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推进绿色转型,部署制造业健康发展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编者按:本文来自现代快报网,原文标题《推进绿色发展,江苏企业发力“碳中和”》,记者 谷伟,36氪经授权发布。
4月22日是第52个世界地球日,作为制造业大省,江苏如何实现绿色发展?近日,江苏省工信厅召开工作布置会,部署制造业健康发展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江苏不少企业已经主动着手开展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推进绿色转型。
碳中和带来多行业中长期变革
近日,江苏省工信厅召开制造业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布置会,江苏省工信厅副厅长戚玉松在会上指出,制造业既是“用能大户”,也是“碳排放大户”,在全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江苏制造业既面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等严峻挑战,同时也蕴藏着新能源和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
去年9月,我国明确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今年以来,各部委和地方正加速制定相关目标与具体规划,快速构建相关政策体系。山西证券认为,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将倒逼我国能源转型的加速,一方面在传统能耗产业行业多措并举,短中期内切实降低碳排,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对绿色、低碳技术的大规模研发、应用和推广,逐步摆脱对化石燃料、燃煤电厂的依赖,实现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能源结构的重大变革。这将会在多个产业、行业领域掀起巨浪,带来中、长期的行业变革,创造相应的投资机会。
面对碳中和带来的巨大机会,江苏不少企业已经有所行动。近日,江苏省重大项目、总投资677亿元的1600万吨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首批工程项目实现中期交付。盛虹集团董事长缪汉根介绍,该项目中,环保投资就达到43亿元,占项目总投资额约6%,环保投资额度、占比都处于行业领先水平。这也保证了项目在环保工艺技术和设备方面的先进性,各项能耗、排放指标都远优于国家标准,为企业绿色、环保运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盛虹石化已建成的各项目环保投资总计达到27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9%。
缪汉根表示,谁先实现绿色转型,谁就能在未来竞争中占据主动。目前,公司已经着手开展碳达峰、碳中和总体规划,并且启动了CCU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项目研究,探索碳减排前沿技术和长期实现零碳生产的技术路径。此外,盛虹极响应国家“绿色低碳”能源发展战略,规划利用连云港田湾核电站提供的清洁能源,替代传统燃煤热电厂对项目进行热能供应。核能供热项目具有无碳、环保独特优势,每年可减少标煤消耗840万吨,减排二氧化硫3800吨、氮氧化物5500吨、二氧化碳2300万吨。核能技术应用后,盛虹项目的煤炭消费量、污染物排放总量将大幅降低,也有望在全行业内率先实现“零碳供热”,为我国石化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树立新的标杆。
节能减排、生态修复企业有望受益
中信证券认为,放眼未来,2060年碳中和路径下必有的制度改革与技术革命,预计将持续催生蓬勃增长的新赛道。制度方面,碳交易、碳边境税与可再生能源电力入市交易或深入推进。新能源技术方面,光伏和风电成本可持续下降,氢能和储能发展潜力广阔,电网与用电侧新技术将推广。
主营智慧能源和智慧城市业务的南京上市公司金智科技,今年3月与东南大学长三角碳中和战略发展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清洁能源与微电网、综合能源服务、智慧供热、城市碳中和大数据应用等领域开展探索合作。公司表示,本次合作将有利于公司形成较为清晰的“碳达峰、碳中和”技术路径及实现路径,促进公司在上述领域的业务拓展和创新。
碳中和政策红利下,很多企业都将受益。4月20日,从事节能节水业务的无锡上市公司双良节能公布今年一季报,首季实现净利润2742万元,同比增长198.98%。近期,公司连续公告大单合同,从溴化锂热泵到空冷系统、多晶硅还原炉等。
从事核电阀门和特种阀门业务的江苏神通也被认为是碳中和政策的受益者。国元证券认为,在推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钢铁企业节能技术改造投入加大,核电作为零排放电源,也有望重回成长通道,公司产品需求旺盛。“碳减排以及产能置换新办法保障冶金特种阀门需求增长,冶金通用阀门市场份额有望实现突破。”
除了节能减排,生态修复也是碳中和的实现路径之一。从事生态修复和市政景观业务的无锡上市公司东珠生态,近日公布2020年年报,实现营收23.38亿元,同比增长15.93%;实现净利润3.8亿元,同比增长5.22%。东北证券认为,碳中和将为公司发展注入新动能,生态修复工程作为恢复与完善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工程,对固碳释氧具有积极影响,助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有望在十四五期间加速发展。
还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除了对现有业务的提升外,未来碳交易、碳汇等新兴业务的落地,也将给生态环保类企业带来重要机会。