掉车,租出房屋,Brian Lam 搬到夏威夷冲浪。当然,他骨子里就是一位科技作者,Brian Lam 没有忘掉读者,没有忘掉自己能写文章的双手。这一回,他选择遗忘流量的束缚。

Wirecutter 是 Brian Lam 自立门户建立的科技网站,这个网站和其他科技网站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更新新闻,只做设备评测。Wirecutter 覆盖的设备评测面非常窄,不仅分类有限,而且每个分类下面通常只有一款设备。因此,Wirecutter 每个月只更新 6 - 12 篇文章,不到正常科技博客一日的文章数。

Brian Lam 认为,自己的制胜点在于深度而不是广度,他们不愿意为了吸引流量而劳心费神。Wirecutter 每月独立访客只有 35 万,如果从广告投放价值上看这个网站并不成功,但该网站每月的营收有 5 万美元,这个数字每个季度都在翻倍。

Wirecutter 的主要收入来源于亚马逊,原因是他们在评测文章内加入了导向亚马逊的购物链接。亚马逊之所以如此器重 Wirecutter,是因为这个挣脱了流量束缚的科技博客有一个夸张的数据:点击访问商品销售页面的访客比例高达 10%-20%。读者访问 Wirecutter 就是因为准备入手设备,来看看深度评测。如果想看评论和新闻,去其他科技博客。

Brian Lam 把经营网站比作冲浪:”如果杂浪太多的话,冲浪就很不舒服。我相信自己的网站在这种模式下能够日益壮大。即便它没法取得辉煌的成就,我也很满足。“

+1
2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几个月前,我在3W咖啡见过一名创业者,当时他做了一款面向中小企业、用于货物进销存管理的应用,但在体验过应用,知悉应用的下载量之后,我放弃了。当时我有这么一个感觉:尽管移动互联网看起来很热闹,但实际主要还是TMT(科技、媒体和通信)行业的人在自high。要让传统行业那些中长尾的、中小企业的小老板们摸得清移动互联网里面的门道,知道企业、商务应用是干什么用、能给他们带来哪些好处,这里面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但前几天...

2012-12-17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