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成为成都首个万亿产业,凭什么?

36氪四川·2021年12月11日 09:20
电子信息产业高歌猛进

7月30日,四川天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688511.SH)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敲钟上市。天微电子是今年第十家登陆科创板的“蓉企”,其成功上市背后,体现的是成都电子信息产业蓬勃发展的势头。

早在2008年,电子信息成为成都首个千亿产业,2020年,产业规模达到10065.7亿元,同比增长19.8%,成为成都首个产值破万亿的产业。

具体来看,聚焦“芯(集成电路)、屏(新型显示)、端(智能终端)、软(高端软件)、智(人工智能)、网(新一代信息网络)”6大重点领域,明确第三代半导体、网络视听、5G等18个主攻方向,并聚焦电子信息设计、电子信息制造及软件和信息服务三大环节的重点细分领域,积极开展头部企业招引和本土企业培育,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电子信息产业体系,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版图上已成为重要一极。

01 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发展
 

成都坚持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推动产业链“补前端、强中端、延后端”,并进一步拉动上游原材料供应、中游核心零部件制造、下游应用终端组成的成熟产业项目在成都落地。

京东方“超级工厂”所在的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充分发挥京东方作为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挖掘其背后的上下游产业,吸引配套企业入驻,以产业功能区为载体,实现“招引一个龙头企业、吸引一批配套产业、形成一个产业地标”。近年来,超过20家上下游企业因成都京东方而来,带动产业生态茁壮成长。

02  “内孵外引”助力产业主体高速发展

走出去,引进来,吸引强大的外部资源,是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得以高速发展的秘诀之一。“内孵”方面,成都给予企业从创业到上市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支撑,形成了“原始创新—孵化加速—规模化发展—资本市场放大”多层级模式,实现对企业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育。

“外引”方面,成都围绕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建设,以强链补链为目标导向,积极开展精准招引,推动一批细分领域、创新核心项目成功落地。

03 聚集优质市场主体

在电子信息设计环节,目前已聚集英诺达、启英泰伦、振芯科技、锐成芯微等企业;在电子信息制造环节,汇聚了英特尔、德州仪器、京东方、华天科技、中电熊猫、士兰微、索贝数码、海威华芯、频岢微电子等企业;在软件信息与服务环节,拥有鼎桥通信、智元汇、极米科技、乐为科技、腾讯科技等企业,已形成基本完整的电子信息产业链和产业生态。

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从千亿到突破万亿,背后不仅是产业规模的增长,更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一次重要跃升。未来,面向打造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成都不会停下脚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经济发展研究院”(ID:inedcn),36氪经授权发布。

+1
1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不容忽视的“城市韧性”

2021-12-10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