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基建,构建新的民生基石
“基建狂魔”中国,正在全力发展数字化的新基建。
来自成都市青羊区的成都诺比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诺比侃”),是一家铁路基础运维的数字化企业,运用军工软硬件技术为铁路信息化运维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
诺比侃以NBK-INTARI为技术核心,打造了包括“智能环境检测”、“高精度RGIS地图”、“简易接触网巡检车”、“接触网悬挂状态智能验损系统”等产品,获得了23项国家发明专利、26项实用新型专利、60余项软件著作权。
诺比侃以民营企业身份进入我国高铁运维领域,填补了人工智技术能在铁路维保运用的一系列空白。目前,他们和成都、沈阳、乌鲁木齐、兰州、广州等路局达成了深度合作,并于2019年底获得了博将资本的3000万元A轮融资。
没有考察就没有实用性
中国是铁道交通建设大国,但铁道运维投入并不高。据诺比侃运营总监刘波介绍,目前中国的高铁里程已经超越了世界所有其他国家的总和,但每年的铁道运维费用只占总投入的15%,而德国是61%。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量铁路维保问题将逐渐暴露,我国亟需建立以物联互联、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为基础的数字化智能运维体系。基于这一发展趋势,诺比侃先后开发了不同的软硬件,逐步形成了一套数字化的铁路运维解决方案。
诺比侃的首款产品“高精度RGIS地图”,是铁路运维的基础产品。他们2017年和遂宁合作时,发现主流铁道地图不足以支持智能化手段的应用,对现场的行别和股道、道岔的不同特征点位、多种设备元素的标记都无法呈现,无法为现场人员、设备、轨道车提供精准的位置服务和导航。
针对这些问题,诺比侃将铁路专用RGIS地图精度优化到3厘米,震撼了调度室工作人员——作业地图竟可以如此高清。同时,他们自主研发了配套的现场作业控制系统,能在地图上呈现人员、机具的位置信息,为数据管理、安全生产、工务信息化建设提供有效助力。此后,诺比侃的高精度地图应用在了多个铁路段。
除了高精度地图,诺比侃最核心的应用产品还包括“4C缺陷动态监测辅助分析系统(接触网悬挂状态智能检测系统)”,这是保障电气化铁路系统正常运行的“数字质检员”。该产品作用在高速铁路接触网上,保证电力机车不会因为接触网停电、接触不良等问题产生故障。
过去铁路接触网的检测主要依赖人工,而诺比侃基于NBK-INTARI人工智能算法开发的产品,能做到每秒处理3张以上图片,识别超过160种缺陷种类,有效检测率超过90%。在达州供电段的实际检测中,他们的系统用3天时间完成了人工3个月的检测工作量。2020年,他们凭借该产品获得国家铁路系统重大科技创新奖章。
除了检测系统,诺比侃的“简易接触网悬挂状态智能巡检车”也有力地补充了正线标准接触网检测,快速实现了对联络线、站场侧线的接触网支持装置、悬挂零部件的高清成像巡检。巡检车搭载高分辨率CMOS相机、全局扫描成像、ORB特征提取和BM3D凸显处理技术,保障了全天候高清成像和自动化作业,降低了人工工作量并增加了数据有效性。
巡检车
“千里铁路尽收眼底, 图定列车一览无余”
诺比侃凭借“综合智能运维平台”的先进理念 ,坚持“业务与技术深度结合”的方案,正在一步步实现数字化成就新基建的梦想。
据刘波分析:“铁道运维比不上大型C段赛道,总市场目前预估在1200亿元上下,所以很多企业希望开发通用软件来进行推广,但铁道建设和维护必须是因地制宜的定制化产品。我们曾经调研发现,一根树枝挂在接触网上会对南方铁道产生巨大影响,因为南方天气潮湿,树枝带水就可能引起接触问题,但这对北方铁道的影响微乎其微。”因此,诺比侃给每个客户开发铁道运维系统时,都会派驻工作人员去当地考察,并配备团队常驻开发。
刘波认为,“十余年核心算法+国家级创新科技成果+最高级铁路物资供应商”是他们的护城河,“深入业务+定制服务+核心技术”是他们的技术壁垒,数字化则是整个铁道甚至新基建的未来。
刘波表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贾利民院长在2004年的时候曾经对中国的铁路数字化提出了一个畅想,未来中国铁路要做到“千里铁路尽收眼底,图定列车一览无余”,而诺比侃正在实现这一畅想的道路上。
除此之外,刘波认为诺比侃的数字化系统还用在其他领域,甚至让铁道交通发挥更多作用。曾经在一次暴雨中,他们利用巡检车的高清摄像头和高精度地图,将高清情况实时展示在调度室大屏,帮助铁路局掌握最新的铁道受灾情况,完成了现场的实时指挥和抗洪救灾。不止铁道系统,未来的公路海洋,山川湖泊,都可能数字化。以诺比侃为代表的数字基建,将会构建新的民生基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