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引擎 智启天府”成都向全球释放400+科创新机遇
4月26日,一场以“创新引擎 智启天府”为主题的2021成都新经济“双千”发布会提升产业功能区创新基础能力专场活动在天府新区天府万科云城会议中心拉开帷幕,来自科研机构、科技企业的专家大咖齐聚成都,共同探讨产业功能区如何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的基础能力,促进经济更高质量发展。
据悉,本次活动由成都市科技局、成都市新经济委、成都市发改委、四川天府新区管委会主办。活动现场,《成都市提升产业功能区创新基础能力新场景新产品清单》正式出炉,涵盖了400多个新场景新产品,释放出巨大的城市发展机遇。
活动现场
产业生态圈引领成都新经济高质量发展
36氪四川观察到,近年来,成都始终将产业功能区、产业生态圈建设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抓手,加快推进城市发展转型和经济工作组织方式转变。
自2017年开启产业功能区建设以来,成都15个产业生态圈和66个产业功能区建设已初步成形。2020年,成都新登记市场主体61.8万户,居15个副省级城市前列,全市新经济企业逾45万家。
面临十四五开局之年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成都出台了《2021年成都市产业生态圈引领产业功能区高质量发展工作计划》(下称“计划”)。
《计划》重点提出:优化完善西部(成都)科学城“一核四区”功能布局;加快建设转化医学(四川)设施、成都超算中心等现有项目,尽快建成发挥作用;加快推进“多态耦合轨道交通动模试验平台”等重大创新平台项目。上述项目,无一不瞄准科技创新基础能力。
依托“两区一城”推动科技创新
近些年,与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相比,成都的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尚显不足,在基础研究领域存在部分短板。未来要想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获得“护城河”的竞争优势,唯有持续增强产业功能区的科技创新基础能力。
谈到西部(成都)科学城的重大布局时,成都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陈旭表示,“未来,西部(成都)科学城将打通从储能、用能、释能到育能的创新生态的循环链条,构建可持续、自生长的生态系统,产生带动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全新能量。”
在天府新区新经济局副局长刘婧鸿看来,“西部(成都)科学城正着力形成成渝地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支撑。”2021年,天府新区将继续增强西部(成都)科学城创新策源能力,深化构建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引领、四大专业领域实验室为核心、若干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及科研平台为依托的“1+3+N”创新体系。
未来,成都将重点统筹推进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西部(成都)科学城、天府实验室“四位一体”创新平台建设,构建起“两区一城” 为主要支撑的高能级平台体系。
“场景营城”持续释放发展机遇
此次专场活动,《成都市提升产业功能区创新基础能力新场景新产品清单》正式发布,400多个新场景新产品清单新鲜“出炉”。
活动现场
通过新经济“双千”发布会和“场景汇”平台,线上线下同步发布了全市66个产业功能区内承载国家重大实验室、重大科研项目的科创空间,加速器、工程师共享平台、硬核科技“二次开发”实验室等建设中的场景需求;产业功能区内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供给产品和技术转移、数据服务、算列服务等科技转化服务。
在路演环节,包括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等来自成都科技创新领域的新场景新产品一一亮相。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的能源半导体可靠性检测与分析创新平台可为半导体芯片全产业链提供可靠性测试及失效分析服务。此外,来自天府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的新产品,也集中展示了如何构建线上加线下的全链条、多要素协作网络,实现技术转移、投融资等服务机构的协同互动。
作为此次专场活动的重点之一,包括共建公共服务众创空间项目、共建新经济创新服务平台等5个创新载体、成都中医药大学天府中医药创新港、成都智能农机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重大项目进行了集中签约。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活动还特地围绕成都15个产业生态圈,在现场打造出15个特色鲜明的主题展位,邀请了各产业生态圈内科创行业的代表企业搭建期体验场景,充分展示了可感知的新场景和新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