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华东:数字科技助力可持续发展目标达成丨2021兴隆湖新经济发展论坛精彩回顾
下文内容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郭华东在2021成都创交会·兴隆湖新经济发展论坛“数字科技助力可持续发展目标达成”特别报告的发言整理。
“数字科技助力可持续发展目标达成”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非常高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之际,做一个关于大数据促进可持续发展平台的特别介绍。这个平台我们叫CBAS,全称是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
大家都知道在2015年193个国家的首脑相聚在联合国的总部纽约,通过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文件,这个文件的全称就叫做“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这个发展议程的核心是联合国和利益攸关方紧密团结起来,用可持续的方式生产和消费,让人类走向一个美好的未来。
为了实现这么一个目标,制定了17个目标和169个子目标。这17个目标分为三类,其中第二类和第三类目标都是数据缺失,也就是说在未来的十年中间,我们要实现的目标中有50%没有数据的支撑,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现实。
怎么应对这一严峻的挑战呢?联合国当时也有很多举措,其中一个是在2015年9月通过了一个技术创新机制的议程,这也和中国的创新驱动发展是一个理念。这个技术创新机制由三个平台组成,一个是由联合国的四十几个机构形成的一个跨学科组和10人组,一个是每年的科技创新大会,还有一个在线平台,希望通过这三个平台来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为了响应联合国这个伟大的议程,也为了配合中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推进和构建美丽中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等,中国科学院启动了一个大的专项叫做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我们一系列的单位和1200个专家都参与了这个专项,这个专项在三年工作之后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成果之一就是构建了地球大数据云服务基础设施。这个基础设施已经达到较高的计算能力、存储能力和处理能力,我们下一步还要深入发展。
同时,大家都知道大数据是财富,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这种战略资源改变了人类生活的方式,将改变人类的未来,数字经济也是这样一个前景下诞生的,但是大数据到底能否解决我们人类期盼的这些工作呢?
其中,数据共享非常重要。我自己一个强烈的理念认为,如果大数据的数据共享问题不能解决,这座大山不能克服的话,人类是难以在大数据的浪潮中得到最高效益的。那么基于此,我们把数据共享作为专项核心目标之一。
在中国及国际,大家都讲数据共享,理论上大家都赞成,但是我共享你的数据可以,你共享我的数据很难,怎么办?我们从自身做起,无论是40年的数据,40万景的数据,全国一张图的数据,全球一张图的数据,我们都提供全球共享,这种共享还不是简单的拿个U盘去拷,用网络去发一下,而是用一种新型的数据共享方式,将数据计算和服务一体化来实现数据共享。
我们团队利用SDG大数据平台作为基础,开展了一系列17个目标的研究工作,经过三年工作形成了三期报告,分别是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2019、2020、2021。
那么今年报告的亮点,我们进行了综合评估,过去10年到底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比如我们选择了20个指标,其中有4个指标在整体上已经接近或者达到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了。能够提前达到是个了不起的成就,当然未来依然任重道远。
具体有哪些指标呢?比如说土地退化,联合国的目标是到2030年全球土地退化实现零增长。中国到2018年已经恢复土地的面积增长了60%,也就是提前实现了这个目标,这一点在全球也是第一位的。中国实现增长当然可喜可贺,但同时还要意识到30个国家还没有实现这样的目标,而且将来到2030年的时候,也难以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中国还肩负着帮助一些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一带一路的发展中国家,帮他们一起完成任务的使命等等。
比如说对于城市的监测,土地消耗率、人口增长率之间的比例,这都是非常重要的参数。我们对六大洲的城市、包括非洲的城市进行了监测。最近结论,50%的国家指标在0.5~1.5之外,城镇化、可持续发展也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在一带一路超过1000万人口的城市有18个,超过30万人口的时候有1800个,我们将来都要逐渐地进行一些监测评估,得出科学的结论。
刚才大家看到的一些平台系统和数据都提供给联合国了。联合国三大平台,其中有一个在线平台,由24个合作方共同支撑,我们这个系统也是合作方之一。参加了这么一个工作之后,我们源源不断地提供数据给总部用,给发展中国家用,也应该在这个平台上得到我们应该得到的数据,这件事情在继续推进中。
习总书记去年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向全球作出庄严承诺,将设立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以支持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今年这个中心建成了,习总书记发来了贺信。他说,希望各方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合力为落实2030年议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今天成都举办这个活动,也是在共谋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之计。
科技创新支撑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是我们国家的一个行为,也是我们科技界的一个努力的工作方向。不仅国内非常重视,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提前两天发来了致辞,表示热烈祝贺,同时提了期盼和要求。联合国的三位副秘书长也分别发来了视频致辞,表示衷心诚意祝贺的同时,也表达了不同的一些合作愿望。有了国家的支持和联合国的支持,其实顺应了我们大数据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作贡献的这么一个康庄大道,走上这个大道之后,下一步怎么往前走,就要遵循习近平主席给我们一系列的指示,要建立一个高水平可持续发展大数据研究中心,服务于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下一步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建设一个大的数据平台和研究机构,它是一个科学研究中心,也是技术创新中心,是个高端智库,同时也是能力培训中心。
近期我们有五大使命,第一是研发和建设SDG大数据平台;第二是研制和运行SDG科学卫星;第三是开展SDG指标监测与评估科学研究;第四是设立智库;第五是提供教育与培训。下面我也给大家汇报一下SDG科学卫星的进展。
这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可持续发展卫星1号经过3年研制,将在11月5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升空以后将是世界上第一颗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它会给我们带来源源不断的数据,在我们人类步入大数据时代的过程中,这个数据也欢迎大家共享,共同为我们生态文明建设,为我们的区域建设作出不同的贡献。
最后,在纪念中国重返联合国50周年的时候,我们也迎来了中心成立的高光时刻。我们下一步怎么做,也列出了一些标志性的成果,我们也有一些愿景,包括要成为某些领域的引领者,成为合作方,成为传播者,成为推动者,这个中心愿意和大家,包括在座各位嘉宾、领导、专家一起共同见证,共同推动中国利用大数据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共同作出我们应该做的贡献,谢谢各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经济发展研究院”(ID:inedcn),36氪经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