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周平:“要让老年人感到被需要,而不仅仅是被照顾”
青山周平
2015年,在一档家装改造节目中,日本建筑师青山周平因为改造“史上最小学区房”而在中国走红。经由他之手,6.8平米的空间得以兼具厨房、卫生间、起居室、餐厅等多重功能。这之后,越来越多的项目找上门来。6年来,他创立的B.L.U.E.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了包括上海大田秀则画廊、承德森之谷温泉中心、秦皇岛阿那亚单向空间书店、泉州盒子社区等众多作品。
今年41岁,却开玩笑说自己离老年生活并不远的青山周平,想借由父母及外婆的经历,分享在他看来,什么才是适合老年人居住的“家”?
高中毕业后,青山周平离开了生活18年的故乡——日本广岛县,前往大阪大学读书,之后,他又长期辗转于东京、北京两座城市生活。今年,已经是青山离开家乡的第23年了。
他关于“家乡”的记忆,大多保存在“一幢二层灰色涂料建筑”中。青山3岁跟随父母搬到此处,18岁上大学时才离开,人生的15年都在这里度过。那时,他会跑到家附近的公园玩耍,母亲在厨房中做饭,同为建筑师的父亲会在房间里看书。离家时,五十多岁的父母头发还未花白,身体依旧硬朗。
青山周平儿时在广岛
直到去年1月,青山对父母的这种印象才被改变。趁着春节假期,他回了趟日本,而这次回家让他意外发现:原来,自己对父母的认知一直停留在自己18岁时,广岛的那栋房子里。
当时,青山带父母去酒店吃饭,中途经过一个陡坡,“路比较陡,他们爬不动,需要人搀扶着,我看到后挺难过的,(才发现)我的脑子里对他们的认知,和他们实际的状态是有差别的。”
儿时的青山周平和家人
Vol. 01
如何适应“变老”?
如同青山的父母一样,衰老首先带来的是身体方面的变化:听清一句话需要靠不断重复和提高音量,晚上很早就犯困但听到声音却会立刻醒来成为常态,出行也渐渐需要依赖拐杖或轮椅等辅助工具……随之而来的,老年人对居住空间也会产生新的需求。
大约三年前,父母对居住了40多年的老屋进行了整体翻修。考虑到自身的行动不便,榻榻米被换成了便于起身的床,而蹲厕则替换成了马桶。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大大小小的、出于安全方面考虑的改动。
青山周平镜头下的故乡广岛
青山觉得,父母的经历并不特殊,他们面临的是现代社会中,大部分家庭在居住上会遇到的普遍问题,“因为(现在)很多房子是他们刚组建家庭时建的,等小孩子慢慢成长,18岁之后出去(生活),就变成父母两个人的生活,(随着身体衰老),他们的生活慢慢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方便,所以要么翻修,要么搬家。”
在社会层面,日本的老龄化问题也正逐年加剧。截至今年4月1日,据日本总务省统计,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为3630万人,占到总人口的28.9%。而在上世纪70年代,日本人口首次达到1亿人时,老龄化的比例仅为7%左右。由于老年人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家中度过,面对这一趋势,日本家居行业的各类适老化产品和技术出现并渐趋成熟,在青山看来,
“它们不应该在我们生活的前面,特别夸张或者特别明显地展示,它应该在我们生活的背后,在看不到的地方支持我们的生活。”
各类适老化产品
这意味着,这些产品不仅需要为老年人的安全着想,考虑到他们日常生活中易被忽视的细节,比如:防止洗浴时不慎滑倒的洗浴座椅,根据是否使用轮椅而设计的不同高度的开关、扶手及磁性插座,方便老年人及轮椅进出的上轨式移门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老年人对健康方面的需求,这会涉及到更加智能的一体化设备——控制灯光、空调,配合季节控制室温,提高睡眠质量的深眠爽醒系统,让健康“检测”和“管理”变得更简单的智能化卫浴空间,将室内空气湿度控制在适宜人体健康的40%-60%范围的空调新风综合系统“6恒气候站”等。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一系列适老化产品的出现,为老年人群体提供了更加安全、健康的居住环境,帮助老年人实现尽可能独立的生活。
Vol. 02
要让老年人感到“被需要”
不过,在青山看来,对老年人来说,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是被需要的。
青山意识到这点,源自一个人——外婆。一直以来,外婆都独自一人生活。在那里,她有自己常去的超市,有熟悉的朋友圈子,有固定的生活方式,日子过得舒适自在。但考虑到衰老带来的身体变化,她选择搬到广岛,以便让女儿一家照顾自己,新变化虽然带来了生活上的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精神上无法避免的孤独感,“她在我们家城市里面没有任何朋友,她也不知道这个城市什么样子,平时也没有地方(可)去。”
青山周平的外公外婆一家
看到外婆的经历后,青山开始思考,“我现在有结婚,但有可能我未来早一点死去,或者我家人早一点死亡,那这时,我也是变成一个人。” 难道,就没有适合独自生活的老年人的家吗?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适合老年人生活的“家”呢?
