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大学科技园正式获批成为国家大学科技园

36氪江苏·2021年06月17日 10:13
园区旨在加强学校从创意设计到智能制造的一流人才培养,推进相关学科交叉融合及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

根据6月1日公布的《科技部 教育部关于公布第十一批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结果的通知》,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大学科技园正式获批成为第十一批国家大学科技园。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大学科技园(智慧七立方)始建于2014年7月,同年被列入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管理范畴;在2016年8月被认定为上海市级众创空间;2019年7月,大学科技园浦东校区孵化基地项目获上海市科委批准立项;2019年9月入选为上海市大学科技园培育工程;2020年3月被认定为宝山区第四批达标创业孵化基地;2021年4月入选上海市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培育体系。

经过近7年的发展,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大学科技园(智慧七立方)功能布局基本完善,不仅可以有效对接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及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也可以推动学校创新资源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业孵化、创新人才培养和开放协同发展。

链接:科技部 教育部关于公布第十一批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结果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most.gov.cn)

——————————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大学科技园简介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成立于1960年,1985年成为学士学位授予试点单位,1989年获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09年列为上海市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立项建设单位,2020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坚持“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办学定位,秉承“厚生、厚德、厚技”的校训精神,培养了包括“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全国著名劳模包起帆等在内的应用技术型人才11万余名,被誉为“中国职业教育的标杆”和“劳动模范培养的摇篮”。

一、依托高校——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学校是一所以工科见长,管经文理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上海市属应用技术型高等院校。现有6大学科门类、2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电子信息类、资源与环境类)、46个本科专业和32个高职专业。在校全日制本专科生12596人、硕士研究生293人、留学生82人。学校现有专任教师815人,博士学位教师304人,硕士学位教师425人,生师比15.92:1,专任教师中博士教师占比37.30%,硕士学位以上占比89.45%,具有企业实践经历的教师占比26.6%,40余人次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东方学者、曙光学者、模范教师等人才项目和称号。

二、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大学科技园总体规划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科技园完全建成后,在形态上将呈现“一园多区”形式。园区的功能定位基于产业链导向,创意设计引导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与学校学科布局相辅相成,旨在加强学校从创意设计到智能制造的一流人才培养,推进相关学科交叉融合及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目前已建成的宝山园区位于上海市宝山区,定位智能制造,以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为主线,对接宝山、上海市及长三角制造业,为先进制造业领域的创新创业提供“源动力”;另有静安园区和浦东孵化基地正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静安园区位于中心城区静安区,聚焦国际文化交流与文创设计,对接静安区及上海市、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浦东孵化基地位于浦东新区的学校本部,围绕“平台、服务、桥梁”三合一的建设思路,依托学校丰富的教学、科研资源,构建与教学、科研等紧密融合的技术转化与创业孵化基地,并积极探索应用技术型高校技术成果转移转化与学生创新创业之路。

三、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大学科技园的基本数据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大学科技园(智慧七立方)始建于2014年7月,同年被列入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管理范畴;在2016年8月被认定为上海市级众创空间;2019年7月,大学科技园浦东校区孵化基地项目获上海市科委批准立项;2019年9月入选为上海市大学科技园培育工程;2020年3月被认定为宝山区第四批达标创业孵化基地;2021年4月入选上海市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培育体系;2021年6月,获批成为第十一批国家大学科技园。

园区坐落于上海市宝山区同济支路199号,毗邻地铁3号线水产路站,面积33520平方米,园区拥有划线停车位120个,临时停车位30个。园内众创空间的面积超3500平方米,其中众创工位个数590个,可容纳40人的公共会议室3个,并设有娱乐休闲的咖吧、书吧、青年中心375平方米。园区超市、药店、食堂、健身、文印广告等商务配套一应俱全。同时设有2幢独立的青年公寓,共有房间151套,床铺685张。

园区集聚了一批以智能制造、互联网技术、新材料、文化创意为主的企业,包括智慧物流,信息服务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孵化企业、研发机构、检测平台和创意工作室。目前,园区有常驻员工近1千名,高新技术企业9家,高校师生及校友创业企业16家,退役军人创业企业6家。

经过7年建设,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科技园功能布局逐步完善,不仅可以有效地对接上海 “五个中心”建设及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也可以推动学校创新资源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业孵化、创新人才培养和开放协同发展。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共商新发展格局下中俄未来科技合作方向和路径,携手擘画中俄科技合作新蓝图。

2021-06-17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