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本地化,也没那么可怕

橙皮书·2012年12月03日 15:39
本地化和全球化是很难兼得的。你在本地化上花的时间多一点,相应的在全球化上就少一分。 本地化通常意味着你需要进行很多社交活动,亲身去做很多事情,成为你所在社区的一员。但是这也意味着你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做一些对全世界都有用的东西。而国际化则意味着你得集中精力创造一些能通过多种渠道影响到全世界的产品,如此你就没有那么多时间去融入本地社区。 这两者并没有对错之分,但是你需要明白自己做出的选择。

本地化和全球化是很难兼得的。你在本地化上花的时间多一点,相应的在全球化上就少一分。

本地化通常意味着你需要进行很多社交活动,亲身去做很多事情,成为你所在社区的一员。但是这也意味着你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做一些对全世界都有用的东西。而国际化则意味着你得集中精力创造一些能通过多种渠道影响到全世界的产品,如此你就没有那么多时间去融入本地社区。

这两者并没有对错之分,但是你需要明白自己做出的选择。

今天我之所以写这篇文章,是想说我自己两者都试过,也清楚两者的差别,并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我在Woodstock生活了3年,在那儿我开始做CD Baby和Hostbaby两款产品,同上千人保持着联系。但是直到我离开后,有人问起我怎么看那儿的人时,我才意识到自己从来没有跟当地人有什么来往。我只是住在那而已。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全球市场上,而且成效也不错。

之后我搬到了Portland住了3年,在那儿继续做着这两款产品,非常高效的工作着。那段时间我交到了很多好朋友,但都不在Portland。我的注意力还是放在外围世界。

两年前我搬到了新加坡,我决定试试另一种生活。我走出去试着了解当地的社区,见过400多个人,去参加各种聚会。这两年时间里我一直在同别人聊天,也对本地社区有了更多了解。

但是总感觉有些事情不太对。一天的谈话之后,我总觉得精疲力竭又没有成就感。比起花两个小时同某人谈话,我更愿意用这两个小时来做一个对全世界(包括那个同我谈话的人)都有用的产品。

与此同时,世界各地的朋友开始给我发邮件,问我最近怎么这么沉默,没有新文章,公司也没有进展,什么都没。

所以这就是代价。我终于得承认这个事实:我不是一个本地化的人。

我四海为家,所以也就无处为家。伦敦、洛杉矶、纽约、新西兰、新加坡、旧金山、冰岛或者印度,这些地方对我来说都一样,那里的人们我都关心。我虽然只会住在其中一个地方,但这不代表我会忽视其他地方。

对我而言,着力于本地事务总感觉不对。我还在Woodstock和Portland住的时候,人们就会问我做了什么来促进当地音乐事业的发展,我就会说为何要将这两个地方单列出来区别对待。

这就是我。有些人会对内外有很强的区分,如果你是他的家人、邻居、教友、同窗或者朋友的朋友,那么你就是圈内人,其他所有人都是圈外人。他们会说,“上大学就是为了建立之后要用的联系。”做生意时,他们不会给自己的圈内人额外的好处对待。

还有些人则不是这样,他们会平等对待所有人,不管你来自哪或者认识谁,没有圈内圈外之分。如果你们之间有进一步的发展,都是基于你现在是谁,而不是你来自哪。

每个人都有自己更适合的一种方式,就像内向VS外向,保守派VS自由派,这些基础世界观都会影响到你是更倾向于本地化或者全球化。

不同的产业也会有自己的选择方式。如果你做的是有机食物,你可以开一家非常赞的素食馆,也可以做一个素食分发产品线;如果你是一名音乐人,你可以做一百场小型演出,也可以录100首歌。

不同的目标,就有不同的着力点和方式。两者都是有必要的,没有哪种是错的,但是你得清楚你自己做的选择。

就我个人而言,我不会再去亲自参加各种集会,转而集中精力写东西、编程和录曲,给世界各地的人创造价值。

via
Sivers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今天上午,阿里巴巴集团在杭州宣布,截至2012年11月30日晚9点50分,其旗下淘宝和天猫交易额本年度突破10000亿元。 马云表示,“我们很幸运,能够适逢互联网这个时代,一起见证并参与互联网及电子商务给我们社会带来的一次次惊喜和改变。1万亿只是刚刚开始,我们正在步入10万亿的时代,未来电子商务在中国,必将产生1000万数量级的小而美的企业,具备服务全球十亿消费者的能力。”

2012-12-03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