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tify:唱片巨头们不为人知的肮脏要求
“时而徜徉在花海里,时而飞翔在高山巅;时而泉水淙淙,时而鸟兽齐鸣。”听音乐,尤其是纯粹的音乐,我想每个人都能够把身心安放,静静的沐浴在这美好的大自然中。但是你可能没想到,你听的每一首音乐背后,都有唱片巨头们肮脏的攫取。它们的贪婪可能使得许多优秀的音乐流媒体服务如
Spotify面临倒闭。
以下的这些条款就是
巨头们要求所有的流媒体音乐服务必须签订的条款。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关注一下音乐背后的生态:
1.一般交易结构:A.每个用户付费收入抽取X;B.单次播放收入抽取Y;C.总收入按Z分成——哪项收入最高即支付哪项。这一条款就基本上控制了流媒体服务提供商的音乐零售价格,限制了其提供不同的服务进行创收的可能性。
2.唱片巨头们还要求占有流媒体服务商们的部分股份。
3.预付。需要向唱片巨头预先支付大量版权费。也就是说没有大量的资金,你进入不了这一行业。而大量的资金用来预付版权费就限制了服务商们的创新。
4.详细汇报,包括每月的播放次数。为了正常的给艺人支付薪水,唱片巨头们肯定需要获得一些播放数据,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是他们还会从流媒体服务商处要求与支付无关的数据如不同音乐流派的总体市场份额。
5.数据标准化。唱片巨头们提供给流媒体服务商的文件都是用的不同的格式,而且还会经常变化。而转换的成本则全部由流媒体服务商来埋单。
6.签订发行协议。你完成了与唱片公司的协议后,你还要与发行商签订协议。你会发现在这里所有权仍然是一个噩梦,版权规定也是各种漏洞。
7.片面最优惠待遇。听起来很像中国近代的“片面最惠国待遇”,事实上意思也一样。就是每个唱片公司都寻求流媒体服务对其他唱片公司最优惠的协议。这种协议一方面会阻止流媒体服务商和各大唱片公司的最优谈判,也使得各大唱片公司更容易互相勾结获取最大利益。
8.不公开条款。每个协议都会附上不公开条款,流媒体服务商不得向外界透露他们向唱片公司支付了多少费用。
按照常理来说,在任何一个商品领域,如果供应商是如此的霸道,那么我们可以转向其他的供应商。但是音乐领域不一样,总共就那么3家巨头(环球,索尼和华纳)瓜分了整个音乐行业。你转向其他供应商就意味着你要丢失很多大众喜欢的音乐。
从这些协议中,我们可以看出音乐流媒体服务商们的生存和发展非常不容易。另外除了唱片巨头们的压榨之外,他们还要忍受消费者的不情愿——由互联网的免费概念造成的不情愿付费的心理。这一切都给流媒体服务商们谱写了一首生存和盈利的困境之歌。
而我,写完这篇文章之后,也仍然还是会带上耳机去静静的享受音乐的世界。只是我想,也许今天的音乐之旅会颇不宁静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