这些年来,青山的关注点大多在年轻群体,他设计了大量适合年轻人居住的社区,不论是泉州的盒子社区,还是阿那亚青年创客社区。但是,在他看来,老年人和年轻人一样,都需要连接感,
“在现代社会生活的背景下,很多人都变成单独一个‘我’,失去了家庭的连接、邻居的连接、单位的连接……这些在过去的生活中令我们之所以是‘我们’的平台没有了,到处都是我、我、我。”
青山周平设计作品,从左到右分别为:
失物招领杭州天目里店、%Arabica上海建国西路店、
%Arabica北京钱粮胡同店、森之谷温泉中心。
失去很多关系、看似更加独立的现代人,并不一定可以独自生活。因为个体有对交流、对亲密关系的渴求——只有建立关系,个体才能感觉到自己不是孤独的,而是被需要的,这很重要。
而在血缘、婚姻、地缘等传统关系逐渐淡化的当下,人与人之间需要新的平台去建立关系,连接点或许是兴趣,或许是生活方式,或许是某一个共同点。据青山观察,
“比如,在日本有的地方,会把老年人社区和幼儿园结合在一起。我之前在国外看的一个案例,是老年人和大学生一起生活,大学生照顾老年人,老年人帮大学生做饭、洗衣服。“
这些设计让社区中的双方都感觉到自己是被需要的,大家在一起生活,形成了超越血缘的牢固关系,而这也是如今老年人社区可以参考的方式。看到这些经由建筑师之手的社区落地,重新把“我”变成了“我们”,青山很快乐,他觉得这也是自己选择建筑行业的初衷——“我相信,建筑有力量改变社会。”
初入建筑行业时的青山周平(右一)
最近,青山周平受邀参观了由松下中国和雅达集团携手打造的、提倡健康养老的雅达·松下社区。雅达·阳羡溪山小镇位于江苏省宜兴市阳羡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内,在400万平方米的用地上,开发出住宅、养老、娱乐、教育等各个功能区域。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其中,作为雅达·阳羡溪山小镇重要组成部分的雅达·松下社区占地9万平方米、可容纳1170户住户,住宅内不仅导入了包含深眠爽醒系统、智能化卫浴空间、6恒气候站在内的多种松下产品,智能化的设备还可以让居住者享受到更加洁净的光、水、空气。
同时,居住者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设备(如健康一体机等)随时获取自己的健康数据,在经过居住者同意的前提下,社区可以根据居住者上传的健康数据,开发社区和地区内服务,多方面守护居住者的身体健康。在雅达·松下社区,还有大量的公共空间,方便居住者的日常交流。同时,这里还毗邻雅达医院、小镇食堂、超市等配套设施,能够让居住者在这里的生活更加便利,让自己的身体得到充分的照顾。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雅达书院会举办各类课程及讲座等文化活动、雅达剧院内有丰富的文娱活动、生态郊野公园滨湖公园更是紧邻阳羡湖,约500亩的占地提供充足的户外开阔感……不同类型的公共空间不仅为居住者提供了空闲时间的更多选择,还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在青山看来,公共场所除了提供功能性需求外,还应突出交流性,要让大家从房子里走出来在一起交流。“我觉得这个(社区)从细节到整体规划都很有特点,整体规划来说,有很多文化和商业的(场所)结合在一起,它虽然是健康·养老社区,但我今天看到年轻人带孩子来玩,其实这很重要,如果社区里面只有老年人,这样的社区不太健康。不同年龄层的人会让整个社区更多样,更健康。”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我们每个人都会变老,如何健康地老去,如何让老年人更有尊严地生活,让老年人感受到自己是被需要的,或许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点击“阅读原文”
了解更多关于松下健康养老的理念
参考资料:
《Voicer专访青山周平:想用设计把“我”变成“我们”》
来源:Voicer公众号
(图片来自青山周平及松下)
策划:三联.CREATIVE
监制:沈艺超
微信编辑/设计排版:李佳星
作者:碱水小丸子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三联生活周刊”(ID:lifeweek),作者:三联.CREATIVE,36氪经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