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Crunch创始人:为什么要把TechCrunch卖给AOL

pestwave·2010年09月29日 22:58
编者按:你可能已经听说了 美国在线收购(AOL)TechCrunch的消息, 这里有一些相关视频,本文是TechCrunch创始人Michael Arrington对此次收购进行的解释。 以下为编译:

编者按:你可能已经听说了
美国在线收购(AOL)TechCrunch的消息,
这里有一些相关视频,本文是TechCrunch创始人Michael Arrington对此次收购进行的解释。

以下为编译:

为毛要把
TechCrunch卖给AOL呢?TechCrunch现在何如?

五月份我在纽约的TechCrunch Disrupt大会上采访了AOL的CEO  Tim。采访结束后我们在发言室里简单私聊了几句。

Tim问我TechCrunch最近可好。我说经过五年之后我累了,但最近搬到西雅图之后生活平衡多了。我开玩笑地说我半退休了。

“没那么糟吧,我们想收购你们,但前提是你得留下。”

“等等。你说什么?我很好。精力充沛,感觉良好。我可能下半辈子就吃这口饭了。”

我们相视而笑,此后很少联络。但在7月我们又开始接触,大致内容是继续保持联系。

说实话我当时真累了。但不是厌倦了写作,也不烦主持活动。我厌倦了没完没了的技术问题,我们无法找到足够多的技术大拿搞定博客和CrunchBase的软件。当我们找到那些大拿时,如何留住他们也是问题。和硅谷其它创业公司不同,TechCrunch的主角是作者,毕竟我们不是一家技术型公司。

这问题到了AOL那儿就是小菜一碟儿。他们有全球最大的博客网络,如果跟了他们我们就再也不同担心技术问题了。我们可以把技术资源放到更高端的东西上,并且我可以把更多时间用于写作,花更少时间在其它问题上。

我们和AOL越谈越投机。他们已经有很多顶级博客(比如
瘾科技)了。他们已经有成熟的销售团队(尽管我们的销售团队也很牛逼,而且会继续留在TechCrunch)。并且他们还有一个内部活动小组,我们也能沾沾光。

从产品和商业角度看,这是天作之合。

但最终让我们拜倒在AOL石榴裙下的是他们的管理团队。在这儿我就不再矫情了,你知道我现在身份特殊。但TechCrunch CEO和我都认为跟了AOL没错儿。他们目光远大。不管成败与否,他们都同舟共济,AOL每个人都知道公司的目标。

那一刻我们心动了。但在一个问题上AOL彻底把我们征服:社论(editorial)。

Tim说希望TechCrunch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如果该批评,就算是AOL也不要留情。我们和AOL的协议完全体现了这一点。为此,我们还拿Twitter文档丑闻为例进行说明。如果类似事情发生在AOL,我们照发不误。

你知道《华尔街日报》与其姐妹公司MySpace之间的暧昧关系吧,我们和AOL也有这样的关系,我们想结束这样的关系。

最后我们有可能会进行内部检查,确保不会为了体现社论独立性而对AOL过于刻薄。但有一点我们可能无法避免:你可能不会看到很多和AOL相关的文章。否则,人们会说我们拍马屁。要拍也会拍竞争对手的马屁。

新的开始。我非常希望在AOL呆上相当相当长时间。整个团队也有足够动力至少继续干上三年。

最后,我不想充当CCAV朱某那样的催泪弹,我不煽情,但我想说一条我在TechCrunch上见过的最催情的一条评论。当时有人在网站上捣蛋,我忿忿地说:“这博客是我的,老子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此人回复道:“不,Mike,这是我们的博客。你丫只是个打杂儿的。”

是的,他说得对。TechCrunch是一个社区,里面有牛逼的作者,牛逼的员工,牛逼的读者。此外还有一些不牛逼的捣蛋分子,但没了他们TechCrunch就不是TechCrunch。我们都属于TechCrunch,我要感谢你们,TechCrunch因你们而有趣,因你们而独特。

via
TechCrunch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提示:请读完全文再评论。 刚才看了《 盛大:敲响汉王电子书丧钟?》,其中第一段让我感触颇深,引用于此: 近期,盛大电子书的入市吹皱了一池春水,使得电子书市场热闹异常,其中最大看点莫过于盛大和汉王之间的明争暗斗。盛大在运筹帷幄良久后推出的电子书价格低廉、内容丰富、样式新颖,可谓物美价廉,对汉王电子书的市场地位造成了巨大的冲击。面对盛大的雷霆之势,汉王却表现得过于矫情,指责盛大是在赔本赚吆喝,会做砸市场。这种指责缺乏理性,情绪化色彩很浓厚,不是一个成熟企业应有的风范。

2010-09-29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