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债规模超预期收缩, 前十月累计发债同比减少2463亿元
核心结论
1、传统发债淡季,发债规模加速收缩,前10月累计发债规模同比下降24%,较2020年同期减少2463亿元。
2、低预期下,发债利率上扬,市场由短期债券主导。
3、到期债务规模从千亿回落,而偿债压力不减。
4、央行释放积极信号,被密集下调房企评级事件影响效果,短期较难扭转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
01
周期融资观察
1、2021年1-10月房企累计发债7993亿元,年内降幅进一步扩大至24%
根据贝壳研究院统计,2021年1-10月房企境内外债券融资累计约7993亿元,较2020年同期下降24%,金额规模减少2463亿元。前10月累计降幅较今年前三季度进一步增大,2021年1-10月发债规模占比2020年全年约66%。
2、监管环境高压下,地产负面事件发酵,境内外资本市场信心维持低迷
2021年1-10月境内债券规模占比69%,较2020年同期上升8个百分点;境内1-10月累计发债规模约5522亿元,同比下降约13.4%。
境外方面,今年1-10月累计发债折合人民币约2471亿元,同比下降约37.4%。房企境外融资规模占比维持31%左右的低水平。
02
当期融资观察
1、10月融资规模同比减少56.1%,传统淡季叠加悲观预期,发债规模收缩加剧
2021年10月单月境内外债券融资共发行31笔,较上月减少31笔,发行规模折合人民币约304亿元,环比减少55.9%,同比减少56.1%。
10月境外融资共发行6笔债券,发债数量年内第二次降至个位数;融资规模约101亿元人民币,环比下降63.3%,同比下降69.6%。
10月境内债券共发行25笔,发行规模约203亿元,环比下降51.1%,同比减少43.6%。境内债券发行规模占比约67%,10月境内债券新增发行规模低于市场预期。一方面,是季节性原因,10月工作日较少,是债券发行的传统淡季。另一方面,10月内,穆迪、惠誉、标普三家国际评级机构较为罕见的密集下调多家房企信用评级,此外,10月惠誉还将29家中国房地产开发商列入评级标准观察名单。行业中,典型房企债务违约影响仍在持续发酵,再次重创刚刚恢复的投资市场信心。
宏观层面,近期央行多次针对房地产行业表态,释放一定的友好性。而政策实质性的边际放松主要是对金融机构执行政策中不合理行为的纠偏,对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影响仍需一定的时间。国际上,美国通胀持续超预期,美债波动主要受投资信心的冲击,地产行业中以美元债为主的境外债将会受此影响。
2、10月境内外债券融资票面利率整体上升,境外债券平均利率突破10%
境内债券融资10月平均票面利率4.18%,较上月上升7个基点;境外债券融资10月平均票面利率为10.65%,较上月大幅上升157个基点。
10月债券利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债券利率受短期供给压力上扬。境内债券利率相对平稳,境外方面连续三个月维持大幅增长,10月境外债券利率均值已突破10%的高点。
3、发行期限:境内外债券发行期限缩短,低预期下短债发行比重过半
10月,境内债券融资发行平均期限为2.4年,较上月减少约2.7年;境外债券平均发行期限为1.6年,较上月减少约0.4年。
低预期下,短期债券成为市场主导。10月发行的25笔境内债券中14笔为一年内债券,占比整体56%。
4、到期债务:10月到期债务压力较三季度减弱,临近年末房企剩余配债额度有限
2021年10月境内外债券融资到期债务规模约772亿元,环比减少35.6%,同比减少5.4%,到期债务净额468亿。房企到期债务从千亿规模回落,偿债压力较三季度有所缓解,但新增发债规模不足到期债务规模二分之一,房企融资压力仍保持紧张。
临近年末,房企配债余额受政策限制,剩余额度有限,资金对销售回款的依赖仍保持高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贝壳研究院”(ID:beikeyanjiuyuan),作者:策略研究部,36氪经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